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佳
摘 要:《詩經(jīng)·小雅》中《菁菁者莪》篇的主旨歷來有所爭議,而查閱辭書后發(fā)現(xiàn),各大家對“既見君子,我心則休”的“休”字含義的理解也盡不相同,其中大致分為以下三種解釋:一為“美”意;二為“喜”意;三為“安定”意。筆者認為各家對“休”字的訓(xùn)釋雖有異義,但其實這些釋義都能歸入“美”的意義當(dāng)中,表示內(nèi)心的一種舒適暢美、愉悅輕松的狀態(tài)。
關(guān)鍵詞:“休” 《詩經(jīng)》 “美”
一、“休”的三種辨義
“休”是個相當(dāng)久遠的漢字,在甲骨文時期就已存在,其字形為人的側(cè)影與一棵樹相構(gòu)成。《說文》訓(xùn)“休”字為:“息止也,從人依木”。這是個典型的會意字,“休”字的本義即為人在樹下休息、休憩、休養(yǎng)等暫停勞動的意思。隨著發(fā)展,“休”字引申出了多種含義,在《爾雅》中有“美”、“息”、“慶”、“戾”、“儉”、“無實李”等幾種含義。而在“既見君子,我心則休”這一句中的“休”字往往被解釋為:“美”意;“喜”意及“(休休然)安定”意?,F(xiàn)將這三種解釋置于如下,一一進行辨析。
(一)以“休”為“美也”
之前已提到“休”字具有停止歇息的本義在里面,如《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及《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休”中“休”與“勞”的意義是相對的,而在古人辛苦勞作后,能在樹蔭下適作歇息這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放松享受的美事,故以“休”指代“美好”之意。在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中,“休”字作為核心詞匯替代了“美”字的出現(xiàn),《夏書》“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及《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中的“休”譯為“美道”;《洛誥》“萬邦咸休”的“休”譯為“美德”,如此等等,茲例繁多不勝列舉。張法在《〈尚書〉〈詩經(jīng)〉的美學(xué)語匯及中國美學(xué)在上古演進之特色》中總結(jié)道:“休字貫穿于整個《尚書》之中,共出現(xiàn)39 次,幾乎全被西漢的孔安國(傳)和唐代的孔穎達(疏和正義)明確地注釋為美?!倍凇对娊?jīng)》中,以“休”為“美”的使用方法也并不少見:
《詩經(jīng)·周頌·絲衣》“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吳不敖,胡考之休?!保雷u)
《詩經(jīng)·商頌·長發(fā)》“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保郎?、福祿)
《詩經(jīng)·大雅·民勞》“無棄爾勞,以為王休?!保郎疲@里指利益)
《詩經(jīng)·大雅·江漢》 “虎拜稽首,封揚王休?!保酪猓?/p>
這些詩句當(dāng)中的“休”字同《小雅·菁菁者莪》中“既見君子,我心則休”的“休”字一樣被注釋為“美”。單獨看“我心則休”這句的舊注,《毛傳》沒有訓(xùn)釋;《毛詩注疏》:箋云:“休者,休休然”○“休,虛虬反,美也?!闭x曰: “我心則休休然而美?!保@里的“休休然”一詞仍并未不能讓人明確“休”字的意思,通過“休然而美”這一正義只能基本確定該“休”字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情感態(tài)度向上的心情,這正與先前提到的“休”指代“美好”之意,指一件令人身心愉悅、放松享受的美事是相符合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確定將“休”譯為“美”意是正確的。
(二)以“休”為“喜也”、“欣也”
將“休”訓(xùn)為“美”,該意是“我心則休”的“休”字最早的解釋,然而進入清代之后,王引之父子卻從聲音入手得出了另一解釋。(在這里筆者認為“喜”“欣”二字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是一致的皆為“喜悅、歡愉”之意,故將二者歸為一類進行說明。)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指出:“《菁菁者莪》篇:我心則喜,我心則休。休,亦喜也。《呂刑》曰:雖畏勿畏,雖休勿休。言雖喜勿喜也。《周語》:為晉休戚。韋昭注曰:休,喜也?!冻Z》曰: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以休懼其動?!蓖跻督?jīng)義述聞·毛詩中》認為:“休者,休休然。休休,猶欣欣,亦語之轉(zhuǎn)也。”所謂“聲轉(zhuǎn)”即是指字音同紐而韻部不同的現(xiàn)象,“休”“喜”“欣”同屬曉紐,韻部各屬“蕭”、“之”、“痕”韻。通過聲轉(zhuǎn)定義的方式得出的這一解釋得到了學(xué)術(shù)界的普遍認可,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休為喜樂”,朱駿聲也認為:“休字假借為喜,休喜一聲之轉(zhuǎn)”。
結(jié)合整首詩的主題與情感來看,不論是表現(xiàn)對于君子長育人材的歡愉之情,還是表現(xiàn)女子與君子相見的喜悅心情,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都是圍繞“喜”字展開的,在這一理解上王氏父子將“既見君子,我心則喜”及“既見君子,我心則休”這兩句看作是對文,以“休”為“喜”意作解也是符合詩經(jīng)一唱三嘆的表達方式的。然而對于這一解釋,筆者仍存有疑惑,首先,對文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字,結(jié)構(gòu)相同相近,意義相同相似或相對相反,既然同義對文具有相同的義位,那必然就需要有“同中之異”,如《詩經(jīng)·國風(fēng)·關(guān)雎》中“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贝司浞g為白話文即“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再如《詩經(jīng)·召南·草蟲》中“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句,“降”“說”“夷”三字各表示“消愁”“開心”“安定”的意思。由此可見,結(jié)構(gòu)相同僅幾字之別的對文中也會存在著細小的差異。然《菁菁者莪》中若將“休”訓(xùn)為“喜”,則“我心則休”與“我心則喜”句便完全重復(fù)毫無異義,這一點與之前提到的對文特點并不相符。
