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認為,舊課已經(jīng)上過,知識已經(jīng)了解,作業(yè)也已經(jīng)做過,復習課往往沒什么新鮮感。教師也認為,學生對教材、知識、相關題目都很熟悉,復習課不需要過分費神,可以隨意一點。如此,學生的思想與教師的認識疊加在一起,就會導致教師對復習課缺乏必要的重視,從而使復習課變成了知識大拼盤,導致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空中航拍”的視野。
復習課的內容較多,時間較緊,客觀上給教師霸占講臺提供了理由。然而,在教師滔滔不絕之際,學生昏昏欲睡之時,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進行無限灌輸,只會使學生越來越不喜歡上復習課。思維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思維含量高的講解與練習,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進行思考,永遠比教師灌輸更為重要。讓學生一直處在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中,通過探究逐步理清課本中的各部分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大大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高效率的復習課,要求教師緊緊抓住課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重溫所學知識的時候,要有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將知識點串成知識線,再連成知識面,并在此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抽象、分析、推理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如今,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們可以獲取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但是,在豐富的資源面前,選擇與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盲目地逼著學生去做大量的“原裝進口試卷”,肯定沒有好效果。
做題是訓練思維、提高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把做題當作目的,收集海量題目讓學生去做,學生就很有可能會迷失在茫茫題海中,教師也會被拖得疲憊不堪。題海無邊,回頭是岸,適時、適度地做題,學生才能有時間去體會命題老師的意圖,梳理解題思路,感受思考的快樂,把做題與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密切聯(lián)系起來,才能真正提高復習的效率。
《課程標準》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它明確指出了各科的教學范圍及教學目標。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對教材的加工、整合、利用,都要以《課標》為依據(jù),教學中對重點、難點的把握也要在兼顧學生基礎的前提下,緊貼《課標》。復習階段,有些教師對《課程標準》的重視程度不夠,以教材代替《課標》,甚至以經(jīng)驗代替《課標》,導致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方向偏離了《課標》這個客觀標準,復習內容繁多雜亂,層次不清,重點不突出,缺乏系統(tǒng)性。最終使復習陷入了“盲目、高耗、低效”的泥潭。
忽視復習課的教學設計藝術,就會使復習課變得淡而無味,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復習課的內容,在學生看來,都是舊知識、舊題目、舊面孔,教師要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要在復習課的教學設計上多下工夫。教師要用心備課,以復習內容為主料,對教材內容進行分類加工,重新進行排列組合,為學生制作色香味俱佳的復習大餐,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看到教師的設計藝術之“色”,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之“香”,品嘗到教師的教育智慧之“味”。
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中心,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而復習課就是教師最容易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地方,教師在復習課上,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要多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空間,不要代替學生思考。學生的需求就是教師的努力方向,哪些內容要重點復習,哪些內容應簡要概括;哪類題要多練一些,哪類題不必多做;哪些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來解決,哪些問題需要教師的點撥講解,都取決于學生的現(xiàn)實需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根據(jù)復習內容與復習階段的需要,靈活選擇。學生能自己看明白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看;學生能研究的,盡量讓學生自己研究;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做。當學生真正地變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就會充滿生氣。
分層次教學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講解、提問、當堂練習、布置作業(yè)幾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努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問題可以思考,有內容可以消化。課堂上,當教師忽略了某個層次學生的需要時,這個層次的學生就會忽略教師的存在,去想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的課堂就不能稱之為完整的課堂,更不可能是高效的課堂。
考試既是一場學科水平檢測,也是一項技術活,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不要在學生要走上考場之前,才想起來對學生進行考試指導,那樣會使學生更加緊張。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分析問題尋求解題思路的習慣,按步驟答題的習慣,認真復查糾錯的習慣,都是在平時的各類考試、課堂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荚囍笇н€應包括心理調整,遇見難題時要想:“我難人亦難,我不畏難?!庇龅饺菀椎念}時要想:“我易人亦易,我不大意。”在做題時要堅持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原則。在復查糾錯時,可以分三步走,先查是否有漏頁,二查是否有漏題,三查無把握的題是否有做錯的。當然,還有一些具有學科特點的考試技巧。要通過考試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考試中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
復習時,應對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概括、提煉和歸納。這件事最好由學生來完成,建議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羅列法或表格法或知識樹法或魚骨法或雙箭頭推導法,把散亂的知識碎片整理好,然后在班級展示。教師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并與學生的成果放在一起,讓學生在對比中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哪些方法更適合對比相似概念,哪些方法更適合整理具有主干與分支關系的概念,哪些方法更適合具有邏輯推理關系的內容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紛繁雜亂的知識結構,也提升了概括歸納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縱橫兩個方面加以比較,構建出更具條理性的知識體系,把學生的目光從樹木引向森林,學生就能全面、系統(tǒng)、牢固地掌握知識,靈活自如地應用知識。
教師備課時,要發(fā)揮集體的力量,精心選擇例題。選擇的題目必須有一定的基礎性、綜合性、啟發(fā)性、代表性與典型性,選擇一些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題目作為例題,使學生能夠做到研究一道題,弄懂一類題??梢酝ㄟ^例題分析,開闊學生的思路,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精選典型例題,還可以借助學生的力量。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教師擁有的知識優(yōu)先占有權已經(jīng)逐步喪失。發(fā)動學生,讓學生貢獻出手中的典型題,不僅能開闊教師的眼界,還能讓教師獲得更多的選擇余地,提高師生在復習過程中的配合度。
在復習中,還應通過當堂練習和檢測考試等方式,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知識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自己的錯題前畫一個星,這就是自己的一星級題目。經(jīng)過一階段有的放矢地強化訓練和變式訓練后,自己的一星級題目仍有錯誤,便在題前畫兩顆星,成為自己的二星級題目。如果在后面的測試中,二星級題目又做錯,就是自己的三星級題目。這樣在綜合復習時,面對大量的過往試卷而無所適從時,就可以從自己的三星級題目開始重點糾錯。如果有多余的時間,再解決二星級題目和一星級題目。編織個性化星級題,就是讓自己在最后緊張的復習中,抓住自己的弱點,進行強化復習。
在重要考試前,可以組織幾次模擬考試,除了要提升學生的考試適應能力外,還要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引導學生分析每一道失分題,認真分析丟分的原因,是失分于審題,還是失分于計算,還是分析能力不夠。如果是共性問題,教師就要及時調整復習策略,通過進行專題訓練的方式進行補救。如果屬于個性問題,教師就要加強對個別學生的輔導,做到精準補漏。比如:有學生在審題上存在問題,經(jīng)常遺漏重要信息、隱含條件和命題者意圖的暗示,教師就要帶領這部分學生進行“審題”專項練習,講解審題技巧。例如,“關鍵詞法”,物理題中的“光滑”“輕”,化學題中的“足量”“振蕩”,數(shù)學題中的“非負數(shù)”等關鍵詞,各自表達了命題者的什么意圖或暗示。這些“靶向訓練”,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審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