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
摘要: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tài)預設”在課堂中“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學預設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反映教師的教。它集中體現(xiàn)教師的理念、智慧、機智和經(jīng)驗等要素。關注課堂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也極其重要。對課堂的預設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盡可能使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使課堂教學沿著預設的軌道前進。對于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教師應運用教學機智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案以適應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師生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預設;教學互動;課堂生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6-0161-01
1.尊重學生的生成,給學生的生成營造氛圍
如果每次學生有了創(chuàng)造的火花,有了有價值的生成,而教師給他的則是失望和不能滿足的信息,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就會被磨滅,這樣對學生的培養(yǎng)顯然也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采取積極的鼓勵態(tài)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在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智慧潛能會火山爆發(fā)般的吐露出來。這時不讓學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是這樣進行預設的: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同學們有過預習并經(jīng)過思考,紛紛發(fā)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有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邊的高有關?!薄捌叫兴倪呅蔚拿娣e與斜邊有關?!薄捌叫兴倪呅蔚拿娣e與相鄰的兩條邊的夾角有關?!庇捎谇叭齻€問題我都有預設,而第四個問題超出了我的預設。盡管有些胡思亂想,但我認為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很有價值,因此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就這幾個問題進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并舉出生活的實例來驗證。結果,學生探索熱情高漲,對平等四邊形的面積的內容掌握的更為牢固。
2.在“預設”中給生成留足空間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但同時這種預設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預設。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建構的過程,這些由學生的原有經(jīng)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
例如:我在教學《小數(shù)加減法》時,課前發(fā)現(xiàn)班中大部分同學在平時的購物中已經(jīng)有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的生活經(jīng)驗,有一小部分同學已經(jīng)初步知道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于是,我果斷地將原先教材安排的小步子教學進行了整合。采取了開放式的教學:在課開始時,我出示紙尺子讓學生觀察長度并用米做單位表示長度(兩位小數(shù)),而后撕掉一部分讓學生說說剩下多少米?學生自己解決了這道一般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小數(shù)減法題。我又讓學生把式子中的長度用厘米作單位來表示,從而比較整數(shù)加減法與小數(shù)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lián)系(相同計數(shù)單位對齊)。接著讓學生想在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中還會有什么特殊的情況,編成題自己解決。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生成出了所有的特殊情況(結果末尾有0的,需要借位的,整數(shù)減小數(shù))。反饋時,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再通過老師的追問學生自主地歸納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相互啟發(fā),互相指導,互相滲透。一節(jié)課就學會了原來需要3節(jié)課來解決的內容。
3.及時調整預設,為生成騰出空間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情況。有時,由于教師沒有預見到學生的個別生成,所以一旦學生提出來之后,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預設,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當然,這有教師臨時應變上的能力不足,同時也是平時訓練中沒有重視學生的生成的體現(xiàn),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有這種意識了,在課堂實踐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預設的現(xiàn)象也會合理的去處理了給學生騰出空間,為學生生成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生成。
例如:教學“角的認識”時,我提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關于角你知道些什么?這下可好,學生說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幣中的角,樣樣都有。這正是學生認識的生活中的角,教師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勵,巧妙引導。教師可以啟發(fā),數(shù)學中的角與剛才說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請你畫出一個你認為的角。學生在畫角的過程中,充分顯露思維水平,互相啟發(fā)、交流、逐步完善。只要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夠的教學機智,給學生留有空間,就可能將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
總之,對課堂的預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還要盡可能使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使課堂教學沿著預設的軌道前進。但教學過程是隨機生成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經(jīng)常與預設有些差距。此時,教師應運用教學機智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案以適應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師生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