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為群,,鄭娟娟,文媛,張元元
(武漢市漢口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湖北 武漢 430012)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病與多發(fā)病,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每年約有1 300萬人死于CVD[1]。其中,冠心病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50%左右,心肌梗死患者已經(jīng)超過4 500萬人,正在患心絞痛的患者也達到四千多萬。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積極有效地控制危險因素則是預防冠心病事件發(fā)生和減少因冠心病事件死亡的關鍵,生命網(wǎng)的建立旨在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一套綜合治療、定期隨訪及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系統(tǒng)服務方式,本臨床研究運用生命網(wǎng)對我院診治的冠心病高危患者進行危險因素評估,進而針對性干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診治的冠心病高危人群291例,男154例,女137例,年齡37~91歲。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4例,中學139例,小學110例,文盲28例。
1.2 檢查方法 ①高危人群(多于1個CHD危險因素,如高齡、吸煙等);②危險因素的判斷標準: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的診斷按WHO最新發(fā)布的診斷標準;吸煙史定義為目前吸煙每天超過5支,持續(xù)3年以上,或吸煙史10年以上戒煙不足1年;肥胖診斷為體重指數(shù)法(BMI≥28為肥胖);缺少運動定義為每周運動鍛煉少于3次,每次至少30 min。③干預措施: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知水平、合理膳食(調(diào)整飲食結構,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運動(設計個體化的運動方案,依據(jù)患者心功能狀況循序漸進,日常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日恒定)、保持良好情緒、控制體重(中心性肥胖的危險性最大)、養(yǎng)成良好的醫(yī)從性(能按照醫(yī)生規(guī)定按時按量服用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藥物)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生命網(wǎng)干預6個月,隨訪所有入選患者(無漏診患者),本組患者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認識度從干預前的10.65%上升到89.69%;吸煙率從干預前的73.88%下降至21.31%;高脂血癥患者從干預前的75.95%下降至51.55%;高血壓患者從干預前的61.17%下降至46.39%;肥胖患者從干預前的48.11%下降至36.08%;缺乏運動患者從干預前的69.76%下降至16.15%;飲食結構不合理患者從干預前的35.05%下降至12.71%;干預后因為均只有1例患者因過度勞累及情緒激動誘發(fā)心絞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從干預前的13.40%下降至4.12%,各項危險因素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生命網(wǎng)干預措施前后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s in"life net"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
目前,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長,且逐年呈年輕化趨勢,相當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發(fā)病前毫無征兆,平素也無特異性癥狀,首發(fā)表現(xiàn)即為猝死。據(jù)統(tǒng)計在中國每年有50余萬患者發(fā)生心源性猝死,其主要病因系冠心病,而其中又以中青年居多,對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篩選冠心病患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對于患有多個危險因素或罹患冠心病等危征的冠心病高危無癥狀人群進行冠心病篩選,使之盡早得到恰當治療可有效防止心源性猝死或突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而積極有效地控制危險因素則是預防冠心病事件發(fā)生和減少因冠心病事件死亡的關鍵。因此,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是冠心病一、二級預防的重要措施,也是冠心病治療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生命網(wǎng)(heart care network)是近年歐美發(fā)達國家及亞太地區(qū)多個國家普遍建立和運用的一套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模式,旨在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一套綜合治療、定期隨訪及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系統(tǒng)服務方式[2],幫助入網(wǎng)患者全面控制冠心病危險因素,預防冠心病事件發(fā)生和復發(fā)的健康服務系統(tǒng)[3-4]。有研究表明,患冠心病的風險可以通過積極調(diào)整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顯著的降低[5]。許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對自己健康的無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冠心病的危險因素[6-7],人們的態(tài)度會有偏差,人們可能不會通過改變行為來避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由此可能發(fā)生新的危險因素[8]或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為此,對冠心病高危人群建立生命網(wǎng),指導他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進行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是一項極具前景的工作[9]。
本臨床研究顯示,通過生命網(wǎng)干預措施干預處理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能有效控制相關可控制危險因素,對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積極意義,干預措施處理后的6個月進行隨訪及評估,隨訪所有入選患者(無漏診患者)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認識度從干預前的10.65%上升到89.69%;吸煙率從干預前的73.88%下降至21.31%;高脂血癥患者從干預前的75.95%下降至51.55%;高血壓患者從干預前的61.17%下降至46.39%;肥胖患者從干預前的48.11%下降至36.08%;缺乏運動患者從干預前的69.76%下降至16.15%;飲食結構不合理患者從干預前的35.05%下降至12.71%;干預后只有1例患者因過度勞累及情緒激動誘發(fā)心絞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從干預前的13.40%下降至4.12%,各項危險因素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冠心病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導致[10],對于危險因素的干預及控制,并進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實施,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醫(yī)學保健知識,可以有效減少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降低心源性猝死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