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洪瀾
引子:
馬來之南,赤道以北——新加坡,除了享譽“花園城市”的美名外,其教育也是世界一流的。游刃于英語和華語之間的雙語教育,令各國學子羨慕不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新加坡有一批特選學?!A族傳統(tǒng)、傳儒家思想、尊孔孟之道、揚倫理之綱,將華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小學教育中,將中華文化的種子撒播于華族孩子的心中。
德明政府中學(Dunman High School)是新加坡特選中學中的翹楚,“德明”之名來自于《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2017年,這所華文特選學校迎來了第九任校長——劉德榮先生(Mr. Tony Low)。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在《旅夜書懷》 中感嘆自己的理想無法得以實現(xiàn),前途渺茫不知身軀何處。作為一個士子,但凡讀過書,都希望自己會有一番建樹,縱沒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也會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壯志。劉德榮就是有如此遠大抱負之人,他將“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從小立志教書育人,將自己的一生奉獻于社會。幫助年輕一代茁壯成長對他而言,比自己個人的休戚更有意義。
修身階段:
走進劉德榮的辦公室,一幅字畫映入眼簾“誠敬謙和”,字如其人。劉德榮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個誠敬謙和的翩翩君子,兩個小時的采訪讓人如沐春風,使人在歡聲笑語中就了解了一個名校長的成長經(jīng)歷。
劉德榮自小學起就立志成為一名教師,最初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華文老師。他從小讀華校,“當年的數(shù)學還是用華文教的”,他笑道,“我的華文啟蒙還包括了數(shù)學老師哦!我本想長大后做一名華文老師的,但是人生的路走著走著就有了變化,數(shù)學又將我引向了經(jīng)濟學,于是在國立教育學院畢業(yè)后就選擇做經(jīng)濟老師了。”二十多年前的新加坡沒有四年制的專業(yè)師范大學,如果想要做老師,就必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或南洋理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之后,再進入國立教育學院學習近一年的專業(yè)技能。如果不是一心想成為教書育人的“靈魂工程師”,在獲得世界名牌大學的學位后,誰會又費上一年時間學教學教法呢?劉德榮回憶起孩童時代:“母親對我的影響很深,她雖非飽讀詩書之人,但是她總是告訴我們兄弟姐妹,即便身邊只剩下一塊錢,也要用這錢去幫助他人。媽媽的話一直鐫刻在我的心中,我覺得教書育人便是幫助他人最好的方式。在父親的生意失敗后,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即便那時候的生活非常波折,我都沒有改變初心——成為一名教師!”
劉德榮曾經(jīng)的學生現(xiàn)在也成為了一名教師
從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畢業(yè)后,劉德榮被派去實龍崗初級學院,做了一名教授經(jīng)濟學的高中教師。僅僅3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個普通老師晉升為部門主任?!爱斈瓿踉赫跀U大,人文部門分出了一個新的商科部門,原來的部門主任去了商科部做主任,校長想就請我接管人文部的重擔。我雖對自己的教學有信心,但是年資尚淺的我如何能領(lǐng)導一個部門呢?”沒有做好準備的劉德榮剛開始是拒絕的,但是老校長的一席話點醒了他:“作管理要有更突出的才干,要有以德服人的德行,是對你更高的培養(yǎng)與挑戰(zhàn)?!?老校長的一番話激勵了他的斗志,沒有經(jīng)驗就邊學邊做,摸著石頭過河,從中汲取經(jīng)驗,不斷向前。
