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麗,熊 維,榮 淩
(湖北省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心內科,湖北 武漢 430071)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快速發(fā)展,導致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1]。冠心病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發(fā)病后生理及心理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容易產生焦慮等不良心理影響[2-3]。因此,對冠心病患者采用合理的護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緩解患者焦慮、自卑、緊張等不良情緒具有重要意義。IKAP模式是目前臨床上針對冠心病患者最有效的護理方式,分別從信息-知識-信念-行為四個方面進行干預護理[4-5]。為此,本研究分析采用IKAP模式進行護理對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其中,觀察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8.69±4.37)歲;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9.92±4.01)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冠心病患者,意識清晰可自行填寫調查問卷。排除標準:嚴重肝腎疾病患者及心臟存在嚴重病癥的患者;意識模糊,無法自行填寫調查問卷和不配合治療的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包括向患者普及冠心病的相關知識、飲食知識及相關的生活小技巧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采用IKAP護理干預模式,根據(jù)模式內容分為I(信息)、K(知識)、A(信念)、P(行為),具體措施如下:(1)信息:入院時,護理人員熱情的接待,在與患者的交談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遺傳史、過敏史、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了解患者病情特點、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對冠心病知識的認知度。(2)知識:①定期舉行知識講座,將冠心病相關知識制作成健康手冊,發(fā)放到患者手中,并在病區(qū)顯眼的地方張貼冠心病知識的宣傳圖片,通過典型病例的介紹幫助患者消除心理負擔。②護理人員按時為患者檢測血糖、體溫、脈搏、血壓等,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評估,建議合理飲食,避免食用高熱量、高油脂、高鹽分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低鹽低脂、易消化、水果及總脂肪較少的低脂奶制品等食物為主,均衡飲食,防止營養(yǎng)不良。此外,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控制體重。③告知患者按時服藥的重要性,端正患者對健康的認知。④鼓勵家屬參與護理,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通過家屬鼓勵和監(jiān)督患者治療。(3)信念: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讓患者充分了解冠心病的致病因,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傾聽患者對不良情緒的傾訴,并對不良情緒及時給予干預,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念,克服心理障礙,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為其講解治療的技術現(xiàn)狀、治療方法及過往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安排與患者年齡、性別、病癥相似,治療后康復較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教。鼓勵患者間進行交流溝通,以減少患者的孤獨感。(4)行為:護理人員依據(jù)病情,給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計劃,提高患者思想上對疾病的認知度,同時提高行動上的執(zhí)行力,培養(yǎng)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采用SAS和SDS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SAS<50分表示正常,50~59分表示輕度焦慮;60~69分表示中度焦慮,>70分表示重度焦慮;SDS<53分表示正常,53~62分表示輕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2分表示重度抑郁[6]。比較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健康狀況調查表,包括SF(社會功能)、PF(生理功能)、RP(生理職能)、RE(情感職能)、BP(軀體疼痛)、MH(情感健康)、GH(總體健康)、VT(活力)共8個方面,每項總分共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越好[7]。比較兩組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包括堅持運動、藥物治療、飲食控制等。比較護理前后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采用Rosenberg評分表評價自尊水平,總分20分,評分越高表明尊感越強,反之,越低[8];采用自制領悟社會支持評定表對領悟能力進行評分,滿分84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領悟能力越強,反之,越弱。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兩組SAS及SD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SAS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s,分)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
時間 組別 SAS SDS護理前 觀察組(n=35) 48.96±6.1550.18±3.42對照組(n=35) 49.03±5.1151.29±3.38 t-0.0521.366 P->0.05 >0.05護理后 觀察組(n=35) 35.26±3.48* 38.86±3.21*對照組(n=35) 41.09±3.66* 46.92±3.78*t-6.8299.615 P-<0.05 <0.05
護理后,兩組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對比(±s,分)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
?
觀察組生活質量8個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3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比(±s,分)
組別 SF PF RP RE BP MH GH VT觀察組(n=35) 78.96±6.3179.75±6.1279.54±5.8976.98±5.4880.26±5.3679.16±6.3481.68±6.4982.47±6.18對照組(n=35) 70.14±5.5972.17±6.0172.55±5.5472.08±6.0572.69±5.2273.11±6.5173.49±6.8875.52±5.79 t 6.1905.2285.1143.5515.9563.9395.1234.85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堅持運動、藥物治療、飲食控制三方面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兩組護理后治療依從性對比 [n(%)]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n(%)]
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患者血管腔狹窄、堵塞,進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主要原因,季節(jié)變化、情緒變動、體力活動增加、過飽、大量吸煙及飲酒等均會導致患者發(fā)病[9,10]。胸痛是典型的臨床癥狀,患者會突發(fā)心前區(qū)疼痛,稍作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便可緩解,若疼痛加劇且服藥后疼痛未緩解,出現(xiàn)惡心、出汗、血壓下降等情況需考慮心肌梗死[11]。冠心病已成為目前臨床常見疾病,患者常伴隨嚴重的心理反應,如擔心因疾病給家庭造成的經濟負擔、害怕失去親人及社會的支持等,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降低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同時加重了患者的病情[12,13]。
IKAP模式分別從信息、知識、信念、行動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將四個方面有效結合,加強醫(yī)生、患者及家屬三方面的交流,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促進了患者預后的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提高[13]。通過掌握信息、講解知識、轉變觀念、產生行為逐步深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14],提高患者對正確認知的需求,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培養(yǎng)并形成健康觀念,從思想層面認識到遵照醫(yī)囑治療的重要性,在此種信念的支配下加強自身服藥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 A S評分為(35.26±3.48)分,低于對照組(41.09±3.66)分,SDS評分中,觀察組為(38.86±3.21)分低于對照組(46.92±3.7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IKAP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護理前,兩組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護理后,觀察組自尊及領悟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IKAP護理模式提高了患者自尊感,增強了社會存在感。這可能是因為通過鼓勵家屬參與護理,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通過家屬鼓勵和監(jiān)督患者治療。護理人員通過詳細講解治療的技術現(xiàn)狀、治療方法及過往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鼓勵患者間進行交流溝通,以減少患者的孤獨感,通過成功案例樹立患者的信心。對比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生活質量8個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IKAP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預后的生活;觀察組堅持運動、藥物治療、飲食控制三方面治療依從性比較中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采用IKAP護理模式可充分調動患者治療積極性,讓家屬參與其中,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主動性,緩解醫(yī)患間緊張的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這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依據(jù)病情,給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計劃,提高患者思想上對疾病的認知度,同時提高行動上的執(zhí)行力,培養(yǎng)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
綜上所述,采用IKAP模式進行護理可有效提高住院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緩解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對預后恢復及融入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