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保
(安徽省巢湖市中垾鎮(zhèn)中心小學,安徽巢湖 23807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1]?!本褪歉嬖V教師們“口語交際”能力體現(xiàn)一個人的公民素養(yǎng)。觀察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其教學效果卻不太理想。課堂常常出現(xiàn)“冷堂”,或者是不著邊際,胡亂講一氣。如何改變現(xiàn)有的這種情況?經(jīng)過幾年摸索,筆者認為可以這樣做。
口語交際指的是在人與人交往的特定的語境中,聽和說雙方運用口頭言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言語活動。它是人們把對世界的認知,通過自己的言語表達出來,是人們交際的主要方式。教師大都能認識到這一點,為上好口語交際課是想方設法、煞費苦心,卻收效甚微??吹綄W生在課堂上聽和說方面得到訓練,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至于是否按照口語交際的要求來進行,不得而知。
口語交際是為交際的目的服務的,是口語化的??谡Z交際與習作教學不同,但能為習作教學服務。教師在教學中應加以區(qū)分,充分發(fā)揮口語的優(yōu)勢。即使話題是一致的,也不能把口語交際和口頭作文混為一談,更不應把口語交際等同于習作指導。作為教師,應當明確口語交際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引導學生懂得口語和書面語的區(qū)別??谡Z交際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往能力為核心,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口語交際是一種互動形式的活動,是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來開展的,這個過程中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因此,一節(jié)好的口語交際課,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所觀察到的對象和語言符號之間建立了關聯(lián),學生就有話可說;而且,這個過程是個再加工的過程,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把語言材料進行整合?;顒拥脑O計也要能夠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等特點,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才能夠置身于愉快與和諧的氛圍中,樂于交際。
小學生的明顯特點是對圖片和影像等生動活潑的信息產(chǎn)生興趣,而對文字符號等抽象的信息獲取較難,不易產(chǎn)生關聯(lián)。學生觀察圖片時,引起他們的注意,使他們積極進入情境,獲得感知的信息。在《說漫畫》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課前搜集漫畫,課堂上相互展示觀察,并把自己看到的表達出來,在相互討論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使交際有序而活躍地進行。
例如,在《暢想未來》一課的教學中,筆者故意沒有導入,結果有學生這樣說道:“未來的房間很大,里面有許多東西,但是不能移動,給人們帶來不便;如果讓東西可以移動,就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方便,未來的房間多么神奇有趣啊!”內(nèi)容十分空洞。后來,筆者就創(chuàng)設情境:未來生活,也許我們不能準確預見,但是現(xiàn)在生活中卻有許多給我們帶來不便的地方,你們能不能就此展開想象呢?有學生說:“未來的衣服非常神奇,就讓我來介紹一種多功能的衣服吧!這種衣服四季適宜,冬暖夏涼。如果你覺得長時間穿一件太單調(diào)了,這你不用擔心,因為它的袖子和褲腿可以伸縮,衣服的顏色也可以根據(jù)心情變化而變化;如果身上出汗,這種衣服還可以吸收汗水,保持身體干爽;如果你有危險,它馬上就會變成一架滑翔機,把你帶到安全的地方……”可以看出,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的。教師應當基于教材對獲取的已知信息進行語言處理,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語言中走進具體的情境,有話想說,樂于表達。
語文教學活動應當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口語交際也不例外。教師在口語交際中,能夠再現(xiàn)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情境把體驗表達出來。例如在《小小展銷會》一課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品,分組擺在“圖書”“文具”“玩具”等展示臺上,學生分角色扮演顧客和促銷員;并要求學生按照口語交際的要求模仿“顧客”購買物品,“促銷員”要熱情待客,熟練介紹展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有興趣,積極參與,紛紛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所以,教師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在模擬的過程中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口語交際是交際主體間的語言表達,二者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交際主體之間的聯(lián)系很多時候由教師來完成。在剛接觸口語交際教學時,對一些獨白性的話題,學生講完以后,筆者就接著說:“誰有疑問?”等學生說出看法后,筆者就問講述者:“你該怎么回答他?”……結果是學生被筆者弄得不知所措,有時竟索性不問了,變成了筆者和學生之間的交際。慢慢地,筆者才明白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當教師介入時,就剝奪了學生自主表達的權利,無形中給他們的交流帶來障礙,心理上產(chǎn)生慌亂,不知所措。教師應當放開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交際。只有這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tài)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2]?!痹诳谡Z交際中,學生不但要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懂得禮貌,不打斷別人說話,對對方的語言做出快速反應,進行加工整理,作出應答。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引導和激勵學生,使活動有序進行。
對口語交際的評價,要采用隨堂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交際能力做出全面的評價,主要是正面評價,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應耐心傾聽學生發(fā)言,不能粗暴地加以干預,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不同的觀點,只要是合理的,也應加以保護。教師不能吝嗇表揚,即使是不妥之處也要寬容對待,因為激勵的語言更能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于教師常說的“不會說話的學生”該怎么辦呢?教師可以用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開導學生,幫他們樹立自信心。課堂上有意識地多給予學生機會,讓他們學會表達,點滴進步就要表揚,增強學生交際的信心。
總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發(fā)揮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同時,教師應準確了解它的內(nèi)涵,在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以鼓勵為主,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積極評價,才會使學生喜歡交際、學會交際和善于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