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小紀鎮(zhèn)高徐小學 陳憲軍
數學本身比較枯燥,小學生比較好動,數學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困難。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可以讓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立體,學生的求知欲會完全激發(fā)。因此,我們老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刺激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有更大的動力與好奇心來進行學習。
數學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數學知識是在現實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而多媒體可以很好地將現實和數學知識有效結合起來,進行這兩者之間的傳遞。因此,我們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從現實存在的事物出發(fā),利用多媒體的各項功能,總結歸納出學生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加強多媒體與數學的聯系。
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時候,就利用多媒體的傳送功能來進行教學,提高學生闡述歸納的能力。在本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筆者先在多媒體上展示了4張平行四邊形的物體,之后,筆者引領學生從實物抽象出幾何圖形,認識到平行四邊形是由4條邊首尾相連組成的,再之后,筆者引領學生利用多媒體的量角器功能分別計算出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內角和,為360°,同時還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之間的關系,此后,學生總結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知識,并且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分別闡述了自己小組的意見,若其他小組意見不同還可以進行反駁,說出自己的觀點,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歸納,并對小組的成果進行點評。
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很好地從現實存在的事物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學習與掌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最終讓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老師在教學時,要積極挖掘多媒體的傳送功能,提高教學效率。
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過程,學生如果只追逐最終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他們不會理解知識的前因后果,難以理解所學知識,這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說很不利。因此,我們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生動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呈現總結數學結論的情景。
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一億有多大”的時候,就巧妙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理解所學知識。一億對于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數目,甚至難以想象,那么,如何讓學生理解一億到底有多大是一個問題。因此,筆者利用多媒體來進行圖片展示,輔助教學。筆者主要選取了幾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上有一座珠穆朗瑪峰,筆者讓學生觀察一張紙的厚度,告訴學生一張紙數次對折的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第二張圖片是一雙一次性筷子和樹齡為50年的大樹,并告訴學生造一億雙筷子需要2500棵大樹;之后筆者還展示了800米的操場如何形成一億米等圖片。
通過利用多媒體來演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會大大增加,因此,會全神貫注地學習所要掌握的知識。所以,我們老師可以在講課的時候,利用多媒體來呈現出知識的背景,展示當時的情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現在的學生大多都可以掌握課本上的知識,但是卻不能把知識靈活運用,難以學以致用,這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為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巧妙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我們老師可以對現實生活進行模擬。
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元、角、分”的時候,就引導學生模擬現實生活,自主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商品供學生選擇,其中有生活用品、學習用具、零食飲料等,這些商品的價錢不等。之后,筆者讓每5位學生為一個小組,給每個小組總計50元錢,其中有1張20元,1張10元,3張5元,3張1元和4張5角的錢幣,讓學生自主選擇物品進行購買,但是有一個要求,就是學生最后必須都把這50元錢花完。學生提到花錢,都興致勃勃地去嘗試,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元、角、分的認識,另一方面構建屬于自己的體系。這樣,學生就會了解知識的用處所在,在類似的環(huán)境中就能利用所學知識去處理相關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模擬現實生活,學生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真正做到身臨其境,最終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的運用。因此,我們老師在教學有關數學內容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模擬現實教學,讓學生完全參與課堂。
多媒體可以融視覺、聽覺于一體,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充滿樂趣,最終可以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但是多媒體并不是萬能的,我們老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有節(jié)制,并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要將多媒體與數學教學完全融合,這樣才能提高數學教學效率,超越原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