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海
摘要目的:探討口腔根管治療急性牙髓炎的療效。方法:收治急性牙髓炎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行口腔根管治療。結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輕、中度疼痛例數(shù)較對照組均顯著較多,且重度疼痛患者較對照組少(P<0.05)。結論:急性牙髓炎行口腔根管治療可取得確切療效,并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
關鍵詞口腔根管;急性牙髓炎;療效
急性牙髓炎為口腔常見多發(fā)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牙齒劇烈疼痛等癥狀,且無法自我定位,對其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目前臨床治療該病方案較多,但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療程長,且療效欠佳。為此,本文就選取的4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行口腔根管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做下列報告。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牙髓炎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4~72歲,平均(52.64±4.23)歲;其中后牙11例,前牙29例。試驗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5~73歲,平均(53.24±5.11)歲;其中后牙12例,前牙28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方法:①對照組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每次取丁硼乳膏1 g置于牙刷上并指導患者正確刷牙,3次/d,且確保藥物停留于口腔5 min,之后予清水漱口。②試驗組行口腔根管治療,首先行局麻,開髓后拔除牙髓,依據(jù)牙根管長度選取相應長度根管;予濃度3%雙氧水與0.9%生理鹽水對根管予以反復沖洗、消毒;于根管內置入已消毒的棉捻,持續(xù)5 min后再取出,然后吹干根管,予牙膠尖與Vitapex糊劑填充根管,填充結束后行x線檢查,以保證所有根尖部位均被填滿。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患者疼痛癥狀均消失,能夠正常咀嚼,無叩擊痛,x線檢查根尖處無陰影;②有效:患者疼痛癥狀基本消失,咀嚼功能有所恢復,患牙叩擊時存在痛感,x線檢查根尖基本形態(tài)完好;③無效:患者存在痛感,且無法咀嚼食物,牙齦紅腫,叩擊痛顯著。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x100%。比對兩組疼痛(重度、中度及輕度)情況。
統(tǒng)計學方法:探究數(shù)據(jù)皆由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解析,計數(shù)單位經(jīng)由n(%)表達,組內對比經(jīng)x2表達。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00%,較對照組的70.00%顯著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疼痛情況對比:試驗組輕度疼痛36例(90.00%),中度疼痛3例(7.50%),重度疼痛1例(2.50%);對照組分別為20例(50.00%)、11例(27.50%)、9例(22.50);試驗組輕度、中度疼痛例數(shù)較對照組均顯著更多,且重度疼痛例數(shù)較對照組顯著更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急性牙髓炎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患者未注意自身口腔衛(wèi)生而引發(fā)的齲齒,且隨齲齒程度不斷加深而發(fā)病??谇会t(yī)學認為,臨床中細菌、物理及化學等因素均易致使患者發(fā)生牙髓炎,且因細菌致使的感染情況最常見。以往臨床采取常規(guī)藥物治療該病患者,不僅易復發(fā),而且無法控制患者的疼痛感,療效欠佳。
隨著近年來我國醫(yī)療水平的逐步提升,根管治療已廣泛應用于牙髓炎治療中,該治療手段主要應用于牙髓病、牙根尖周病等疾病中,通過反復沖洗及消毒根管內壞死病變物質,且對其予以填充的治療方案。根管治療術能夠將根管內的炎性組織、壞死組織及內部細菌等微生物均有效清除,以防止微生物對根尖組織產(chǎn)生刺激,從而提高根尖組織的自我防御功能。相關研究表明,較之傳統(tǒng)治療方案,口腔根管治療的效果更顯著,可有效減少患者的就診次數(shù),以減輕其疼痛感;同時口腔根管治療能夠確保牙齒排列的完整性,防止牙齒初期拔除的不正咬合等問題。此外,該治療方案可確保伴高血壓、風濕熱、心臟病等疾病患者的安全性;且無需將患牙拔除,無需予相鄰牙齒以支持假牙裝置,從而減輕非正常壓力,并減少制作假牙的經(jīng)費。通過調查分析,結果得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較對照組的70.00%顯著更高;試驗組輕度、中度疼痛例數(shù)較對照組均更多,且重度疼痛例數(shù)較對照組更少,提示急性牙髓炎行口腔根管治療可取得確切療效,并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本文因樣本量過少未對兩組不良反應情況予以報告,待進一步研究再做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