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英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太平鎮(zhèn)信誠木棉小學,廣東廣州 510980)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就是要體現(xiàn)“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yǎng)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提高人文素養(yǎng)。要實現(xiàn)“兩個基本點”,這就要求語言文字運用要緊扣語文學科素養(yǎng),努力實現(xiàn)“四有”:有標、有序、有趣和有效。那么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學科素養(yǎng)下的語言文字運用的“四有”呢?在本文中,筆者以課堂實踐來說明。
小學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實際操作中以《語文課程標準》為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底線[1]。教師要把握課程標準,重點應該放在“目標要求”和“評價要求”的解讀上。所以,在進行語言文字運用時,教師要緊扣《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和“評價要求”,使語言文字運用更具針對性和目標性,達到“去粕取精”的目的。
如《刷子李》一課的教學,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年級下冊閱讀中“體會領(lǐng)悟”的目標要求:“領(lǐng)悟文章的基本寫法——繼續(xù)學習描寫的方法,特別是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表情達意的效果?!币晃唤處煱堰@篇略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繼續(xù)領(lǐng)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她在“領(lǐng)悟?qū)懛ǎ钗颉⒆永睢边@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語言文字的運用進行了如下的設(shè)計。
1.師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探究:
(1)從正面刻畫“刷子李”精湛技藝的句子,體會抓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方法。
(2)從“黑衣”和“白點”這一側(cè)面描寫,進一步體會抓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方法。
在引導學生探究時主要分四步走:讀句、談感受—討論、說理由—探究、悟?qū)懛ā〗Y(jié)、學運用。
2.寫話訓練。在學生探究了作者通過側(cè)面描寫和對比手法來刻畫人物特點后,她安排了如下的小練筆:
請選擇以下的一個開頭,學著運用直接描寫或側(cè)面描寫的方法抓住細節(jié)寫寫他(她)的特點。如果這兩個都不喜歡,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一個人寫。
▲表妹今年雖然只有三歲,可人人都夸她是個“小才女”。
▲我的鄰居張大爺是一位“怪”老頭。
從以上案例可見,教師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準》來確定教學目標,把準了方向;然后,圍繞教學目標設(shè)計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運用。每一個練習都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不偏不倚,都能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wù)。
語文教師在進行語言文字運用訓練時,要認真解讀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實現(xiàn)學習內(nèi)容的遷移,引領(lǐng)課堂向縱深發(fā)展。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文本,還要關(guān)注課外,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內(nèi)到課外,體現(xiàn)知識習得的層次性。
如某位教師在品讀《丑小鴨》中的“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鴨’”這個句子時,就進行了這樣的語言文字運用訓練:
(1)讀一讀,想想作者寫了丑小鴨的哪幾個部分?請用“_________ ”把它們畫出來。
(2)丑小鴨的“毛、嘴巴、身子”分別長得什么樣子?請在對應的詞語下面畫上“~”。
(3)指導讀短語“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4)詞語搭配訓練:
例:毛灰灰的—灰灰的毛 嘴巴大大的—( )
身子瘦瘦的—( ) ( )—( )
(5)課件出示其他鴨子圖片,學生練習說話:其他的小鴨毛( ),嘴巴( ),身子( ),可愛極了。
縱觀整個語言文字運用訓練,教者的視野開闊,心存大語文觀,把學生的學習從課內(nèi)引到課外;學生的回答縱橫延展,層次分明,個性得到張揚。
語言文字運用的形式要豐富,切忌單一、乏味,失去“語文味”。在形式上,聽的練習可以聽課文錄音或聽師生讀文本內(nèi)容去思考問題;說的練習可以是補充填空、連線、找朋友、想象補白、說話練習;讀的練習可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寫的練習可以是續(xù)寫、給特定情境寫話、運用方法寫話……
如某位教師在教《太陽》一課時,就設(shè)計了形式豐富的語言文字運用訓練:
有品讀句子的訓練:讀一讀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用了列數(shù)字說明方法的句子。
太陽會發(fā)光、會發(fā)熱,是一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1)聽同學讀句子,看你能聽出什么?
(2)用“______”畫出具體的數(shù)字。
(3)這樣寫突出了太陽的什么特點?用一個字說明。
有整節(jié)課的鞏固訓練:
1.填空。
《太陽》這篇文章運用了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的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的三個特點。
2.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句子“太陽會發(fā)光、會發(fā)熱,是個大火球”運用了打比方的寫法。 ( )
(2)句子“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 )
這一課的語言文字運用可謂集聽、說、讀、寫的訓練于一體,形式豐富,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出有助于教師把握義務(wù)教育階段教學領(lǐng)域深化素質(zhì)教育的學科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提高語文課堂聽、說、讀、寫訓練的實效性。那如何去提高呢?筆者認為要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效性,就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參與度”去衡量。
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關(guān)鍵在于語言文字運用訓練方式的選擇上。教師應該多采用同桌、四人小組、找好朋友、開火車、開飛機和學號輪換等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能擁有學習的機會。如《窗前的氣球》生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一位教師是通過這種方式處理的。
音:小老師領(lǐng)讀—開火車拼讀—開飛機直呼生字—指名直呼
形:你認識了哪個字?怎么認識的?能給它組詞嗎?(開火車說)
全班齊讀AABB式疊詞:搖搖晃晃、嘰嘰喳喳,指名(按學號)說說自己積累到的疊詞。
義:(示詞語)全班認讀—用詞說話(指名10名學生)—全班再讀
書寫:指導寫“病”—全班觀察,發(fā)現(xiàn)(四人小組說)—范寫、生練習—評議(同桌)
在聽課中,筆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就生字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全班42人,人均讀、說的機會達到4次以上,部分學生多達6次以上,可見學生的參與面很廣,真真正正把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落到實處,以生為本。
實踐證明,依據(jù)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訓練,就能真正落實語言文字運用的“四有”——有標、有序、有趣、有效,課堂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