禹 璐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陜西 西安 710061)
進行直腸癌根治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直腸癌的有效手段之一[1]。該手術實施的區(qū)域主要為患者的下腹部和盆腔,故可對支配其膀胱功能的神經(jīng)及其輸尿管等部位造成損傷,從而影響其術后的排尿功能。因此,對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術后早期膀胱功能鍛煉十分必要[2]。本文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217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對這類患者進行術后早期膀胱功能鍛煉對其膀胱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217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男性140例、女性77例;其平均年齡為(59.8±10.39)歲。將這217例患者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有106例患者,對照組有111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在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均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如告知其留置導尿管期間的注意事項、每天為其更換1次接尿袋、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其會陰部位、在術后2~4 d根據(jù)其排尿功能恢復的情況為其拔除導尿管等。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術后早期膀胱功能鍛煉。具體的方法為:1)從患者術后的第1 d起,護理人員指導其臥床進行尿道、肛門括約肌、腹壁肌的收縮與舒張鍛煉,按照收縮 3~ 5 s、放松 5 s的方式進行鍛煉,5~ 10 min/次,3次/d。隨著患者身體的恢復,可適當增加其進行鍛煉的次數(shù)和每次進行鍛煉的時間。2)護理人員定時為患者夾閉導尿管、打開接尿袋,然后引導其自主排尿,每隔4 h對其進行1次自主排尿訓練?;颊咻斪⒌囊后w若較多或進食的流質(zhì)食物若較多,可每隔2~3 h對其進行1次自主排尿訓練。待患者逐漸恢復自主排尿意識(即膀胱出現(xiàn)憋脹感)后,按需為其夾閉尿管進行自主排尿。3)待患者具備拔除導尿管的指征后,護理人員選擇其膀胱充盈時為其拔除導尿管,并一邊拔管、一邊引導患者自主排尿,以提高其自主排尿的成功率?;颊呷舸嬖谂拍蚶щy的現(xiàn)象,可指導其取直立位,將身體前傾,以增加其腹壓,促進其排尿。
治護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留置尿管的時間和夾閉尿管后首次出現(xiàn)尿意的時間,同時對比拔除導尿管后其尿路感染及尿路刺激征的發(fā)生情況。在兩組患者拔除導尿管后第1次排尿時留取其中段尿液,對該尿液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判斷其尿路感染的發(fā)生情況。尿路刺激征是指患者存在尿頻、尿急、尿痛及尿不盡的現(xiàn)象。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留置尿管的平均時間為(2.00±0.92)d、夾閉尿管后首次出現(xiàn)尿意的平均時間為(32.90±12.12)h,對照組患者留置尿管的平均時間為(3.05±2.06)d、夾閉尿管后首次出現(xiàn)尿意的平均時間為(44.10±16.90)h,二者相比,P<0.05。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尿路感染及尿路刺激征的發(fā)生率均較低,P<0.05。詳見表1。
表1 拔除尿管后兩組患者尿路感染及尿路刺激征發(fā)生情況的對比 [n(%)]
進行直腸癌根治手術牽涉的范圍包括患者的輸尿管、膀胱及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經(jīng)等,故其在術后極易出現(xiàn)膀胱功能受損的現(xiàn)象,并可引發(fā)尿潴留。加之受到手術的刺激,患者在術后往往會出現(xiàn)排尿困難的現(xiàn)象,需長期留置導尿管[3]。然而,長時間地留置導尿管可增加患者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還會使其出現(xiàn)尿急、尿頻、尿痛及尿不盡等尿路刺激征的表現(xiàn)[4]。因此,對接受膀胱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術后早期膀胱功能鍛煉十分必要。
在本次研究中,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對在該醫(yī)院接受膀胱癌根治術的兩組患者均進行了基礎護理,并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了術后早期膀胱功能鍛煉。其中,進行尿道、肛門括約肌、腹壁肌收縮與舒張鍛煉的目的在于促使支配其膀胱功能的受損神經(jīng)恢復,防止其膀胱肌肉發(fā)生萎縮,增強其尿道括約肌的力量;定時對患者進行自主排尿訓練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地縮短其留置尿管的時間,促進其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復,降低其尿路感染和尿路刺激征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留置尿管的平均時間及夾閉尿管后首次出現(xiàn)尿意的平均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拔除尿管后試驗組患者尿路感染及尿路刺激征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術后早期膀胱功能鍛煉可顯著提高其膀胱的功能。這一研究結果與黃華[5]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術后早期膀胱功能鍛煉有助于縮短其留置尿管的時間,促進其恢復自主排尿,降低其尿路感染及尿路刺激征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