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莉
張洪潭博士在《技術健身教學論》中提出“運動技術健身”思想。他認為“體育項目是一種操作性知識,體育課解決的核心問題應該是運動技術?!苯陙?,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運動技術作為一項操作性知識的傳習在體育課堂應該占主要地位也逐漸成為共識。為了使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某一項運動技術,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專項體育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我校是一所以工科類專業(yè)為主、中高職并存的職業(yè)院校,采用工學交替的培養(yǎng)模式,同一年級學生不同班級理論學習時段不盡相同。這對按學生興趣自主選擇體育項目的專項體育課的開展造成很大困難。為了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和學生體育素養(yǎng),從而自覺養(yǎng)成科學健身的終身體育思想和習慣,我們因地制宜,對普通體育(與健康)課進行改革,通過體育課專項化教學,使學生在每一學期的體育課中都能系統(tǒng)地學習一項體育項目,從而更好地掌握該項運動技術,促進身體的健康發(fā)展。從五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基于“運動技術健身”的體育課專項化教學的學生學習評價設計能充分發(fā)揮評價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引導、激勵、反饋和發(fā)展功能。
資料查閱法、專家訪談法、實驗研究法、演繹法、統(tǒng)計與數據分析法
體育課專項化教學就是指在相對固定的教學階段(一個學期及以上),根據學校教學資源(教師專業(yè)特長和學校場地器材)和學生特點(學生專業(yè)、男女生比例等),選取一個運動項目作為體育課主要教學內容,科學、系統(tǒng)地進行運動技術的傳習的教學模式。它不完全等同于專項體育課,運動項目的選擇和考核必須以本校體育教學大綱為依據,兼顧其他模塊及身體素質練習內容,但這些教材在教學中的側重取舍,考核內容和方法則由任課教師設計和執(zhí)行。但如何做到學習評價為我所用并服務于學生的主體的發(fā)展?如何將學習評價有機融入學習過程,謀求學生體育學習的高質效?如何遵循體育教學內在的邏輯和特定目標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可檢驗性,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這些現實問題需要每一個體育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智慧予以解決。顯然,針對學習評價的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從未間斷。但很多設計看上去面面俱到花里胡哨,實則缺乏信度和效度,主觀因素較多。體育課學生學習評價的實施障礙提醒我們評價設計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性。運動技術的掌握應該是體育課考核的核心問題。因此,體育(與健康)課學生學習評價設計的理念和價值觀體現在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學生運動技術的掌握,措施就是提高運動技能成績的比重,積極引導和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技術、操練技能,從而鍛煉身心,發(fā)揮評價調節(jié)、改善和導向的體育學習評價的主要功能。
我校根據學校專業(yè)特點、師資特長、場地器材資源和學生男女生性別比例等個性特征,開展了以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適應學生長期發(fā)展的運動項目的體育課專項化教學實踐。我們設計了以下體育(與健康)學生學期成績評價方案:學生學期體育成績=體育專項技術考查(70%)+體能(20%)+ 平時表現(10%)。體能測試內容我們選取了立定跳遠、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50米、男生引體向上(或實心球)、女生仰臥起坐作為測試內容。每個項目各占5%,評定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平時成績按照學生出勤,上課著裝,學習態(tài)度打分,占10%。體育專項技術測評則由任課教師按照項目特點,選擇一項或者多項基本技術作為測評設計的考核內容。我校根據五年來的教學實踐,逐步修改完善,制定了籃球、排球和乒乓球技能測評的評分辦法和評分標準,見下表。
體育課專項技術考查評分標準(部分)
3.1 籃球1分鐘運球上籃考試方法及說明
從標準籃球場右邊障礙(距離中線和邊線各1米)運球上籃,未中必須補投直至投中。接籃板球后再運球繞過左側障礙(距離中線和邊線各1米)運球上籃,同樣未進必須補投命中。測驗1分鐘之內投中的個數。帶球跑上籃投中不算,兩運球、走步等違例一次扣1分,嚴重者予以警告并重測。每人可測兩次,計最好成績。測試過程中對學生的動作技術進行技評,分值為相應檔次±10分。
3.2 排球正面雙手對墊球考試方法及說明
兩人一組自主選擇搭檔,相距至少兩米,采用正面雙手墊球方法對墊,一來一回計1次,計連續(xù)墊球個數??梢杂脗髑虻日_的技術正確處理來球,但不計個數。對墊時任何一方不得連續(xù)觸球(連擊)或者持球,違例即本次測試結束。每人可試兩次。測試過程中對學生的動作技術進行技評,分值為相應檔次±10分。
3.3 乒乓球左推右攻考試方法及說明