在繁瑣的教學工作和管理部門的雙重工作壓力下,劉德榮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教學工作只要“修身”即可,而做好一個部門主任,除了“修身”還需要“治人”,這是一門更深奧的學問。管理學博大精深,彼時的他若要讓整個部門取得一定的成就,個人的教學已經(jīng)不是唯一的重點,更需要學習的是人力資源管理。于是,已過而立之年的劉德榮毅然決定再去修讀教育管理課程,期間專攻人力資源管理。新加坡教育部向來都鼎力支持老師再進修學習,每個資深教師都享有長達一年的帶薪進修。劉德榮申請了專業(yè)進修,懷著更遠大的志向,告別家人,飛到了澳洲,開始一年的碩士課程學習之旅。
學成歸來后,劉德榮被委派到教育部總部,擔任學校司特別助理(Special Assistant, School Divisions,MOE)。在總部,經(jīng)歷了一年半的歷練之后,年僅三十多歲的劉德榮便擢升成為新加坡花菲衛(wèi)理中學——一所教會學校的副校長(Fairfield Methodist Secondary School),從那時起,劉德榮向著“修齊治平”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齊家階段:
信仰基督教的劉德榮似乎與教會學校結(jié)下了深厚的淵源。除了花菲衛(wèi)理中學,后來劉德榮成為校長掌校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教會學校,它就是位于碧山鄰里區(qū)的國專長老會中學(Kuo Chuan Presbyterian Secondary School)。
甫入這所社區(qū)類的普通中學,劉德榮發(fā)現(xiàn)學生素質(zhì)參差不齊,如何帶領(lǐng)學生齊頭并進,成為劉德榮治校的首要任務(wù)。
新加坡的治校政策是每5-7年換一屆校長,新校長是從其他校群的中小學轉(zhuǎn)調(diào)來的,一般都不是從本學校的管理層升上去的。這樣的安排可以讓校長們時時保持干勁,給不同的學校注入新的管理策略,實施更多新的管理理念。劉德榮為了了解新環(huán)境,常在校園行走,觀察學生的作息。細心的他不久就發(fā)現(xiàn),學校一放學、課外活動一結(jié)束,整個校園就靜下來了。學生都回家了嗎?一所學校鴉雀無聲,好像少了些什么。懷著好奇之心,劉德榮帶著各部門主任展開調(diào)查,一放學就到附近鄰里社區(qū)的超市、巴剎(菜場)、商場、組屋樓下等地方“偵查”。原來學校位于碧山鄰里中心,當時中心新開了一所綜合性的商場,這所綜合性商場很具吸引力,有商場、影院、游樂場、游戲中心等,吸引了不少青少年。一下課,穿著校服的孩子們就來到學校附近的商場玩耍,消耗寶貴的時光,讓周圍社區(qū)的居民對學校的印象大打折扣。新官上任的劉德榮恍然領(lǐng)悟到,他的“競爭對手”竟然是充滿吸引力的綜合性商場!
劉德榮開始親自規(guī)勸這些流連商場的孩子們回來學校,答應(yīng)為他們創(chuàng)建比商場更有吸引力的人性化校園,讓他們在學校找到“家”的歸屬感。如何“齊家”,更是劉校來到國專長老會中學的第一要務(wù)。給學生一個家的感覺,首先就要知道學生的需求。劉德榮常在餐廳和學生 “閑聊”,一方面通過閑聊了解學生所想所求,另一方面,通過閑聊讓學生信任這位 “陌生人”。答應(yīng)了學生就一定要做到!如何將學校建造為一個比時髦商場更有吸引力的 “家” ?校長和各部門主任開始腦力大激蕩——建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休息室,讓學生課后有活動空間;修建現(xiàn)代化的新教室,讓學生學習時有新的體驗;開設(shè)新的課外活動,讓學習與時并進。
休息室里溶學習和休閑于一體,學生可以通過活動器材、游戲、電腦等來學習。建造休息室的經(jīng)費從哪里來?學生想要的斯諾克桌球臺從哪里買?吸引學生的活動怎么編排?接踵而來的問題沒有讓這位年輕的校長舉步不前。他堅信,先“筑巢”后“引鳳”,只有從硬件開始改進,讓學生有物可用才能將他們引回學校。
劉德榮和德明政府中學學生在校園文化石前合影
于是,學校開始舉辦各種募捐,籌集了足夠的款項后,學生休息室建起來了,大桌球臺搭好了。教室也重新布局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空間,學生上課不再是排排坐,桌椅圍成的新構(gòu)造漸漸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態(tài)度!
