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俠
【摘要】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會經(jīng)常遇到提示語。對于小學生而言,要讓他們了解提示語的重要性,進而靈活運用提示語,讓文章因之更加精彩。本文從提示語的位置與語言重心、課例與人物形象、辨析與拓展延伸、練筆與靈活運用等四個方面層層深入地闡述提示語的學習路徑。
【關鍵詞】提示語;靈活運用;妙筆生花;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言細節(jié)描寫是小學生作文的重點和難點。要想寫好它,必需加上提示語,才能更好地通過語言來突出人物形象,讓文章文采斐然,妙筆生花。
一、位置與語言重心
小學生要想用好提示語,必須知道提示語的相關知識。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提示語就是對人物說話時的表現(xiàn)進行的記敘描寫,提示一下當前的情況。依據(jù)提示語所在位置分為四類,且重心各有不同:一是在語言前面,為了突出說話的人的特點。如:爸爸高興地說:“丫頭,你真棒!”寫出了爸爸因孩子表現(xiàn)突出的興奮心情。二是在語言后面,主要突出說話的內(nèi)容。如:“丫頭,你真棒!”爸爸高興地說,表達了爸爸對孩子的贊許。三是提示語在語言表達能力中間,主要為了突出一部分語言,或是后面是表示語義轉折。如:“丫頭,你真棒!”爸爸高興地說,“但是不能驕傲?。 蓖怀龊竺娴膬?nèi)容,表示轉折。第四種是隱形的提示語,為了突出語言的急促,省略了提示語,但可以通過語言表達看出來提示語的具體位置。如:“對不起,媽,我得趕緊回去?!薄案墒裁催@么急?”這段對話雖然沒有提示語,但意思很明確,母親和孩子匆匆話別,語言表達特別急促,但可以根據(jù)語言補出來提示語的位置,只不過最好不要寫出來,寫出來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意趣。
二、課例與人物形象
(一)提示語加上動作描寫
如《放飛蜻蜓》中的提示語描寫。陶行知將蜻蜓小心地翻過去,指著它的尾巴說:“你們看,他的尾巴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边@段提示語加上了動作描寫,把陶行知給學生認真講解蜻蜓形體的動作描寫出來,突出人物形象。
(二)提示語加上神態(tài)描寫
如學習《花瓣飄香》中的提示語描寫。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边@段提示語加上神態(tài),寫出了小女孩內(nèi)心知道自己做錯事,不該摘花瓣,但為了媽媽,不摘整朵花,只好摘下花瓣來折中的心理,表現(xiàn)了小女孩的懂事善良。
(三)提示語加上心理描寫
如學習《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中的提示語描寫。駱駝媽媽看出了小駱駝的心事,疼愛地對他說:“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這段提示語加上了駱駝媽媽的心理活動,駱駝媽媽看出來小駱駝聽了小馬的話后,對自己的樣子不滿意,她對小駱駝的表現(xiàn)感到很心疼,決定帶小駱駝親身到沙漠體會一下,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可以指導小學生仔細體會課本例子中的提示語,讓他們理解提示語加上了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后,促進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更具有特征,可見提示語對人物的描寫非常重要。
三、辨析與拓展延伸
為了更好地體會提示語的妙處,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小學生更多的機會,來深刻理解提示語描寫的方法,還能做到學以致用,不斷鞏固學到的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在拓展延伸中進行,如學會辨析提示語。學習《花瓣飄香》一文,我們把“我”與“小女孩”的提示語中的動作、神態(tài)等關鍵詞去掉,比較二者的表達效果如何。去掉后變?yōu)椋盀槭裁粗徽ò昴??”我問。她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讓學生和原文比較,發(fā)現(xiàn)去掉了表情或動作的提示語后,“我”像審問犯人一樣嚴肅可怕,沒有了原文中的溫和語氣;小女孩像是為自己做錯事的開脫,內(nèi)心也沒有了愧疚感,更像是理直氣壯了。總之,人物形象跟原文比較變了許多。而加上這些動作、神態(tài)等的提示語后,人物特點就生動鮮明了。進一步可以讓學生給語言描寫前補充提示語,如:
①小劉( )說:“累死我了?!雹凇皨專业奈恼芦@得了一等獎!”王芳( )說。③“傻兒子,”爸爸( )說,“爸爸相信你?!雹堋班?,我到長城啦!”同學們( )喊。小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情境的理解體會,把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加上,分別體會人物的不同特點,比一比誰填得更好。
四、練筆與靈活運用
要想寫好提示語,小練習固然重要,但寫作練筆是必不可少的??梢酝ㄟ^這些練筆,了解到小學生提示語學習的效果如何,并幫助小學生確立寫好提示語的方向,提高其語言描寫的能力。
我們有意識地針對課文學習提示語之后,對學生提出寫作要求,根據(jù)寫作提示,寫出合理的人物的語言和提示語,注意做到合理想象,人物語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特點,能充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如發(fā)揮合理想象,根據(jù)下列情景,重點描寫人物的語言,注意加上恰當?shù)奶崾菊Z。情景如下:我在商場買東西時發(fā)現(xiàn)了好久不見的朋友。這道作文題材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為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不讓小學生的想象受限制,讓學生自己設計買什么東西,在商場的哪塊地方,因為什么原因巧遇朋友,這樣他們就有了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寫出來的提示語更加生動,更具有個人的特色。像有的同學把遇見朋友放在一次碰撞中,兩個人在發(fā)生口角之后才知道是“不打不相識”的好友,所以提示語不乏氣憤、發(fā)怒、驚訝、轉怒為喜等神態(tài)、心理,語言也十分有設計感,這里面特別具有戲劇性。有的同學則是設計買一件同樣的東西時發(fā)現(xiàn)了朋友,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也十分豐富,提示語描寫也很有意思。
教會小學生提示語的方法,從理論知識到寫作實踐,從文本閱讀到寫作練筆,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提高小學生對提示語的理解,增加小學生的語言描寫能力,讓他們的文章因提示語而更加精彩。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