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新建南路校區(qū) 李建春
教師要勇于開拓、敏于發(fā)現(xiàn),追求開放的作文教學觀念,要確立立體的作文教學目標,要立足學生的身邊生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使其掌握作文的規(guī)律。開放式的作文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會寫、能寫。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目標單一、內(nèi)容局限,教師重視知識而輕視實踐,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教師要改變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應將作文教學引向廣闊的空間,要追求目標的多維性,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他們掌握寫作的一般方法。
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建立以校園、家庭和社區(qū)生活為主的作文教學,讓生活成為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教師要建立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突顯作文的育人功能,關注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要引導學生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作文教學要向各學科開放空間,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差異資源。作文教學要向家庭、社區(qū)開放,讓作文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教師要淡化寫作知識的傳授,要拓展學生的生活天地,增強學生的交往動機,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忽視了學生寫作欲望的激發(fā),淡漠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要拓展學生的生活天地,豐富學生的生活情感,讓學生知道為何而寫、寫什么。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開拓學生習作實踐的渠道,提升學生的交往動機,幫助他們養(yǎng)成交往、生活的習慣。
作文教學能發(fā)展智力、發(fā)展情感,喚醒學生的人文精神,重視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讓學生能尋找自我。教師要注重學生寫話興趣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真善美的人格,讓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作文教學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不能脫離兒童的生活,如果作文失去了真實,失去了本真,就背離了作文教學目標,會對學生的心靈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審視自我,能說真話、抒真情。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資料,能運用積累的語言材料,以新鮮的詞句去寫話,學會與人分享快樂。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閱覽室、網(wǎng)絡中搜集信息,從閱讀與生活中獲得積累,并學會與人交流自己的體會,發(fā)展自己的思維。教師往往關注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構思立意等方面能力的提升,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習慣培養(yǎng)。學生是作文的主人,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要從整體著手,要引導學生“咀嚼”詞句,學會運用準確的詞句去敘事狀物、表情達意。學生只有建立一個豐富的語言倉庫,才能在寫作時得心應手,不至于找不到恰當?shù)脑~匯而“卡殼”。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被作為應試的工具,沒有幫助學生樹立應用的意識,學生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教師是一個閱讀者、評價者,在功利性的教學觀下,學生難以獲得成功的愉悅,難以體會到寫作的價值。教師要開拓作文的應用渠道,讓學生學會自我應用,能向別人介紹自己,學會寫日記、寫讀后感,學會摘錄卡片,學會制作賀卡。要學會為家庭生活服務,促進親子交流,讓父母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力量,能學會禮貌得體地待人接物,能為親朋好友做小導游,能為父母提供節(jié)日菜單,能為親友點播節(jié)目,能為親人寫自薦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能邀請領導參加班級活動,能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編寫報紙,能選擇自認為有意義的習作,能向校長提出建議。學生要從生活中尋找練習寫作的材料,能歌頌生活的真善美,批評種種不良現(xiàn)象。
離開了生活,寫作就如同無源之水。作文教學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引導他們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要打破自我封閉的教學觀,要讓學生去參與生活、認識生活,從生活中挖掘?qū)懽魉夭?。作文教學要向家庭、社區(qū)開發(fā),讓學生利用周圍的自然資源,要將作文與自然融為一體,讓學生走進自然,感受、探索自然,能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如寫春天,可以讓學生尋找春天,讓學生去欣賞春天的美景,去收集描寫春天的詩句,去畫出春天的美景,有了直接感受,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為學生開辟多樣的生活渠道,讓學生設計海報、廣告詞,為班報的設計獻計獻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往往是不會去留心生活的,教師要引領學生觀察周圍的世界,讓他們從觀察中獲得感悟,從而去表達生活。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學生按教師的指令行事,哪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積累詞句、讀題審題的習慣。社會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素材,教師要引領學生接受生活、感受生活,在觀察、體驗現(xiàn)實生活中引發(fā)關心社會、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師要開展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平臺,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作文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品嘗葡萄、水蜜桃,讓學生與同學交流感受,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寫下來。老師用多媒體播放故事的錄音,讓他們同桌相互交流,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教師呈現(xiàn)畫面,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畫面編故事;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布藝、葉貼畫,相互介紹,再進行寫話;可以讓學生表演遞茶、因貪玩遲到、考試成績不好等情節(jié),由同學進行評價,再進行自由寫話。教師要創(chuàng)設對話的情境,讓師生的觀點相互匯聚、融合,能在傾聽中理解對方的觀點。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將作文與生活相融,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