課堂變得有趣,課外活動也要創(chuàng)新改變,國專長老會中學建立了當時屈指可數(shù)的大眾媒體社!要知道十多年前,大眾媒體在大學都是一門新學科,更何況它出現(xiàn)在一所鄰里學校!
硬件設(shè)施具備了,接下來就要“引鳳”了。這位儒雅的翩翩君子,一改往日形象,每天放學后,換上球鞋和老師們一起到附近鄰里中心找學生,把他們帶回學校?!澳嵌螘r間,我和比自己年輕20歲的孩子在比賽跑步啊!”回憶起當年“麻辣”生活的劉德榮,還流露出一絲驕傲,“我的辦公桌下放著一雙球鞋,剛開始時利用率很高,我穿著球鞋在商場找跟我們躲貓貓的學生!聰明的學生遠遠看到我的身影撒腿就跑,我則鉚足了勁在后面追?!薄白凡簧显趺崔k?”“哈哈,我記憶力好,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第二天升旗禮后我就從操場上把他們請回辦公室了?!彼实男β曋谐錆M著成就感。就這樣一次次的規(guī)勸,把這些調(diào)皮的孩子們請回了學校?!皩W校的硬件設(shè)施就是為他們建的,只有把他們請回來用才有價值?!睗u漸的,學生看到學校為他們建了這么多設(shè)施,又為他們盡心盡力,便開始信任這位待人誠懇、謙和的新校長,學生們逐漸回歸學校。漸漸的,放學后的校園又有了新的生氣!第一步全勝——對壘時尚商場,劉德榮的學校更具有吸引力。
第二步,取得家長和社區(qū)鄰里居民的認同和信任。本來國專長老會中學的學生被新開的商場吸引住,一放學就穿著校服去商場玩,周圍居民看見他們就搖頭,用“玩物喪志”來形容居民們對學生的印象是很貼切的。要帶領(lǐng)學校更上一層樓,不能僅靠學生的回流,還要靠家長的支持和鄰里居民口碑。劉德榮帶著孩子們在鄰里區(qū)做義工,讓周圍居民親眼看到國專長老會中學學生的可愛之處 。另一方面,學校則肯定學生的成就,每一次獲得的進步或取得的成績,劉德榮不僅校內(nèi)表揚,網(wǎng)頁推送,還在校外掛上橫幅,讓走過校園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學生在進步,學校正在改變。學校會為學生每一次小小的進步慶祝,讓全體師生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guān)心和肯定。漸漸的,自信心、認同感匯聚起來,校內(nèi)師生擰成一股繩,發(fā)奮圖強,校外居民和家長不再質(zhì)疑,對學校建立了信任感。4年后,即便是晚上也還有學生留在校內(nèi)學習、準備課外活動等,學生的素質(zhì)逐年得到提升。在劉德榮接管國專長老會中學的6年后,這所鄰里中學從原來的900名學生提高到了1300多名。短短的六年時間,國專長老會中學增值為全鄰里區(qū)頗受歡迎、有口皆碑的學校之一。這個家“齊”得漂亮!
