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偉 妙趣兒童之家園長 編輯/英華 設計/侯宇
“水的工作”不同于“玩水”,這是蒙臺梭利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目的是使兒童從小養(yǎng)成珍惜生命資源、不浪費水的好習慣。水的工作的意義,是使孩子通過對水的反復操作、直接體驗,認識水的物理屬性,學會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學會水的應急處理。
防水圍裙、防水桌墊、托盤、貼好控制線的兩個外表一樣的透明玻璃杯(其中一杯加水至水位控制線)、吸水海綿或抹布。
1媽媽的示范操作:穿好圍裙,在桌子上鋪好防水墊。取來裝有實驗材料的托盤,要端平、輕輕地放到防水墊上。兩個玻璃杯一杯有水一杯沒有水,雙手配合慢慢地端起有水的玻璃杯,認真觀察一下,指著控制線告訴孩子:這是水位控制線。
把這個杯子端到靠近空杯子杯口的位置,傾斜,使水緩緩倒入,觀察水位上升的變化,直到水全部倒空。如果水不小心灑了,要很自然地示范用海綿或抹布處理的過程。手指控制線告訴孩子:這也是水位控制線。把兩個杯子放到一起對比,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與思考:兩條水位線是一樣高的嗎?水有沒有減少?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補充一點水,使水的高度達到控制線。
2引導孩子操作:媽媽要把托盤中所有的材料都整理好,恢復原樣。脫下圍裙,疊好,放回固定位置。然后對孩子說:剛才我做的是倒水的工作,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做,但是要記住水是生命資源,不可以浪費。我把這一套工作材料放回托盤上,請你記住,工作完也要把它放回原來的位置。
3陪伴孩子的操作:媽媽和孩子一起操作,直到他完全進入專注的工作狀態(tài),媽媽就可以安靜自然地離開了。
變換水杯,增加興趣和難度。可以選擇不透明的瓷杯、帶把的瓷杯、圓肚的杯子。當孩子對倒水的工作比較熟練時,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倒水、幫家人倒水、給客人敬茶等。
孩子掌握了水杯倒水的操作之后,可以給他示范漏斗的用法,引導他使用漏斗灌水。這項工作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
防水圍裙、防水桌墊、托盤、兩個細口透明玻璃瓶、漏斗、吸水海綿或抹布。
示范方法可以參考倒水的操作。
變換不透明的瓶子,也可以把水換成小米、大米、綠豆等。需要注意的是,要告訴孩子:糧食也是生命資源,不是玩具,不可以浪費。
防水圍裙、防水桌墊、托盤、一塊吸水海綿、兩個透明玻璃碗(其中一個碗加入適量的水)。
1媽媽的示范操作:穿好圍裙,鋪好桌墊。輕輕地搬個椅子坐下,告訴孩子:現(xiàn)在媽媽給你示范海綿移水的工作。媽媽取托盤,輕放到桌墊上。拿起海綿,捏一捏,觀察海綿被擠壓和回彈的狀態(tài),對孩子說:請你來試試看。當孩子滿足之后,媽媽接過海綿,輕輕地把它按入有水的碗里,仔細觀察水和海綿的狀態(tài)。輕輕地提起海綿,在碗口上方停住,觀察海綿滴水的情況,直到不滴水為止。移動帶水的海綿至另一個碗口,雙手擠壓海綿,直到把水擠干。重復移水的操作,直到水全部移出,海綿里的水也全部被擠干。用干海綿擦手,擦灑到托盤、桌墊以及桌子上的水,把海綿中的水再次擠干到有水的碗中。
2引導孩子操作:媽媽要把兩個碗和海綿照原來的樣子在托盤里擺好。脫下圍裙疊好,放回固定位置。媽媽的引導語參考倒水的工作。
3陪伴孩子的操作:媽媽和孩子一起操作,直到他完全進入專注的工作狀態(tài),媽媽就可以安靜自然地離開了。
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小心灑水、灑湯,甚至尿濕地面,都可以引導他自己處理,只是要給他準備合適的吸水抹布、盛臟水的小盆。
防水圍裙、防水桌墊、托盤。托盤中擺放:兩個帶水位控制線的透明玻璃碗,其中一個碗加入齊水位線的水,一支無菌無針頭的針管、一塊吸水海綿或抹布。