其次,在305篇《詩經(jīng)》中,“休”字一共出現(xiàn)了16次,除了一次作為人名“程伯休夫”出現(xiàn)外,其余皆被訓(xùn)為“美”“休息”“停止”等義。而在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喜”意的字詞很多,如“喜”(《彤弓》“我有嘉賓,中心喜之。”)、“羨”(《十月之交》“四方有羨,我獨居憂?!保ⅰ耙摹保ā讹L(fēng)雨》“既見君子,云胡不夷?”)、“懌”(《靜女》“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愉”(《山有樞》“宛其死矣,他人是愉。”)等,并未有過將“休”訓(xùn)為“喜”之例。所以到底是否將“休”訓(xùn)作“喜”這一點筆者認為仍需做考慮。
(三)以“休”為“安定也”
“休”的本義是指人停止勞作、在樹下歇息,引申為安適的心態(tài)、情緒?!遁驾颊咻分校瑢ⅰ靶荨庇?xùn)作“安定”的這個解釋出自朱熹的《詩經(jīng)集傳》:“休者,休休然,言安定也。”將“休休然”理解為內(nèi)心的安定,這是筆者最為認同的一種解釋。首先,可以參考《詩經(jīng)·唐風(fēng)·蟋蟀》中出現(xiàn)的“好樂無荒,良士休休”一句,翻譯成白話文是說“喜歡樂行但不荒淫無度,賢人安詳又舒心”,可見這里的“休休”即是指“安閑之貌”,以此意帶入“我心則休”中“休休然”的箋注,可表示見到君子后內(nèi)心便安定了的美好狀態(tài)。其次,將“我心則休”一句帶回詩的最后一章看,原文為“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寫楊木船兒隨波漂流時沉?xí)r浮,以此來表現(xiàn)主人公未見君子時內(nèi)心忐忑不安的心情,而后接的“既見君子,我心則休”一句自然與前句意義相反相對,表現(xiàn)主人公見到君子后內(nèi)心的安定舒暢。這樣的解釋既沒有與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相違,也沒有與對文的特點向背,所以筆者認為將以“休”訓(xùn)為“安定”意是最為合適的。
二、三種解釋皆可歸為“美”意
《尚書》和《詩經(jīng)》都是先秦最早的文獻,《尚書》中無一字“美”字而頻頻出現(xiàn)“休”字,“全書‘休見(《今文尚書》29 處,偽《古文尚書》18 處),幾全被孔安國傳、孔穎達疏與正義訓(xùn)為美?!痹凇对娊?jīng)》中“休”雖已具有了更廣的釋義范圍,然而以“休”為“美”的訓(xùn)釋仍為主調(diào),雖后世學(xué)者對“休”有著不同的理解及注釋,然而不論是從內(nèi)心喜悅或是內(nèi)心安定的角度上看,都是形容使人感到舒適暢美、放松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感覺并不失為內(nèi)心的一件“美事”。由此可見,“休”不再作為中性詞而存在,而是具有著正面情感態(tài)度的褒義詞,后世對它的訓(xùn)釋僅是對“美”意的具體化、明確化而已。正如《爾雅義疏》中對“休”字做的總結(jié):“休者,《易》‘休否大吉,《詩》‘亦孔之休、‘以為王休,毛傳并云:‘休,美也。《江漢》《長發(fā)》,鄭箋并同。又《釋言》云:‘休,慶也,《楚語》注:‘休,嘉也,《國語》注:‘休,喜也,《廣雅》:‘休,善也。善、喜、嘉、慶,其義亦俱為美也。休與烋同。《玉篇》云:‘烋,火糾切,美也,福祿也,慶善也。是烋、休字異音義同。”在這樣的理解之下,便形成了一個以“美”為核心的詞匯群,看似喜、善、嘉、慶、福祿、安定等義各有其殊,然而實則它們都表達著同一個美好的心情狀態(tài),都可歸入“美”意之中。
三、結(jié)語
《詩經(jīng)·小雅·菁菁者莪》篇“既見君子,我心則休”一句,古今學(xué)者對“休”字的訓(xùn)釋歷來有爭議,甚至在查閱辭書時發(fā)現(xiàn)有將兩種解釋并列呈現(xiàn)的模糊狀況,對此筆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流傳最廣的三種注釋做了辨析,然后提出對“休”字不論作“喜”或是作“安定”皆可歸為“美”意作理解,表示肉體與精神上的放松感愉悅感,明確地表現(xiàn)出了君子長育人材或是女子與君子相見的歡愉之情。無須贅言,以一字囊括相關(guān)的情感概述,這便是“休”美的文字魅力。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70.
[2] 陳良運.休——一個起源于遠古的美學(xué)概念[J].文史哲,2002(2):103-107.
[3] 李學(xué)勤.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89,207,415.
[4] 張法.《尚書》《詩經(jīng)》的美學(xué)語匯及中國美學(xué)在上古演進之特色[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2014(4):1-9.
[5] 孫雍長.訓(xùn)詁原理[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21.
[6]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539.
[7] 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M].北京:中華書局,1984:246.
[8] 曾昭聰.古漢語神祀類同義詞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47.
[9] 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88.
[10] 劉天召.《尚書》美的核心:“休”美之研究.美育學(xué)刊[J].2015(2):98-103.
[11] 郝懿行.爾雅義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7.
[12] 彭慧.“高郵王氏四種”漢語語義學(xué)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03-304.
[13] 汪貞干.古書詞義辨難[M].湖北:湖北黃石理工學(xué)院,20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