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h第一中學 蔡 躍
信息技術持續(xù)推進引領了大數據的發(fā)展,不論是知識獲取還是學科教學均得到有效改善。因此,高中數學除了秉持“以生為主”的原則外,還應充分融合大數據相關優(yōu)勢,確保數學教學更富時代性,讓學生在獲取相應數學知識的同時樹立正向的價值觀。下面先就大數據作基本概述,隨后對相應教學方式展開探析。
數據作為知識的關鍵來源,同時又是信息的重要記載方式。數據數量因經濟、科技發(fā)展而不斷擴充,其記錄、測量范圍等也隨之擴大。宏觀層面,大數據便是借助新型處理模式來強化執(zhí)行、洞察和優(yōu)化能力。大數據不論是真實性還是實效性等均較為理想,針對大數據展開分析便是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實施科學分析,從而發(fā)現并總結數據伴有的規(guī)律和模式,隨后再借助其具備的動態(tài)性來對后續(xù)趨勢進行預測。
(1)大數據給予教學創(chuàng)新以機會
傳統(tǒng)教學因大數據出現而凸顯出較多弊端,除了難以契合現代社會外,還會使學生興趣和探知欲遭受影響。教師需要借助大數據推動教學模式向著多樣化轉變,例如可組織合作探究或者是個性教學,確保課堂形式、內容等得到切實豐富。教師借助大數據來推動自身角色轉變,必須秉持“以生為主”的原則,以學生實際為導向借助大數據實施教學。例如,教師對“集合”進行講授時,便可依靠合作探究模式開展。首先,教師需要針對學生間存有的差異性展開分組,隨后以差異性為導向設計相契合的問題。比如,集合如何表示?能否利用單個元素來代表集合?再如,集合具備什么特征?隨后引導學生就上述問題展開組內討論,并就研究結果展開組間交流,從而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為思維發(fā)散和數學素養(yǎng)的強化夯實基礎。
(2)教師應借助大數據深入把握學生情況
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多是對學生成績加以深層關注,并未深入把握學生實際,使得教學針對性相對欠缺,教學效果也無法契合預期。通常教師是借助考試或者是隨堂考試來側面分析學生情況,但該類分析顯得較為片面。而教師借助大數據能夠深入把握學生情況,例如教師可利用網絡技術來挖掘其實際狀況,隨后以個性差異為導向來擬定教學計劃。因為網絡技術可以在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的同時,就其薄弱點加以判斷,確保教學計劃契合學生需要。
(1)依靠大數據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
傳統(tǒng)教學使得學生學習呈現“被動”性,部分教師以教學績效為目的一味地傳輸知識,并未認識到此類“填鴨式”教學很難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甚至會引發(fā)其抵觸情緒和厭煩心理,使得教學效率遭受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借助大數據來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依靠課堂的豐富性來調動其探知欲。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來對預習內容展開設計,隨后讓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完成相應任務。教師也應基于該平臺來就其完成情況展開分析,從而在授課前明確學生的薄弱點和難點。比如,對“函數”相關知識進行講授時,教師便可就其預習問題展開分析,隨后進行教案的針對設計,確保課堂更富有效性。
(2)依靠大數據強化自主性
學科教學需要以增強積極性為關鍵,數學教師需要以自主性為導向展開教學。對于數學教學而言,課下的知識鞏固以及練習極為關鍵,但學生很多是依靠手抄錯題等方式來對錯題進行糾正,該種手抄方式并不理想。除了造成時間浪費外,還顯得較為枯燥,很難對學生相應的求知欲、自主性加以調動。因此,該環(huán)節(jié)便可依靠大數據開展,可以進行自主平臺的搭建,教師可將學生試卷或者是重點、難點問題置于網絡平臺,隨后讓其借助網絡來對問題進行下載、解答,從而為他們查缺補漏提供便利。上述方式相較于以往的糾錯方式來說更具實效性,學生可以高效地把握糾錯內容。
(3)借助大數據推進分層教學
現階段,數學課堂一般是集中上課形式,其模式較為單一,很難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還會使其個性發(fā)揮遭受影響。教師應秉持“因材施教”理念,積極借助大數據推進分層教學,學生不論是思想還是能力層面差異明顯,因此需要以其特性、興趣為導向展開教學,確保數學教學契合其學習需要。當然,教師還應從課堂教學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新模式的嘗試,依靠模式創(chuàng)新來調動課堂氛圍,為強化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教師需要依靠網絡技術對相應的學習信息進行搜集、整理,而后以依照相應教學目標來對信息加以分析,從而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學生也可借助網絡自主地獲取相應資源,并依據數學興趣展開學習。教師應確保教學服務更富真實性,積極引導學生從相關數據出發(fā)強化應用意識,以學習需要為導向獲取數據。比如,對“數列”進行講授時,教師便可于課前讓學生借助網絡等展開預習,針對數列做到簡單認知。隨后,課上則可通過多媒體等實施具體教學,確保數列知識得以形象、直觀展現。待課上教學完成后,教師還可組織契合教學的隨堂測試,并讓學生就相應錯題予以整理,為拓展其求知途徑奠定基礎。
此外,教師還可借助大數據推進教育平臺的建設,網絡技術能夠給予家校合作更便利的平臺。家長們可依靠固定軟件來了解孩子上課以及課后狀況,從而針對其表現展開針對教育和家校合作,保證學生的成長得到正向、準確引導。
總之,課改進程的推進需要高中數學緊跟時代趨勢,借助大數據相關技術展開教學。教師需要明確大數據相應內涵,從轉變角色、把握學生狀況、分層教學、推進平臺構建等層面出發(fā)推進數學教學。同時,教學需要秉持“以生為主”“因材施教”理念展開教學,以學生實際、興趣為導向調整教學,為強化學生素養(yǎng)和課堂效果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