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勁松 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計算機基礎教育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課程之一,大多數(shù)院校都有計算機相關的課程開設,但是由于各個地區(qū)的發(fā)展、教學資源的不同,加上學生自身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不同,他們的基礎知識與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計算機教師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好學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狀況時常出現(xiàn)。比如,有些學生能夠熟練運用office等辦公軟件對文檔進行設置、編輯,源于他們之前學校有過一定的學習基礎,所以在高職中學計算機并不費力;反之,部分學生可能來自于農村學校,學習設備并不完善,面對機械化的電腦編程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更有部分來自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他們可能在中學階段沒有接觸到計算機課程,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教師滿堂灌的教學理念容易挫傷這部分學生學習的自信。久而久之,學生計算機學習兩極分化過于嚴重,教學成效甚微。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設備已經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并且受到很多教師的喜愛。在我國的大部分高職院校中,計算機教師都傾向于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他們覺得這種教學手段十分便捷??墒鞘聦嵣隙嗝襟w教學需要合理的運用,如果運用不當就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很多的計算機教師把自己的課上要講的東西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現(xiàn)出來,他們覺得節(jié)省了板書的時間,所以在課件中增添許多新的內容,課上也增加了講授的量,雖然知識呈現(xiàn)方式改變了,講授的方式依舊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傳統(tǒng)的大量知識點的傳輸教學,很少有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陳舊的教學手段顯然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更大量的知識灌輸會讓學生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計算機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很多的基礎知識,是需要教師耐心的教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去理解、掌握的,可是事實上很多的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那些基礎知識,只能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去記憶,去應付考試。與此同時,很多高職院校選用的教材版本老舊,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老版的教材已經明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作為計算機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接受能力的快慢因材施教。教師可以設置分層次的教學模式,均衡教學資源,尊重平等的對待每一位新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得到計算機方面的提升。
在計算機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不應將重點設置的過于容易,這樣容易滋生有一定基礎學生的驕傲情緒,導致這些學生后期進步不大;教師也不應該將難點設計的過于復雜,這樣容易挫傷基礎薄弱學生的自尊與自信,學習質量不高,無形中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所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能夠避免上述情況出現(xiàn)。比如,在高職學校開學時,對班級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計算機基礎測試,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操作對學生進行分層次,分層次的結果應該保密,其次將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4人組成一個小組,分組教學。針對重難點,教師可以錄制相關微視頻,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需要確定觀看的次數(shù),在課堂中進行小組任務的布置,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該難易結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的同時,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針對小組合作的結果,教師進行適當?shù)狞c評。
對于很多的高職院校而言,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學校和教師都應該高度重視計算機基礎教育。各個學校的發(fā)展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每個學校需要按照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去更新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方式。計算機教師要及時的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摒棄“灌輸式”教學,課堂上多給學生一點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合理的規(guī)劃課堂教學時間,給學生梳理知識的重點難點,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有計劃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學習能力,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是計算機教師要巧妙的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計算機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是緊密相關的,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多媒體設備廣泛存在于教學課堂之中,教師要合理正確的利用它進行教學,不能籠統(tǒng)的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采取同樣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按照學生的學科專業(yè)采取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同樣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中可以嘗試著結合多媒體和網(wǎng)絡開展教學,去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去構建生動活潑的課堂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將計算機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才能提升學生計算機的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少教”,引導學生進行“多學”,“少教”并不意味著教師縮減教學內容和,而是要做到精講精練,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與練習。只有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理論內容的重難點,提升計算機學習的效率。但是部分高職院校采用陳舊的學科教材,加上教師墨守成規(guī)的照本宣科,無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到詳略得當,導致基礎知識反復講,難點一帶而過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高職院校的相關教育者應結合計算機教師,認真研讀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結合素質教育的教學需求,不斷調整計算機教材,改革教學模式、更新教育觀念,做計算機課程的設計者與開發(fā)者,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結語:綜上所述,可以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學校和教師都需要高度重視,教師要及時的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機實踐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