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山東省青島河西小學,山東青島 266100)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還為了讓學生的綜合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在素質教育為主流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應關注其學習的態(tài)度與積極性。音樂屬于小學的基礎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與欣賞水平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評價屬于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良好的正面評價不僅能保證音樂教學的有序進行,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那么,應該如何實現(xiàn)有效的評價呢?筆者認為,多元化的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橫向評價,主要指的是自己與他人相比;縱向評價,主要指的是自己與自己相比。通過橫縱向評價,學生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并取長補短,從而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2]。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到橫縱向評價相結合,以此不斷提高評價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對不同學生的評價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面對能力較強和學習質量較高的學生,教師應側重采取橫向方式進行評價,讓其能看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從而讓其能繼續(xù)努力,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面對能力較差和學習質量相對較低的學生,教師應側重采取縱向的方式進行評價,讓其看到自身的長處與優(yōu)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學習的主動性。
人與人之間本身具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在學習上,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音樂敏感度等均會有所不同,從而導致其學習的整體效果也會有較大的差異。一般而言,一節(jié)音樂課結束以后,教師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生掌握能力均有所不同。教師所要做的不是放棄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而是通過多元評價的方式來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與熱情。但為了保證評價的整體效果,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從而實現(xiàn)他們的共同進步。如學習到《山谷回音真好聽》這個部分的內容時,歌詞中有4個“啊”字,學生應采用重音唱第一和第三個“啊”字,采用輕音唱第二和第四個“啊”字。然而,班上有些男生在唱這四個“啊”字時采用同一種音調,教師會懷疑學生是在找碴兒,故意擾亂課堂秩序。其實并非如此,而是有些學生平時聲音比較大,無論是說話還是唱歌,聲音都比其他人要大一些,導致其在唱輕音時不明顯。教師在對這樣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應以鼓勵為主,并委婉指出其中的不足:“這位學生唱歌的音準很好,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在唱第二和第四個‘啊’字時聲音稍微強了一些,要是能再輕一點就完美了?!蓖ㄟ^這種方式,學生能樂于接受教師的指點,不斷提高自身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此外,在教授豎笛的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指導,總會有幾位學生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就好像是一群人在進行合唱的時候,有一個人總是跟不上節(jié)奏,從而影響整體合唱的效果。此時,教師不應對落后的學生心存不滿,而應主動排解這種消極的情緒。小學生本身學習能力有限,對音樂的敏感度也各有不同,如若強行要求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都處于同一水平線,無異于吹毛求疵,還容易降低其對音樂的興趣與熱情。
靜態(tài)評價,主要指的是根據已經存在的事實或情況進行定量評價;動態(tài)評價,主要指的是以事實為依據,對之后的事實或情況進行非定量評價,以此不斷提高評價的科學性[3]。音樂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欣賞能力,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則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動態(tài)評價與靜態(tài)評價均對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教師需要對這兩種評價方式的適用情況進行區(qū)分。一般而言,靜態(tài)評價多用于音樂技術上,動態(tài)評價多用于音樂情感上。具體而言,小學音樂教材上每一首歌的節(jié)奏和音準等已經基本固定了,學生與教師一般不能隨意改歌詞和曲調,教師的評價目標就顯得非常明顯了??赡苡胁糠纸處煏a生質疑,覺得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不少演奏家或者歌手改動別人的曲子或歌詞,但這種情況與小學音樂教學有所不同,主要在于學生與演奏家的藝術造詣本身就具有較大的差異,不具有可比性。演奏家可以根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進行適當?shù)母膶懀坏珜W生能力有限,其剛開始學習音樂,應當先根據音樂原來的曲調和歌詞進行學習,以不斷夯實自身的音樂基礎。
如學習到《快樂寶貝》這部分的內容時,學生在唱到切分音時容易跟不上節(jié)奏。此時,教師應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反復訓練的方式幫助其跟上節(jié)奏,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音樂作品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內涵,如憂傷、歡樂和喜悅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進行感受、體會和回味。因每位學生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均有所不同,導致其在回味同一部音樂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感悟;教師不應急于判斷學生感受的對錯,而應主動詢問其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感受,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如學習到《冬瓜和南瓜》這部音樂作品時,大部分學生剛聽到這首歌會覺得非常興奮和歡快,但有少部分學生聽到這首歌時卻產生了憂傷的情緒。此時,教師不應急于否定少部分學生的感悟,因為音樂理解是一種個人主觀感受,而個人的主觀感受會受到自身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影響,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就如很多人覺得二胡聲音難聽和刺耳,但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是傳統(tǒng)的美學藝術。動態(tài)評價主要是從學生的情感特點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還能促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從而不斷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與欣賞能力。
總而言之,音樂屬于小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多元化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熱情與學習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主動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過橫向與縱向評價相結合、動態(tài)與靜態(tài)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多元化評價的作用,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