治平階段:
2011年,劉德榮出色的管理能力受到教育部的賞識,被提拔為西區(qū)第二校群督導,主要監(jiān)督管理那個地區(qū)所有的中小學。劉德榮感恩教育部給予的肯定,他盡心盡力地在新的崗位上注入心血。有了以前在教會學校八九年的服務(wù)經(jīng)歷,敏銳又細心的他發(fā)現(xiàn),新加坡的一些教會學校,從教會團體本身得到的幫助并不夠。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劉德榮一直以真誠待人,他不忍看到年輕的教友面對青春期都是迷茫和痛苦?!赌印ぜ鎼邸分袑懙溃?“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一個仁愛的人,是一個以“博施濟眾”為己任的人,是一個努力提升自己,并樂于助人、樂善好施的人。正當事業(yè)進入上升甬道的黃金時期,劉德榮為了實現(xiàn)兼濟天下的廣博之愛,毅然決定辭去教育部高級教育官職務(wù),放棄優(yōu)渥的薪水,來到教會,用他的專業(yè)知識,專門研究和負責如何更好地幫助新加坡長老會的五所附屬學校,并和長老會的二十幾所教會探討和修訂輔導青少年的教會課程。教育部曾經(jīng)再三挽留這個難能可貴的人才,但是看著劉德榮侍奉教會的堅定決心,開明的教育部決定支持這個有理想、有情懷、有抱負的年輕教育官,讓其施展鴻鵠之志?!坝幸惶?,你想回來,我們的大門為你敞開著!”教育部的開明和寬容在劉德榮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如果有一天,我能圓心中夙愿,定會再回來教育部‘直掛云帆濟滄?! ?/p>
在教會侍奉期間,劉德榮只有微薄的教會津貼,妻子和孩子們也跟著調(diào)整生活習慣,開源節(jié)流。收入的驟降,沒有帶給這個家庭寒冬,反而使整個家更溫暖、更團結(jié)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2年的苦心經(jīng)營,長老會教會對其附屬學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會友們對學校的認同和支持也大大地提升。與此同時,在劉德榮和團隊的推動下,教會之間也加強聯(lián)系,青年輔導課程漸上軌道,劉德榮深感欣慰。收入微薄、生活清苦的這段日子是他生活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也正是與這些青少年多方面的接觸,讓劉德榮更加認清了做教師、做校長應(yīng)以育人為本源。劉德榮奉主的虔誠之心,對教會的愛,對每一個教友的真誠付出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
2014年,劉德榮完成心愿,再次申請教職。開明的教育部將他重新安排回到熟悉的西部第二校群,仍舊做回老本行——校群督導。劉德榮以全新的狀態(tài)回到教育界,把這兩年的教會服務(wù)視作一種歷練,將這股新空氣吹入教育領(lǐng)域,帶來一股清流。
2017年,不少校長換屆,其中包括了南洋女子中學校、華僑中學、德明政府中學等名校。劉德榮被調(diào)派到文化底蘊豐富的傳統(tǒng)華?!旅髡袑W。人們感到困惑,一個受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校長如何能管理一所傳統(tǒng)的華校?文化的沖擊如何解決?但是,劉德榮用其親身經(jīng)歷印證了新加坡的各種族可以和諧相處、各宗教可以相互包容。劉德榮的哥哥、姐姐們都在英校學習,但是父母卻將家中排行最小的他送入了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華校——光華小學(Kong Hwa School)。劉德榮清晰地記得,從小唱華文校歌,數(shù)學是用華文學的,就連光華小學的全校通知書都是用華文撰寫的。在小學畢業(yè)后,劉德榮自然而然考入了一所華文氛圍濃郁的老牌華?!姓傂#–hung Cheng High School(Main))。恰好那一年,中正總校和其他九所成績卓越的華校,包過德明政府中學在內(nèi),在教育部的改革中轉(zhuǎn)型成為第一批特選學校(Special Assistance Plan School)。這些特選學校的使命是為國家培育雙語雙文化人才。與此同時,他們也肩負著傳承華族文化的重任。劉德榮說:“來到德明政府中學,讓我找到了根,回到了孩童求學時代的氛圍。” 那熟悉的、傳統(tǒng)的價值觀又回到了他的生活中。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不會以一種宗教的形式存在于學校中,“修齊治平”是一種價值觀和大愛觀,它與基督教的廣博之愛相輔相成。
劉德榮說:“德明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華校,傳統(tǒng)的價值觀深化在每一個學生的血液中,今后他們走上社會就會了解到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作用。馬云曾經(jīng)在莫斯科國際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上說,‘未來的學生需要EQ(情商)、IQ(創(chuàng)造商)和LQ(愛商),未來的世界有可能被機器化、電腦化,但是只有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愛、理解、愛心是不可能被科技所替代的’。情感是人類得以延續(xù)的最寶貴的東西,我們培養(yǎng)孩子就應(yīng)該以培養(yǎng)愛商(LQ)為基石?!?/p>
