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志
【摘要】目的 探討MR+MRA、CT、DSA在腦缺血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32例腦缺血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均接受頸動脈血管彩超檢查確診,其中2例接受了DSA造影檢查及介入支架治療,6例接受了腦部CT平掃檢查,24例患者接受了腦部MR+MRA(3D-TOF)檢查。結果 CT在缺血性腦病的診斷符合率相對較低,與MR+MRA(3D-TOF法)及DSA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頸動脈血管彩超檢查聯(lián)合MR+MRA(3D-TOF)檢查的優(yōu)勢明顯,對檢出腦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腦缺血性疾??;頸動脈血管彩超;CT;DSA;MR+MRA(3D-TOF)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6..01
腦缺血性疾病具有極高的臨床發(fā)病率,其中多見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致狹窄及閉塞。目前臨床上針對腦缺血性疾病主要采用影像學檢查為主,其中CT、MRI、DSA超聲等均是診斷腦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但不同診斷手段的特異性和靈敏度不一樣,因此如何從影像學的角度評價各種檢查方法的價值與不足,進而選擇合適的診療方法,對于腦缺血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顯得十分重要[1-2]?,F(xiàn)對本研究中的32例腦缺血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探析不同診療方法的可靠性,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至今我院收治的32例腦缺血性疾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全部患者均經(jīng)彩超檢查頸動脈血管證實為缺血性疾病,檢查結果顯示:左側頸內動脈閉塞4例,狹窄5例;右側頸內動脈閉塞7例,狹窄1例;左側椎動脈閉塞3例;右側椎動脈閉塞3例;雙側椎動脈閉塞1例;雙側頸內動脈閉塞1例;雙側頸內動脈狹窄1例;右側頸總動脈閉塞1例,狹窄2例;雙側椎動脈閉塞合并右側頸內動脈閉塞1例;右側頸內動脈閉塞合并左側頸內動脈狹窄1例;左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閉塞合并右側頸內動脈狹窄1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經(jīng)頸動脈血管彩超檢查確診為結果陽性,其中2例接受了DSA造影檢查及介入支架治療,6例接受了腦部CT平掃檢查,24例患者接受了腦部MR+MRA(3D-TOF)檢查。對CT、DSA及MR+MRA(3D-TOF)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全部32例患者中,24例接受了MR+MRA(3D-TOF法)的患者均顯示腦內有不同程度缺血灶、梗塞灶,腦內血管及部分頸內、椎動脈有不同程度狹窄,有1例超聲檢查示頸內動脈閉塞,而MRA(3D TOF法)顯示嚴重狹窄??赡茉蚴穷i部血管超聲檢查時,由于血流束很細,速度很慢,顯示不清,再加上患者脖子粗短,顯示圖像欠佳。CT平掃檢查的6個病例中,1例患者顯示一側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像,提示閉塞,其余則均顯示腦內多發(fā)腔隙灶。2例頸動脈狹窄患者DSA造影結果與超聲相符,均接受了支架置入治療。CT在缺血性腦病的診斷符合率相對較低,與MR+MRA(3D-TOF法)及DSA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目前MR+MRA、CT、DSA均屬于腦缺血性疾病的常見診斷方法,其中CT在缺血性腦部疾病的診斷中缺乏一定的特異性,一般只有腦組織水腫達到一定程度,梗死病灶才會在CT上有所顯示,因此臨床上一般將CT與MRI聯(lián)合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診斷[3]。
MR+MRA(3D-TOF法)是通過3D的方式采集和獲取原始圖像,并通過對原始圖像進行一系列的精細化處理,經(jīng)MIP處理獲取到一副完整的血管圖像,MR+MRA(3D-TOF法)檢查的空間分辨率更高,尤其對中、快速血流極為敏感,能有效獲取腦內血管信息,直接顯示血管形態(tài),因此更有助于促進缺血性血管內的病灶檢出,同時MR+MRA(3D-TOF法)為無創(chuàng)傷性檢查,具有安全、經(jīng)濟、快速方便的優(yōu)點。
研究發(fā)現(xiàn),全部32例患者中,24例接受了MR+MRA(3D-TOF法)的患者均顯示腦內有不同程度缺血灶、梗塞灶,腦內血管及部分頸內、椎動脈有不同程度狹窄,CT平掃檢查的6個病例中,1例患者顯示一側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像,提示閉塞,其余則均顯示腦內多發(fā)腔隙灶。2例頸動脈狹窄患者DSA造影結果與超聲相符。CT在缺血性腦病的診斷符合率相對較低,與MR+MRA(3D-TOF法)及DSA比較,差異顯著(P<0.05),上述結果提示相比于CT和DSA,MR+MRA(3D-TOF法)不僅診斷準確率高,同時該法為無創(chuàng)操作,價格相對低廉,檢查相對快捷,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屬接受,除此之外,MR+MRA(3D-TOF法)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不僅可提升缺血性腦部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又能進一步驗證超聲檢查閉塞的頸部血管情況。
參考文獻
[1] 金具勝.核磁共振、CT血管成像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價值比較[J].醫(yī)藥與保健,2017,25(4):197-198.
[2] 陳寧.比較CT聯(lián)合MRI與傳統(tǒng)DSA診斷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的臨床差異及應用價值[J].醫(yī)學綜述,2014,20(19):3616-3617.
[3] 周寧,繆小燕,朱立祥.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在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2(2):224-227.
本文編輯: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