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zhèn)桂芝小學 沈永娟
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痹谡Z文教學中,朗讀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教學標準而言,朗讀要求學生的聲音必須洪亮,掌握好誦讀的節(jié)奏感,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從中感受到文本的意蘊與情致。就誦讀的作用而言,能夠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同時也能反映教師的水平與教學改革的效果,有助于對人才的培養(yǎng)。然而,現階段在開展誦讀教學時,依然存在教學方法與理念等方面的問題,需要教師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
我國具有非常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很多都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因此需要不斷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以往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對于誦讀的教學質量都非常重視。在新課標中,更加需要重視讀熟、讀透書的價值。同時,教師要注意誦讀時的韻律美與意境美等,并組織學生更好地開展美讀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九寨溝》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美讀,讓學生在學習文章優(yōu)美內容的同時,感受和想象文中描繪的美景,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根據該課文的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要對課文的3到5自然段進行背誦,充分了解九寨溝的美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在教學生進行美讀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背景音樂,并利用談話進行引入,給學生創(chuàng)設美讀的情境,為學生美讀做好情感鋪墊,以此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
通過組織學生有技巧地進行美讀,促使學生掌握美讀技巧,更好地開展對文本的美讀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同時還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求學生帶有感情地融入誦讀活動中,并由教師進行指導,能夠充分結合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獲得對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在開展示范性誦讀時,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其語言能力得以提升。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誦讀屬于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采用分角色等方式開展誦讀活動,以提升學生語感。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時,要求學生正確、流利且富有感情地對課文進行誦讀,在此過程中,感悟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yè)潛心研究的態(tài)度及其不拘小節(jié)的品格,并體會其關愛孩子,與孩子相處時的童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誦讀,分別扮演小女孩及其父親與母親以及愛因斯坦等角色。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各個角色的人物性格,并讀懂各個人物的語言。然后讓這些學生進行角色交換,再進行誦讀,以此達到反復誦讀的效果,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生語感的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針對性地采用各種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反復對文本進行誦讀,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感,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文本主旨與人物性格。
在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與提升以后,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朗讀效率。首先,要求學生能夠準確誦讀,要注意誦讀時的美感,既要讀得準,也要讀得美,以此提升學生誦讀的質量。教師要要求學生在誦讀時注意字音,確保準確無誤,且富有感情,以此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強化。
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船長》一文時,要引導學生準確并具有美感地對文本進行誦讀,感受船長在遇難時所做出的一系列決策時內心的變化。因此,需要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強化才能達到這一目標。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朗讀,然后指引學生品讀“救援”,感受船長所下的四次命令,并要求學生在誦讀以后說出內心的感受。最后,在結束教學時,為了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強化,教師要引導學生,滿懷對船長的敬意,共同對文本進行誦讀,真正達到強化學生語感的教學目標。
在進行誦讀時,教師要確保學生對文字和詞句等都能準確且具有美感地進行誦讀,只有真正地融于文本,融于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之中,感作者之所感,體驗作者之所體驗,才能促進學生語感的強化。
對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而言,誦讀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不管處于何種教學階段,都需要重視其價值所在,誦讀不僅僅是學生熟悉課本、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通過誦讀,學生能感受文中的情感與思想,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誦讀,以積累更多的知識點,進而對語感進行培養(yǎng),獲得對課文更多的理解與感悟。對于教師而言,需要正視誦讀教學的重要性,實現自身誦讀水平的不斷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教學,讓書聲瑯瑯真正回歸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