德明的校訓為“誠、信、勇、忠”,關(guān)注的是塑造學生美好的品格,這與劉德榮的治學理念不謀而合。學業(yè)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不單學習科學知識,更要學習做人的方方面面,我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變化,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做一個不畏困難勇于奮斗的人,做一個忠于自己初心的人,才是社會需要之棟梁。劉德榮如是說,“能考進德明的孩子智商肯定是高的,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重點就要在塑造情商、創(chuàng)造商和愛商上面。我們辦學校就是為學生的成長搭建平臺、構(gòu)建橋梁,讓他們在這些平臺和橋梁上一步步向上攀登,邊走邊塑形?!北局@樣的信念,劉德榮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征途。
在國專長老會中學,劉德榮和親人、朋友、學生都親密無間
“教育部剛宣布任命時,很多朋友給我發(fā)來賀電,這時我才知道我周圍很多行業(yè)的精英都畢業(yè)于德明政府中學。他們有的是醫(yī)生,有的是律師、銀行家,還有的在政府部門擔任高級官員,這所頂尖的學府曾經(jīng)培養(yǎng)出很多社稷棟梁,如今這個接力棒交到我的手上,任重而道遠,我不能辜負這些校友、老師和學生們對我的期望”。劉德榮堅定地說,“要我?guī)ьI(lǐng)德明政府中學這所實力雄厚的學校,是信任更是挑戰(zhàn)?!?/p>
老子言:“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diào)小魚,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管理一個學校亦是如此,需要將科學和藝術(shù)相結(jié)合,學校管理得好壞不僅影響到每一位師生,而且影響整個社稷,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是新加坡的未來?!渡倌曛袊f》中梁啟超先生寫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p>
劉德榮贊譽前任校長符傳豐:“符博士治校的8年間,將這個新的直通車六年制中學帶上了一個又一個高峰,我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獲益者。我必須做到不停留在原地,帶著全校奔往更廣闊的天地!”
劉德榮強調(diào),管理學校就是科學和藝術(shù)的結(jié)合,他引用《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來形容治校之道——“上下同欲者勝”,他要做的不僅僅是管好學生,更需要關(guān)注教職員工的需求和成長,教職員、學生齊頭并進才能使學校進步。初入“德明” 這個家,劉德榮就一手深入 “高級教師” 和“中層干部” 這兩個教師板塊。高級教師是校內(nèi)的資深教師,對學校的歷史、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他們就是一本活歷史書,劉德榮作為學校新人,要了解德明歷史和走向,需要求教于這些老教師。另一方面,中層干部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學?,F(xiàn)在的行政運作和未來發(fā)展都是由他們來推行的。從這些老師們那里,他了解了學校的運行狀況,也展現(xiàn)了他誠敬謙和的一面。
舞蹈及培訓室
設(shè)計思維中心
劉德榮和老師們一起搞團建活動
另一手,則是深入到學生中去,不到幾個月,細心敏銳的劉德榮發(fā)現(xiàn)德明的學生 “訥于言而敏于行”。雖然孔子常言“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但是二十一世紀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改變,既要敢于發(fā)言,也要不懼于為自己的言論負起責任,成為一個將言論付諸于行動的實干家。學校的使命就是要培育“關(guān)懷、服務(wù)、領(lǐng)導社會的德明人”。將每一位德明學子培養(yǎng)成為有自信心的服務(wù)于社會的領(lǐng)袖,成為一個既敢說、會說、能說,又有行動力的領(lǐng)袖,這是社會的訴求,也是德明師生共同的期望。因此這個“欲”就是要改變德明人的 “DNA”,讓 “訥于言而敏于行”的德明學生成為“既能言又能行”的新世紀人才。
大眾媒體社
學術(shù)表現(xiàn)進步獎
戲劇黑匣子
圖書館
學生不敢說、不愿說,那就慢慢引導,先從環(huán)境上改變。劉德榮將學校的白墻上貼上大幅的學生照,專門在走廊的顯眼處貼出色彩鮮艷、微笑燦爛的照片,這一貼,使整個校園亮麗起來??粗顫姷男θ?,色彩繽紛的校園,學生的心情是不是也輕松起來了呢!
