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薇薇
長期以來肺結核疾病一直是世界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關注的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感染性疾病, 其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發(fā)[1]。如何治療肺結核疾病一直是醫(yī)療領域研究的重點, 但是由于臨床治療中不合理的用藥情況, 出現了耐多藥肺結核, 耐多藥肺結核相比起普通肺結核疾病, 其具有較強的耐藥性, 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左氧氟沙星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第三代喹諾酮藥物, 并且有相關研究顯示, 左氧氟沙星對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治愈率十分高[2]。本文就左氧氟沙星在臨床中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進行了研究, 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 所有患者在復治菌檢查中結果呈陽性;在改良羅氏法對患者痰標本進行培菌鑒定中, 證明結核分枝桿菌確實存在, 并且至少對利福平、異煙肼等兩種及兩種以上的藥物存在耐藥;肺部胸片檢查顯示患者存在病變;患者無喹諾酮類藥物過敏史;且在3個月內患者未使用過任何免疫制劑;患者身體不存在心腎等重要器官的衰竭或電解質紊亂情況。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2例, 女 18例, 年齡 23~70歲, 平均年齡(42.32±9.56)歲, 肺結核病程1~16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 年齡 24~73歲, 平均年齡(43.12±9.97)歲, 肺結核病程1~1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方案, 帕司煙肼片(商品名:力克菲蒺, 規(guī)格:0.1 g/片)口服, 0.3 g/次,3次/d; 丙硫異煙胺(規(guī)格:0.1 g/片)口服, 0.2 g/次, 3次/d;乙胺丁醇(規(guī)格:0.25 g/片)口服, 0.75 g/次, 1次/d;利福噴丁(規(guī)格:0.15 g/粒)口服, 0.75 g/次, 2次/周[3]。治療18個月。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基礎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療, 左氧氟沙星(規(guī)格:0.1 g/片)口服, 0.2 g/次,3次/d。治療18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轉陰情況、肺部病灶吸收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判定標準 ①轉陰:根據每個月檢查數據判斷患者的痰菌陰轉率, 如果患者在≥2個月的時間內痰菌轉陰且不再復轉為陽性則視為轉陰。②肺部空洞變化:治療期間堅持每個月對患者進行1次X線片檢查, 了解患者肺部后前位和側位情況, 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患者進行肺部CT檢查?;颊叩腦線改變情況根據《肺結核化學療法》中的相關標準加以評定, 顯著吸收:肺部空洞閉合, 肺部病灶比較治療前吸收>2/3;吸收:肺部空洞縮小, 肺部病灶比較治療前吸收≤2/3;不變:肺部空洞沒有任何變化, 肺部病灶相較于治療前無任何變化;惡化:肺部空洞擴大, 肺部病灶較治療前出現明顯增多??偽章?顯著吸收率+吸收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轉陰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3個月時轉陰率為54%(27/50), 治療12個月時轉陰率為80%(40/50), 治療18個月時轉陰率為96%(48/50);對照組患者治療3個月時轉陰率為24%(12/50), 治療12個月時轉陰率為48%(24/50),治療18個月時轉陰率為78%(39/50);觀察組患者治療3、12、18個月時的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9.458、11.111、7.162,p<0.05)。
2.2 兩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肺部病灶總吸收率86%高于對照組的6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效果比較[n(%), %]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害7例(14%), 胃腸道反應3例(6%), 皮疹3例(6%), 精神狀況2例(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對照組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害18例(36%), 腸道反應8例(16%), 皮疹5例(10%), 精神狀況4例(8%),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000,p<0.05)。
耐多藥肺結核是肺結核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產物, 在肺結核疾病的長期治療過程中, 由于臨床治療中出現化療方案不合理、藥物使用方案不合理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體內敏感菌被殺死, 而耐藥突變菌開始大量繁殖, 導致結核治療失敗, 患者疾病轉變?yōu)槟投嗨幗Y核病, 這樣不僅沒有將患者的肺結核疾病治好, 還給后續(xù)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3-5]。
根據相關研究和臨床試驗顯示, 左氧氟沙星擁有較廣的抗菌譜, 能夠對腸桿菌、革蘭陰性菌、肺炎鏈球菌等產生較強的抗菌作用[6-7]。因此, 在臨床中將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療肺部感染、支氣管感染等疾病。而目前我國的肺結核疫情正處于高患病率、高傳染率以及高耐藥率, 但擁有低遞降率的狀況之中, 其他的抗結核藥劑無法滿足臨床上的需要。左氧氟沙星則正好能夠滿足目前我國臨床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需要。但是根據相關文獻顯示左氧氟沙星在治療耐多藥結核中,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用藥劑量、療程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臨床用藥過程中要注意如下: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控制用藥的劑量和療程, 過多或者過長時間使用該藥會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損害;②聯合用藥時要注意該藥物與其他藥物的相互感應;③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 在使用該藥時應適當減少藥物劑量;④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停藥, 做出相應對策。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3、12、18個月時的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458、11.111、7.162,p<0.05)。觀察組患者肺部病灶總吸收率86%高于對照組的6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低于對照組的7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000,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臨床療效比較理想, 適合目前我國肺結核疾病的臨床治療情況。并且根據其他臨床研究顯示, 使用左氧氟沙星進行臨床聯合用藥治療時,其他抗結核藥物之間并未存在交叉耐藥性, 而且當其與其他藥物共同使用時能夠有效提高其抗菌活力, 并且自然耐藥率處于較低的水平[8-10]。
綜上所述, 左氧氟沙星在治療耐多藥肺結核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使患者的疾病轉陰率以及病灶吸收率都有較好的改善, 并且能夠減少臨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具有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