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教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這棵大樹上最為重要的花朵。如何讓學生在課堂閱讀中有效提高習作水平,是教師努力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有效的作文教學往往就要注重閱讀的本身,在閱讀中進行感悟,在閱讀實踐中進行作文練習,讓作文與課堂閱讀教學牽手,讓習作攀上課堂閱讀的“腳手架”,在課堂閱讀的天空里綻放艷麗的花朵。
【關鍵詞】習作;語感;積累;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增強課堂的語文味?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想要從閱讀教學中強化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孩子習作興趣,讓孩子習作與課堂閱讀結伴同行,攀上課堂閱讀的“腳手架”,在閱讀的世界里點燃孩子創(chuàng)作的火花。
一、激發(fā)孩子習作興趣,培養(yǎng)探索欲,讓作文與閱讀“牽手”
教學《落花生》一文時,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認真閱讀父親的話。問:“孩子們,現(xiàn)在對花生有怎樣認識?”“現(xiàn)在,你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如果在落花生與蘋果中選擇一個,你會選哪個?為什么?”“孩子們,現(xiàn)在對花生有怎樣認識?”“父親希望你做什么樣的人?現(xiàn)在,你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圍繞上述問題,我讓學生選擇“落花生,我想對你說……”“我是一顆落花生”“贊花生”中的一個話題寫一段話,學生們頓時來了興趣。
由于孩子已經讀透課文,理解了落花生的品質,認識父親對孩子的循循善誘與悉心教導,孩子回家后通過觀察思考,結合生活,寫出了優(yōu)秀的作文:《花生是這樣長成的!》《我要做一名白衣天使》《默默的小草》……
二、引入競爭機制,發(fā)展學生思維,讓作文與辯論“牽手”
說明文的教學往往枯燥乏味,教師和學生興趣都不高。在教學《鯨》這篇說明文時,教學到“鯨的生活習性”這一層,為了活躍氣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我引入競爭機制,讓孩子們自由分成兩組,認真自學這一段,并查閱資料,然后進行分角色辯論“我們虎鯨更強”“我們須鯨更好”。激烈的辯論之后,孩子們不僅弄懂了課文中鯨的生活習性,還大量使用了課外資料,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借此時機,我布置孩子完成習作《虎鯨的自述》《須鯨的自述》。孩子們寫得饒有趣味,輕松地完成,深刻了解說明文一些表達方法。在“警惕電子殺手,告別網吧”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男女生兩組,布置他們分別進行搜集材料,組織調查,開展以“網絡有益”“網絡有害”為主題的班級辯論會。充分準備之后,利用一堂課時間,在孩子們獨立主持下開展了別開生面的辯論會,辯論會開得熱烈火爆,直到下課時孩子們還不肯“停戰(zhàn)”,建議繼續(xù)進行……當我示意說沒有家庭作業(yè)可以布置時,許多孩子立即提議寫日記《記一次辯論會》。孩子們寫得生動流暢,富有真情實感,部分孩子主動拿出來日記與他人分享交流,贏得大家一陣陣掌聲。由于寫作活動激發(fā)了孩子的情趣,孩子得以自我展現(xiàn),主動性得到發(fā)展。他們經常在班級內自發(fā)組織類似語文實踐活動,并主動展示了他們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一些優(yōu)秀文章經教師在一些兒童刊物上發(fā)表,獲得好評。
三、抓住關鍵詞句,培養(yǎng)語感,讓作文與課文片斷“牽手”
教學《竊讀記》一文時,我抓住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引導學生推敲作者如何遣詞造句的妙處,從而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拔铱邕M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著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頭發(fā)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蔽易尯⒆觽冋页鲞@里關鍵動詞“跨、踮、鉆、擠”,感悟動作中所含有的急切心情,并讓他們換成別的詞。孩子們寫出了這樣的句子:“我邁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抬著腳尖,從大人的腋下溜過去。喲,把短頭發(fā)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挨到里邊來了?!蓖ㄟ^動詞換用,使孩子把握林海音竊讀時的急切歡悅心情,也感悟動詞使用有準確性要求。再如教學《松鼠》一文時,在學生自讀課文基礎上,很快找到了文章中的中心句:“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辈⑶遗宓谝还?jié)圍繞這句從面容、眼睛、四肢、尾巴、吃食、姿勢幾個方面著重介紹松鼠漂亮的外貌特征。于是,我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們喜愛哪些小動物?可用同樣的方法介紹一下嗎?”孩子們紛紛發(fā)言,介紹得繪聲繪色,一篇篇描寫小動物的佳作便這樣誕生了。
四、感受語言風格,訓練習作技巧,讓作文與教學例文“牽手”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開篇這樣寫道:“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在孩子有感情朗讀之余,感悟意境,體會整齊優(yōu)美的句式之后,我啟發(fā)他們:“誰能用這樣排比的句式也說兩句話?”看似說話,實質是對學生語感培養(yǎng),語言技巧訓練。另外,《桂林山水》《可愛的草塘》這些例文也可以做同樣的排比句式的訓練,但練習的要求根據(jù)年齡段思維特點的不同自有其深淺差別。《落花生》是許地山的美文代表作,語言風格樸實無華,詳略分明,是不可多得的特色課文。首先,全篇沒有華麗辭藻,通過一家人樸素的家常對話,揭示了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教學本文時,通過對比與反復感情朗讀,我讓學生明白樸實無華語言表達深刻道理,更具有動人魅力。其次,本文中另一大特色是詳略得當,我引導學生分別找出寫“種、收、嘗、議”的相關語句,讓學生作比較,探究中使學生明白了“議”是全文重點,表達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哲理。學完本文,學生紛紛拿起手中筆,書寫自己與家人之間樸實而真實的故事……
文本是范例,是工具。愿孩子們習作的這枝纖秀的“小荷”,在典范的文本引導與潤澤中,以生活為土壤、語言為碧波、興趣為陽光,越開越艷,香遠益清,燦爛奪目,點綴起孩子們童話般美麗的童年。
作者簡介:劉焱,1974年生,本科,中學一級(小學高級) 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