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東??h雙店鎮(zhèn)中心幼兒園 許 莉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啟蒙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時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yǎng)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大多數(shù)幼兒缺乏與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與成長的經(jīng)驗,他們整日獨自看電視、玩游戲,生活中缺少共同成長的伙伴;由于很多農(nóng)村幼兒的父母過早輟學,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對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和重視不夠,讓幼兒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由于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很多農(nóng)村幼兒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缺乏與同伴交流、分工的能力,當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難時,不會與同伴溝通與協(xié)商。
那么,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合作意識,讓他們成為一個懂得謙讓與分享、善于溝通與合作的好孩子呢?
幼兒教師要想激發(fā)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興趣,除了要重視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筆者經(jīng)常把合作與分享的教育理念貫穿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如引導幼兒分組游戲、合作完成手工作品等,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溫暖與快樂。筆者還經(jīng)常通過身邊的事例和文藝作品來激發(fā)幼兒合作的欲望,讓幼兒領(lǐng)悟到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眾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人獨自玩耍是孤獨無趣的,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才是快樂幸福的。另外,幼兒教師還應重視滿足幼兒的成就感,對在活動中表現(xiàn)良好的幼兒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會到與同伴合作的成功與滿足,從而使幼兒喜歡與同伴合作,并且對與同伴合作能夠保持一種持久的興趣。
幼兒有很強的向師性,幼兒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因此,我們要利用這一優(yōu)勢,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于潛移默化中塑造幼兒良好的品德與行為。
讓幼兒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有利于使幼兒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幫助幼兒建立尊重他人、言行文明的良好道德意識。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運用禮貌用語,告訴他們在與同伴合作時要多用“請”“謝謝”“對不起”等短語;要多用“我們一起……好嗎?”“我們交換……玩好嗎?”等商榷的句式。要引導幼兒尊重同伴,學會贊揚同伴,告訴他們贊揚別人是一種禮貌行為,既表示自己對別人的認可,又表示自己對別人的尊重。文明禮貌的行為能夠讓幼兒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提高合作的效率和質(zhì)量。
在活動過程中,善于與同伴商量與溝通是幼兒合作的技巧,也是他們進行良好合作的必備條件。教師要引導幼兒愉快地接納合作伙伴,鼓勵他們多了解伙伴的想法;要引導幼兒懂得合作過程中怎樣和伙伴進行交流討論;有不同的想法時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讓自己在反駁同伴的觀點時不會引起沖突;如何使不同的觀點達成一致……要讓幼兒明白既要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又要尊重伙伴的意見。
很多幼兒因為長輩們的寵溺,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稍不如心意就不分場合亂發(fā)脾氣、大聲哭鬧的不良習慣。幼兒教師應在各種學習和活動過程中隨機教導他們要克服過分任性的缺點,讓他們明白:教師、家長都不喜歡任性的孩子,任性的孩子會失去小伙伴,到哪里都不受歡迎。教師應該教育幼兒在與小伙伴合作完成任務時,態(tài)度要溫和,說話要有禮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亂發(fā)脾氣,也不要粗暴地命令伙伴,更不能用哭鬧、撒嬌的方式威脅小伙伴。
現(xiàn)今,很多幼兒是缺乏分享意識的,究其原因,家庭環(huán)境是導致幼兒自私霸道、不懂得付出與分享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兒在家享受的是長輩們眾星捧月般的給予和付出,只是一味地向長輩索取,卻不懂得付出和分享。因此,幼兒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言傳身教向幼兒傳輸分享與付出的理念,讓他們體驗到分享與付出的快樂。
例如,在分發(fā)食物和玩具時,教師可以指名讓幾個幼兒幫助教師把物品分發(fā)給其他小伙伴;還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可不可以把你的玩具分一些給小明玩?”“能把你知道的好故事講給大家聽嗎?”“你能把圖畫書和同位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嗎?”……教師還要在班級里樹立樂于分享的榜樣讓其他幼兒學習,當某個幼兒有某種積極的分享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激發(fā)其他的幼兒去模仿和學習,幼兒們之間的關(guān)系就會變得融洽、和睦。當幼兒體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后,便會產(chǎn)生分享的動機。
幼兒性格可塑性非常高,他們都是戀群、樂群的,只要教師持之以恒地加以正面引導,就可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性格和較強的合作意識。
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小伙伴們一起學習和活動的機會俯拾即是,幼兒教師要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造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游戲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們一起拼圖、作畫、搭積木、看圖書、合作表演等,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例如,引導幼兒按照某個主題進行小組合作作畫:在作畫過程中同組的幼兒必須通過協(xié)商,才能在內(nèi)容、構(gòu)圖和色彩運用方面協(xié)調(diào)一致;當材料不夠用時,同伴間要互相謙讓,輪流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同組的伙伴主動去幫忙……小伙伴們通過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就會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幅符合主題的美麗圖畫,從而完成教師布置的活動任務。再如,在分組進行游戲活動,特別是在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時,同組的小伙伴只有共同商量,理清游戲中各個角色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通過默契的配合,才能使游戲活動順利進行。
由于幼兒年齡小,動作協(xié)調(diào)性也比較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得到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或幫助。為了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筆者經(jīng)常抓住班級生活的各種機會,有意識地讓幼兒們互相幫助。例如,幼兒們上廁所時由于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差,經(jīng)常因為解不開紐扣或者脫不下褲子而尿到褲子里,筆者就鼓勵他們互相幫忙脫褲子、提褲子;輪流值日時,筆者指導他們兩人一組分碗筷、擦桌凳、灑水、掃地;午睡時,筆者讓能力一強一弱的兩個幼兒結(jié)對,讓他們合作脫衣服、整理床鋪……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們合作的機會很多,關(guān)鍵是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合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要想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和道德意識就必須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在幼兒園和家里的行為習慣有明顯的脫節(jié)甚至是相反的現(xiàn)象:幼兒在幼兒園里好不容易養(yǎng)成的謙讓、合作的意識,回家后就淡化甚至遺忘,又重新變回“小霸王”了。為此,筆者利用幼兒園安排的親子活動時間,利用微信群提醒家長注意家庭教育,要與教師對幼兒的要求保持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家園一體化教育,幼兒在幼兒園養(yǎng)成的良好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才能得到強化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