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彥敏
近日,聊城市貿促會受理一起印度客商對聊城市某公司的投訴,經過居間公正調解,超越商事調解“就事論事”的范疇,不僅成功促成雙方冰釋前嫌,還達成了新的合作,取得了高層次高境界的調解成果。
2017年4月,聊城市貿促會接到印度駐華使館經商處一起國際貿易糾紛投訴。投訴顯示,2016年7月,投訴人印度某進出口公司與被投訴人中國山東聊城某公司達成了2000余噸鍍鋅板卷供銷合同,貨值近130萬美元。2016年11月份貨物到達目的地后,投訴人以國外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為依據,認為被投訴人提供的部分型號鍍鋅板鋅涂層鋅含量不達標,要求被投訴人赴貨物最終目的地埃塞俄比亞共同見證產品檢測過程及結果。
被投訴人認為,該批貨物質量符合合同要求,出具了裝運前檢驗證書,檢驗結果合格,對投訴人提供的檢測報告和檢測方式不予認可??紤]到國際局勢及人員安全,被投訴人也不同意赴埃塞俄比亞共同見證產品檢測,建議投訴人將產品樣品做好標記、寄回中國重新檢測,但投訴人否決這一做法。
雙方協(xié)商未成,矛盾日益激化,投訴人通過印度駐中國大使館一紙訴狀將被投訴人訴至聊城市貿促會,要求被投訴人退回不合格貨物,重新提供合格產品,并賠償損失。如調解不成,雙方將對簿公堂,友誼與合作將不復存在,更將影響聊城市出口企業(yè)形象。
接到投訴后,聊城市貿促會高度重視,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從代言工商和促進中印雙方友好經貿關系的高度出發(fā),立即組織對案件進行細致深入地分析研究,積極向質監(jiān)局、商檢局檢測部門咨詢,初步鎖定爭議的焦點,尋找解決矛盾、達成和解的辦法。
聊城市貿促會向被投訴人轉發(fā)了投訴材料,進一步核實投訴的真實性,督促其就投訴事項作出說明。被投訴人提供了涉及該批產品的合同、發(fā)票、CIQ商檢證書、MTC材質證書等材料,認為投訴涉及的產品質量經得起檢驗,在這起投訴中并無過錯。同時,鑒于鍍鋅板產品保質期限制,如繼續(xù)糾結于產品質量檢測,即便檢測能夠順利進行,當前的檢測結果已經不能客觀公正反應1年前產品的質量,對被投訴人顯失公平,對解決糾紛“有百害而無一利”,只會給雙方帶來更大的分歧。于是,聊城市貿促會把工作重點放在如何彌補投訴人的損失上。
為加快案件解決進程,2017年5月26日,聊城市貿促會專程赴被投訴企業(yè)與主要負責人、外貿經理座談,告知問題嚴重性,了解解決問題面臨的困難,引導其從維護自身聲譽和聊城市形象的角度妥善解決該問題。督促其主動與投訴人取得聯(lián)系,并建議將問題解決的重點轉移到如何彌補投訴人損失上來。同時了解到,被投訴人與投訴人已經有很長時間的合作,在前期訂單中被投訴人也給予了大幅價格優(yōu)惠。
另一方面,聊城市貿促會通過電子郵件多次與印度駐華使館以及投訴人聯(lián)系,對投訴事項表示理解和尊重,傳達被投訴人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和解決問題的誠意。并誠懇告知,目前重新檢測樣品對雙方都不利,不僅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而且檢測結果還不具有公正性和說服力,引導其將解決問題的焦點由質量檢測與賠償損失并重轉移到彌補損失上來。同時表達了聊城市貿促會愿意充當第三方調解人幫助其妥善解決問題的誠意,邀請其來聊城與被投訴人面對面解決該糾紛。
鑒于被投訴人對產品質量的肯定和產品保質期的限制,聊城市貿促會認為,投訴人的訴求可以理解但有失公平,被投訴人在本次投訴中不存在絕對的過錯。為維護雙方商業(yè)關系續(xù)存,聊城市貿促會從大局和長遠出發(fā),超出“就事論事”的范疇,提出“擱置爭議,以新合作補償前期損失”的解決思路,即雙方今后繼續(xù)合作,被投訴人在今后的訂單中給予投訴人一定折扣,用以分批彌補投訴人的損失。在聊城市貿促會調解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積極斡旋下,雙方最終同意了聊城市貿促會的問題解決思路,并達成了如下協(xié)議:
1.投訴人撤銷做產品質量檢測、重新提供合格產品的訴求;
2.在雙方今后的合作中,被投訴人在協(xié)商確定的價格基礎上,每噸產品再降價20美元,分批從2000噸的貨物訂單里扣除,共計4萬美元,作為給投訴人的損失補償;
3.被投訴人提供的產品價格要適當延長有效期;
4.雙方互諒互讓,繼續(xù)保持真誠合作。
此后,雙方按此協(xié)議開展了新訂單的洽談,并相繼達成了拉美地區(qū)鍍鋅冷軋卷訂單、合作參加孟加拉項目投標的協(xié)議,投訴人的損失逐步在新訂單中得到分批彌補。
此案中,聊城市貿促會成功將商事調解運用到解決外商投訴的實踐中,借助貿促會(國際商會)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取得雙方的認可。聊城市貿促會調解員考慮到雙方合作基礎較好,超越國際商事調解“就事論事”的限制,在解決糾紛的基礎上兼顧雙方長遠的商業(yè)合作關系,引導雙方放棄“孰對孰錯”的爭論,將焦點轉移到后續(xù)合作上,達成了“被投訴人分批讓渡新訂單利潤補償投訴人損失”的共識,既避免了雙方面紅耳赤、對簿公堂的徒勞爭論,也滿足了投訴人獲得補償的合理訴求,又為今后合作奠定了基礎,實現了“一舉多得”,取得了涉外商事調解更高層次更高境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