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實驗小學 肖桂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薄肮ぞ咝院腿宋男缘慕y(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薄罢Z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薄胺e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結合“自主式”閱讀教學的課題實踐,我把課堂教學設計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讀書找疑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文新授前專門安排預習環(huán)節(jié),這是學生自主嘗試理解課文意義的過程,其方法可概括為:讀、畫、思。讀:讀正確,讀流暢,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一般可采用“四讀法”:一讀,掃除障礙,知道課文寫什么。二讀,理清思路,了解作者怎樣寫。三讀,統(tǒng)攝全文,了解課文為什么寫。四讀,自省感悟,自問悟什么、疑什么。畫:讀時將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的音、字、詞、句、段畫出來,并標出文章的層次結構及重要內容。思:通過查閱字典和有關資料,將畫出的疑點結合全篇課文嘗試解決,解決不了的,在自主交流階段提出來。
新授課時,學生通過自讀,讀通讀熟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同時,通過自讀,對疑難問題或自己想知道的問題進行勾、點、畫等簡單批注,再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圍繞課前預習、課后思考與練習、文章中心提出一兩個與文章主要內容密切相關的重點問題,這就是讀書找疑。
學生自主學習是其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自學的體驗需要與人交流,也需要別人幫助,課堂教學自主交流,質疑解難能使學生感興趣,體會成功感,可以激活思路、語言、知識,從而使學習活動更深入,參與面更廣泛。
通過自讀,文段中的疑問已經找出來。針對這些問題,可以把全班同學分成一些學習小組,每四人為一小組。每四人中,編排一個說話能力強的學生做組長,一兩個中層生,一個較差的學生。四人小組互相質疑時,先讓每個同學匯報自己的疑問,匯報完畢后,組長再把各人提出的問題歸納起來,把容易解決的問題先解決完,再從學生提出的眾多問題中篩選出一個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如果說法各有見解,可借助工具書或查找資料,這就是互相質疑。這樣以優(yōu)促差,帶動全班。
四人小組激烈的討論后是匯報交流,即合作解疑,使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主要是掌握調控的策略,圍繞課文目標要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敘述的順序進行有序匯報,即由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的有序過渡,這樣就不會混亂。匯報時,讓每一個小組里較差的學生先匯報,再由其他成員做補充發(fā)言。每組匯報都圍繞:“我們這個小組討論的問題是什么,經過小組討論,得出討論的結果是什么?!毖a充發(fā)言圍繞:“我還要補充……”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匯報,使篩選出的問題得到學生認同,切實是學生想要解決的問題,再圍繞學生提出的重點問題,師生合作,探討解決。抓住重點段、重點句,反復精讀,仔細品味。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讀說,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引導爭議和辯論,即自主探究。師生合作,探討解決問題后,進行語言內化和語感訓練。細細品讀,讀中咀嚼玩味語言特色、作品內涵,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做到熟讀成誦,注意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體驗,即誦讀品味。另外,還要多渠道、多層次、多題型設計聽說讀寫的訓練,把語言文字訓練“擠”進課堂,讓學生看課文插圖,說出課文內容或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讓學生用一個詞說一句話或幾句內容相關的一段話。讓學生多讀課文,讀后談談自己的體會。有些課文學習時,讓學生練習描寫場面,也可以續(xù)寫文中的故事,寫讀后感等。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和機會,讓其施展自身的才華進行創(chuàng)造并求得發(fā)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探索、共同創(chuàng)造、共享成功喜悅的樂園。
學習語言,貴在積累,重在運用。課文學完后,把教學延續(xù)到課后,設計一些閱讀類作業(yè)。閱讀類作業(yè)以讀為本,多讀多思,指導學生讀與課文相關的讀物或資料、片段、場景等,引導學生運用課堂上的讀書方法,邊讀邊思,邊摘錄邊討論。設計一些寫作類作業(yè),指導學生觀察思考身邊的人、事、物,寫成日記、周記、游記或讀書筆記等。設計一些實踐類作業(yè),指導學生詩配畫,每月辦一次手抄報,出板報,自編作文書等。設計一些實踐類、游戲類作業(yè),指導學生自編自講故事,自編自演課本劇,開展朗讀競賽、一字組多詞競賽、成語接龍競賽、古詩朗誦比賽、讀書筆記展評、手抄報展評、介紹風景名勝競賽、社會調查等。這些活動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