再改變學校各類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說”的機會。比如,升旗禮上給學生增設(shè)“德明早間新聞”的舞臺,讓學生自己撰稿并演繹新聞內(nèi)容;比如安排高中部出版社的同學采訪教育部第二常任秘書,鍛煉學生的膽量,敢于在教育部官員面前提問,發(fā)表意見和看法。再比如,鼓勵校內(nèi)的模擬聯(lián)合國社團大膽走出校園,參加或主辦全國甚至世界級的研討會、演說會,讓學生與其他院校的學生多接觸、多學習、多開眼界。
德明是所特選學校,其辦學愿景就是“堂正君子、社稷棟梁、學貫中西、兼容并蓄、心系祖國、放眼世界”。如何將學生培養(yǎng)成雙語雙文化,游刃于中西文化之間的社稷棟梁是德明建校以來一直不變的宗旨。世界的變化萬千,中國的崛起,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快速發(fā)展,讓新加坡人居安思危,要立足于世界發(fā)展潮流,不做井底之蛙,不能只求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還要求創(chuàng)新、突破、三省吾身。國家對人才的渴望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因此,像德明這樣,有華族文化和傳統(tǒng)價值觀的首屈一指的特選中學就肩負起培養(yǎng)新加坡未來人才的重任。劉德榮深知“學貫中西,兼容并蓄”的重要性,于是,在這方面又進一步加強培養(yǎng)力度,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成立雙文化委員會,組織各種活動,將華文文化滲透在校園每一天的生活中,將現(xiàn)代社交平臺與學習華文文化掛鉤,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與華文文化融合在一起。與此同時,學校選拔華語優(yōu)秀人才給他們平臺去展現(xiàn)才華,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讓同學們在掌聲和獎狀中獲得自信。學校開放日,劉德榮也改變一貫作風,把傳統(tǒng)的校長發(fā)言改為和學生一同主持對話活動,并特地用華語宣傳特選學校的特點和各類活動,讓家長和同學了解德明的辦學特點。
這些融藝術(shù)和科學為一體的治校方法,如一席春風,慢慢吹暖了德明校園這一塘“池水”,不知“池塘”里的德明人是否感受到了春天的絢麗?
劉德榮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德明都因培育社會棟梁之才為豪。同樣的,德明人也以母校為榮,他們高唱校歌,牢記‘誠、信、勇、忠’的校訓。在母校和校友們之間,已形成一種不言而喻的默契:他們相互欣賞,相輔相成,哪怕時間流逝,他們也心系彼此。正如美國作家約翰·亨利克拉克所說,‘一個人與他們傳統(tǒng)的關(guān)系,和一個孩子與其母親的關(guān)系是一樣的’。這種特殊的聯(lián)系,只有在我們共同繼往開來時才會變得更加強大。”
從老師到學生,從家長到校友,互相信任,互相溝通,強化合作為創(chuàng)作更燦爛的德明而奮斗。在這位翩翩君子、誠敬謙和的校長領(lǐng)導之下,德明正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相信德明將繼續(xù)燦爛,并再創(chuàng)輝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