兩人一組(自主選擇搭檔),發(fā)球后采用左推右攻的方法回球,計連續(xù)來回次數,一來一回計1次。同時,對學生的發(fā)球以及接球的動作技術進行技評。分值為相應檔次±10分。
4.1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基于“運動技術健身”的體育課專項化學習評價設計首先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建議教師第一節(jié)課就把本學期學習內容、要求和考試內容、方法以及評分標準給同學們進行詳細的解讀。這對今后的課堂教學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導和反饋作用,能促進學生重視運動技術的學習。其次,有利于增強學生課堂及課后練習的興趣和自覺性。此外,還有利于同學間的交流學習,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
4.2 在學生體育專項課學習評價設計實踐和操作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評價并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為的。而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操作的難與易、簡與繁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一套評價方案的可行性?;凇斑\動技術健身”的體育專項課的評價工具設計的特點就是突出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掌握及運用的考查。所以其評價方法及內容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以及重點、難點,通過設計進行融合,最好把幾個重要的基本技術通過組合進行測評,節(jié)約測評時間,簡化測評環(huán)節(jié)。
4.3 專項化體育課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運用“標準內容法”與“模糊量化法”對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術進行綜合測評。前者有利于學生重視正確規(guī)范的動作技術要領的掌握,后者有利于體現測評的公平、公正和公開。
4.4 我國學者王策三在《教學論稿》中指出,教學評價是“教學意義上的概念或者范疇,不是選拔意義上的概念”。選拔、淘汰并非評價的主要功能,改善和導向才是體育學習評價的主要功能。要鼓勵學生通過認真刻苦的練習取得優(yōu)良成績,而不應該過于追求測評成績體現出總體的正態(tài)分布而刻意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動技術跟身體素質不一樣,后者跟先天遺傳因素相關性很大,前者主要靠后天習得。因此,基于“運動技術健身”的思想的測評更能夠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5 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標準、形式、分值比例等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長期實踐,不斷總結完善和發(fā)展??梢愿鶕W生情況、學時變化等作適當調整。目的是運用有效策略引導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運動技術學習,通過不斷的身體練習掌握技術,達到健身和育人的教育目的。
4.6 各校可以根據自身學校情況建立數據常模,對體育專項測評結果進行分析。這樣不僅有助于教師及時接受課堂教學效果反饋信息,診斷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策略有較好的對照參考,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形成自覺參與體育鍛煉行為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4.7 針對體能測試部分也可以嘗試做一些創(chuàng)新,例如非體質達標測試學期可以用原地跳起摸高測試腿部力量素質;用三米線往返移動測試學生的靈敏素質;用跳短繩測試學生的耐力素質等等。此外,筆者針對耐力素質成績評定做了一些嘗試。耐力素質一直以來是學生比較弱的一項身體素質,并且因其練習方法相對枯燥和強度較大,學生對耐力練習普遍采取比較抵觸態(tài)度。筆者通過利用活動課和自主練習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耐力跑換★”的激勵措施,即14分鐘內完成2公里跑得一顆星,一學期累計獲得八顆★即可提高耐力成績到一個檔次,獲得十二顆★可以提高兩個檔次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覺參加耐力跑練習的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體現了評價的激勵機制帶來的積極作用。
4.8 體育課專項化教學的開展一方面切實提高了學生體育課學習興趣,提升了體育運動技能和體育素養(yǎng),另一方面對教師的體育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廣大體育教師應該立足崗位與時俱進,不斷鉆研和提升自己的運動技能和教學能力以及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樹立職業(yè)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