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林 張紅雷
腦卒中為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好發(fā)于老年群體,近年來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腦卒中多起病突然,發(fā)病后患者會出現(xiàn)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齒不清等癥狀,生活無法自理,進而增加其心理負擔,同時受顱內神經遞質失調因素影響,易出現(xiàn)抑郁癥狀[1]。抑郁為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為25.31%~61.03%[2]。抑郁癥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郁悶、情緒低落、抑郁、情緒不穩(wěn)、多疑、語言減少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輕生念頭,對其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卒中后抑郁患者及時進行治療對改善其不良情緒、促進快速康復具有意義重大。本研究就鹽酸曲舍林治療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收治的 100例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雙盲法將其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50例。A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6~77歲,平均(70.23±12.49)歲,抑郁時間2~12 d,平均(7.48±1.03)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0~32分,平均(25.34±9.72)分,缺血性卒中27例,出血性卒中23例。B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 67~79歲,平均(70.26±12.53)歲,抑郁時間3~13 d,平均(7.52±1.07)d,HAMD評分19~33分,平均(25.37±9.75)分,缺血性卒中28例,出血性卒中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明確腦卒中史;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中抑郁診斷標準[3];既往無陽性精神病史、明顯失語、癡呆、意識障礙、心率失常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智力障礙;臨床資料不完整;合并嚴重心肝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對本研究使用藥物有過敏史;配合性極差。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擴張腦血管、清除自由基、使用腦細胞營養(yǎng)劑、控制顱壓水平、心理輔導等對癥治療。A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鹽酸曲舍林(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0141)口服治療,50 mg/次,1次/d,持續(xù)治療2個月。B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氟派噻噸美利曲辛(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30126)口服治療,初始劑量為每次10 mg,每天1次,10 d內逐漸增加劑量至每天20 mg,持續(xù)治療2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抑郁癥狀采用HAMD對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評定,嚴重抑郁:>35分;中度或輕度抑郁:>20分;無抑郁癥狀:<8分[4]。
1.4.2神經功能缺損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FDS)對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測評,輕度缺損:1~15分;中度缺損:16~30分;重度缺損:31~45分[5]。
1.4.3生活能力應用Barthel指數(shù)評定量表(BI)對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能力進行評定,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0~10分,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強,依賴性越低。
1.4.4療效判定標準痊愈:HAMD減分率≥75.0%;顯效:HAMD減分率為50.0%~75.0%;有效:HAMD減分率為25.0%~50.0%;無效:HAMD減分率<25.0%[6]??傆行剩?)=(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行t檢驗;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經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治療1個月、2個月后的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個月 治療2個月A 組 50 25.34±9.72 16.71±4.31 13.28±3.79 B 組 50 25.37±9.75 20.13±5.76 16.43±4.32 t值 0.015 3.362 3.876 P值 0.988 0.001 0.000
2.2治療前后NFD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NF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治療1個月、2個月后的NFDS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治療前后BI評分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治療后的BI評分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2.4臨床療效比較A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FD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FD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個月 治療2個月A組 50 19.23±8.42 14.03±6.43 10.37±4.29 B組 50 19.21±8.44 16.27±7.94 13.76±5.37 t值 0.012 3.550 3.488 P值 0.991 0.004 0.001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I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I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50 64.58±7.46 89.71±5.31 B組 50 64.51±7.52 72.42±6.28 t值 0.047 14.866 P值 0.963 0.000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腦卒中主要分為出血性卒中與缺血性卒中。腦出血多為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致,而腦梗死是由于腦供血中斷,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發(fā)生缺血性壞死。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加,腦卒中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并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抑郁為老年卒中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卒中后抑郁為繼發(fā)性抑郁,其不僅會加重腦卒中患者的軀體癥狀,還會增加其心理負擔,產生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
目前,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神經內分泌、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神經遞質等多方面因素相關,認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下丘腦、海馬回、邊緣系統(tǒng)、前額葉等為大腦內參與情感調節(jié)的主要神經結構,其通過釋放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發(fā)揮調節(jié)遞質作用。腦卒中對機體腦細胞造成損傷后可能會對其情感調節(jié)遞質釋放或傳遞過程造成一定影響,進而降低NE、5-HT濃度,引發(fā)抑郁。鹽酸曲舍林是一種新型抗抑郁藥物,為 5-HT再攝取抑制劑,抗抑郁作用顯著。其作用機制為特異性對機體腦神經 5-HT再攝取過程進行抑制,保持其活性,提升突觸間隙5-HT水平,促進5-HT神經傳遞,進而發(fā)揮強效抗抑郁作用[7]。鹽酸曲舍林除能改善抑郁癥狀外,還可通過增強 5-HT遞質活性,改善神經細胞運動功能,促進腦損傷后神經功能快速恢復。由于鹽酸曲舍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癥狀,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因此可作為臨床治療卒中后抑郁的首選藥物。氟派噻噸美利曲辛為復方制劑,是由兩種高效化合物組成,氟哌噻噸為神經阻滯劑,小劑量具有抗抑郁作用,主要用于突觸前膜多巴胺自身調節(jié)受體,促進多巴胺合成、釋放;美利曲辛為雙相抗抑郁劑,小劑量應用時,具有興奮特性,抗抑郁效果顯著。
本研究中,對卒中后抑郁患者給予鹽酸曲舍林治療后,患者HAMD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降低,生活能力評分、臨床療效明顯提升。提示鹽酸曲舍林用于治療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效果顯著。王麗靖[8]的研究報道顯示,鹽酸曲舍林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等特點,用于治療卒中后抑郁患者效果顯著,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鹽酸曲舍林用于治療老年卒中后抑郁臨床價值較高,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快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