1媽媽的示范操作:媽媽穿好圍裙、鋪好防水墊。拿起空的針管,緩慢地抽出、推入幾次,觀察這個過程。對孩子說:請你試一試。當孩子停止操作之后,媽媽接過針管,示范用針管吸水的動作,盡量慢一點。針管吸滿水后,在空中停頓,觀察水有沒有流出來。
將針管頭對準空碗,把水推下。重復這個操作,直到水全部移空??梢砸龑Ш⒆铀伎迹簽槭裁蠢瓌俞樄?,水就會被吸上來呢?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后,媽媽可以引入“大氣壓”的概念。2引導和陪伴孩子的工作:放回實驗材料,引導孩子獨自操作。媽媽和孩子一起直到他完全進入專注的工作狀態(tài),媽媽就可以安靜自然地離開了。
用小一點的針管往有刻度的小瓶子里注水,可以引導孩子認識5毫升、10毫升等計量單位。還可以用大號的針管澆花、給小動物喂水等。
這個小實驗可以讓兒童感知水的特性,了解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哪些物體會沉到水底。通過小實驗,培養(yǎng)兒童的探索精神。
石頭、回形針、不銹鋼筷子、小毛巾、塑料瓶、吸管、泡沫、積木等可以沉或浮的物品;大號水盆或透明魚缸;盤子2個;漏勺1個。
首先讓小朋友們觀察、觸摸、掂量各種小東西,并同時了解物品名稱。向?qū)殞毺釂枺何覀儼堰@些物品放到水中,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然后媽媽和小朋友一起討論:把這些物品放入到水里后,哪些會下沉,哪些會上???
通過實驗我們看到小石頭、回形針、不銹鋼筷子、小叉子等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沉;塑料瓶、吸管、塑料插片、積木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浮。媽媽示范用小漏勺把沉和浮的兩種物品撈出來,放到不同的盤子,再引導孩子逐一撈出所有物品并按沉、浮分放到兩個盤子里。
怎么樣可以使浮上來的東西也沉下去?
小朋友都喜歡玩吹泡泡的游戲,園里的小朋友們甚至會自己動手調(diào)制泡泡水呢!你知道泡泡水是怎樣調(diào)制而成的嗎?
我們所需要準備的有洗潔精、純凈水、膠水、醫(yī)用甘油4種材料,按3:2:1:1的比例混合,充分攪勻就OK啦!
媽媽和寶寶開始盡情吹泡泡吧,吹出各種顏色的泡泡!媽媽們需要預先補習一下水的表面張力方面的知識哦。
變化延伸
嘗試吸管、筆管、麥秸稈、泡泡圈、泡泡槍等物品吹泡泡,還可以鼓勵小朋友試驗用洗衣粉、洗潔精、浴液、洗發(fā)水、洗手液、肥皂等不同材料調(diào)制泡泡液,了解洗滌用品的共性與特性。
箭頭會自動改變方向,你相信嗎?不是你眼睛的幻覺,而是有道理的喲。還是自己動手試一試吧。
一張白色卡紙、一支黑色記號筆、一個透明的空水杯、盛滿水的透明杯子或瓶子。
在卡紙片上畫一個向右的粗箭頭。放到空玻璃杯后面,透過杯子觀察箭頭有沒有變化。向?qū)殞毺釂枺涸鯓涌梢允辜^改變指示方向?等待孩子思考。往空玻璃杯中緩慢注入一些水,引導孩子注意玻璃杯后面的箭頭方向的變化。當玻璃杯中的水面超過箭頭的高度后,箭頭掉頭指向右方啦!
箭頭改變方向是因為杯子注水后變成了一個凸透鏡,光線經(jīng)過這個凸透鏡折射之后,除了經(jīng)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其它方向的光線都會改變方向。因此,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箭頭就變成了相反方向的樣子。
在蒙臺梭利教室,孩子們每天都離不開“工作”。蒙臺梭利認為,使幼兒身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活動就是“工作”。如果孩子們能全神貫注地工作,說明這項工作能夠滿足他們內(nèi)在的需要,這個過程也就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實體化的過程。
工作可以使孩子們獲得專注力和秩序感,有助于鍛煉他們的肌肉協(xié)調(diào)和控制,能使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培養(yǎng)其獨立性和意志力,使他們的生命力在不斷展現(xiàn)的神秘世界中不斷地成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