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芳
【摘要】新課標指出,要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也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必備的素養(yǎng)之一,作為教師,可以從學生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等各種培養(yǎng)路徑出發(fā),由低及高的不同梯度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yǎng)提升;策略
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課程標準中這樣論述道:“語文課程應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習作能力?!毙W語文素養(yǎng)包含很多個方面,主要是拓寬語文學習內(nèi)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泛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教材,更要以教材為基礎,全面考慮,制定策略,讓學生在小學階段能通過語文學習,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
一、立足文本,融入生活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承載著豐富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使命,因此,教師要在課程開發(fā)時,不僅教會學生朗讀和完成習題,更要教會學生與作者、與文本進行對話,從文字中了解其中蘊含的人文情懷。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zh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帶動學生,和學生一起,在閱讀中尋找生活的氣息和內(nèi)在的文化底蘊,從而加快豐富學生對文本的真切理解。
例如,蘇教版第十一冊《安塞腰鼓》這篇散文,以飽蘸感情的筆觸描寫了陜西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震天動地,描繪了安塞腰鼓舞姿勁健、節(jié)奏分明,贊美了安塞腰鼓藝術精湛、扣人心弦,散發(fā)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在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時,教師馬上就意識到,班上的孩子來自祖國各地,唯獨沒有西部地區(qū)的,借著這篇優(yōu)美的朗讀范文,給孩子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讓大家了解陜西地區(qū)獨特的民風民俗,感受當?shù)厝嗣竦臒崆楹婪拧N覀兊淖鎳卮笪锊?,歷史悠久,每個地區(qū)又有自己的情懷,自己的表達方式,因此課后,我首先推薦了喬原的《高原,我的中國色》,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我國的高原文化,接著,要求孩子回家和父母、祖父母交流,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特色,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文字稿,做成簡單的PPT,在課上進行交流。于是,交流課上精彩紛呈,有介紹江南溫婉的刺繡絲綢文化的,也有講述東北喜慶的二人轉(zhuǎn)表演的,還有展示閩南茶文化的等等,一時間各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可謂百花齊放。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在閱讀、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二、運用文字,閱讀感悟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課文內(nèi)容不僅是教材,更是很好的閱讀范文。因此,語文課上,老師不僅僅教語法知識,更應利用好這些范文,帶領學生透過文字,感悟作者的心境。蘇教版的課文編排在內(nèi)容情感上有一定的延續(xù)性,比如,一年級的《陳毅探母》,用一個簡潔的小故事,寫出了陳毅與母親之間的親情,也通過讓學生感悟,知道了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懂得孝順父母的道理。三年級的《花瓣飄香》用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也寫出了小女孩的孝順懂事。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也能通過《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理解深沉的父愛,通過《姥姥的剪紙》讀懂祖孫間那種距離也割不斷的濃濃親情,以及作者對姥姥的深切懷念,更會在學習了《月光啟蒙》后,感動于母親對作者的那濃得化不開的愛,也在了解到后來作者母親患了老年癡呆,失去了記憶,不記得作者是誰,只會對著作者笑時,不由得潸然淚下……閱讀就是如此,能震撼人的心靈,能感悟人生種種。所以對于學生而言,閱讀應當是一項主動進行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要能夠讀出自己的個人心得,讓閱讀的過程變得更有意義。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邊閱讀邊動筆的習慣,隨時隨地把自己閱讀時的感受和想法記錄下來,讓閱讀的過程不再那么枯燥。高年級的學生還要學會遷移閱讀,板塊閱讀,把相同主題不同風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讀,把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拿來一起讀,不斷閱讀,不斷感悟,不斷對比,更好地體會文章內(nèi)涵。
三、關注品德,強化素養(yǎng)
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為語文是文化之根,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識字斷文,還應當抓住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進行熏陶,播撒下正確優(yōu)良的種子,讓他們的美好品格能夠生根發(fā)芽。小學語文的課本中收錄了很多有意義的課文,能給到學生很好的引導。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主要描寫了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肖邦被迫離開祖國,來到法國巴黎。他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工作。他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沙皇俄國的憤怒抗爭和對祖國的憂慮。彌留之際,他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結(jié)果在異國他鄉(xiāng)與世長辭。讀完后,學生被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深深地打動了。由此,也會聯(lián)想到其他同樣具有愛國情懷的人物,如錢學森、《半截蠟燭》中的伯諾德一家等等。再比如,學習了《“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學生懂得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重要性;學習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學生感動于薩沙一家自覺保護弱小的行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價值觀得到了正確的引導,個人素質(zhì)進一步提升。
四、積累拓展,涵養(yǎng)文學
一個學生要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講究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語文學習要重視平時的積累。在《新課標》總目標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睆娬{(diào)“拓寬語文學習內(nèi)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泛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睂W生的課外閱讀要有所選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推薦,進行自主閱讀,我們也會進行整班閱讀,從圖書館借來各種題材的經(jīng)典著作,老師和學生人手一本,約定好閱讀周期,然后在閱讀課上交流分享讀后心得,并完成閱讀學習單,使閱讀不再浮于表面,而是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作品本身的理解也就更上一層樓。同時,教材中也收錄了一些名家的作品,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好這個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比如,學習了季羨林老先生的《夾竹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深入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并且尋找季先生的其他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把自己的讀書筆記拿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共同賞析名家名著。再比如,學習了《三打白骨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青少版的《西游記》,輻射到我國古代四大名著。只有經(jīng)過長期的堅持,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要求了,他們的文學積累才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
五、提升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好奇心是推動人們積極地觀察世界,展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內(nèi)部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耐心對學生進行開導,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想象,獲取獨特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學習《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這篇課文時,當學生了解到第三代氣象衛(wèi)星不怕兇猛的臺風,緊緊跟蹤監(jiān)視臺風的信息,及時向人們報告臺風的行蹤,使人類可以防患于未然,對氣象衛(wèi)星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布置學生查找還有各種功能的衛(wèi)星,并進行交流;在閱讀《水上飛機》這篇文章時,學生們認識到海上救護機獨特的功能,對此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此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水上飛機的基本特點,自己想象還有哪些具有新型功能的水上飛機,畫一畫,寫一寫,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紛紛給水上飛機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功能?;蛟S這些功能的水上飛機目前還沒有出現(xiàn),但是有了這樣的研究熱情,將來一定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水上飛機。這樣的教學,以語文學科為基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宇宙的關注,多方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打下基礎。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為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學新思路。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考慮其工具性,更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對母語熱愛的情感。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通過對教材的合理處理,給學生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文情懷??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讓學生愛上表達、敞開心靈,真正形成良好的品格、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能力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