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各種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紛紛上映,如《大秦帝國》《東方戰(zhàn)場》《成吉思汗》等,這些歷史劇上映后受到了一致好評。其中,中學生觀眾占了很大的比例。相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而言,他們更加喜歡生動的影視劇,很多學生通過觀看影視劇成為某些明星的影迷。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學歷史教師應給予重視,深入探究。
所謂歷史題材影視劇,是指通過演員扮演特定的角色,來演繹歷史事件的電影、電視劇。劇中的人物、事件、服飾、文化、場景等都要與史實基本符合,它是對歷史的一種藝術(shù)敘述。
歷史影視劇大致可以分為歷史紀錄片與歷史劇情片。前者是對當時的攝影作品進行加工制作,將史實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如《二戰(zhàn)紀實》等;后者是根據(jù)史實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劇情常常跌宕起伏,耐人尋味,如《貞觀長歌》等。
目前我國的中學歷史教學,仍是以教師講解課本為主。很多教師把提高學生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任務,往往忽視了其他教學手段。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到來,很多教育家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針對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地應用和看待影視劇展開了研究與探索。21世紀,歷史學研究也將進入一個多元化時代。影像史學可以和口述史學、書寫史學一起昂首并進。
據(jù)有關(guān)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1.33%的中學生在業(yè)余時間觀看過影視劇,58%的學生認為自己最初接觸歷史是通過歷史影視劇。可見影視劇的影響之大。
在歷史課堂上應用歷史題材影視劇,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影視劇、音頻等,使學生更加深入直觀地理解課本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課堂或者課余時間,安排學生扮演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人物,演繹歷史事件。這樣,在鞏固歷史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交流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3.在觀看影視劇或者學生的表演之后,教師可以針對里面的重要人物或者事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1)結(jié)合特定的歷史背景。(2)克服英雄史觀。(3)辯證地分析評價歷史人物,防止以偏概全。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下面以評價隋煬帝楊廣為例。第一,要區(qū)分影視作品中的楊廣與真實的楊廣。影視劇中楊廣殺父、弒兄、奪嫂,殘暴不仁,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而這些,多是文人墨客杜撰而成,并沒有真實的史實可以確認。第二,正確地看待楊廣的功過是非。影視劇中楊廣多次南巡,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殘暴不仁。但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正是在他的命令下開鑿的。
1.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掘相關(guān)的歷史作品。
隨著教材的不斷革新,教材的范圍不僅僅限于書本,凡是承載教學信息和教學內(nèi)容的一切材料都可以稱作教材。教師要發(fā)掘與課程相關(guān)的影視作品。目前可以引入到課堂教學的影視劇包括歷史故事片、紀錄片等,如《鴉片戰(zhàn)爭》《孝莊秘史》《走向共和》等。此外,一些講壇類欄目也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
2.歷史教師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盡管國家不斷地提出教育、教學改革,但是在我國目前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仍然停留在對書本的講解上。單純的講解和機械的背誦,使歷史課缺乏趣味,學生越來越厭學。所以,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激發(fā)學生興趣,重視歷史學科教學。
總之,影視劇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言而喻,通過生動形象的影視劇,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觸摸歷史、感悟歷史。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運用于歷史教學,無疑是利大于弊的,必將會對歷史學科改革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