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南宅實驗學校 陸亞芳
新課標推出后更加注重語文課程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漢語作為我國的官方語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燦爛文化和智慧的結(jié)晶,因此語文教學不光要集中于語文知識的講解,還要注重語文知識在日常生活實際中的應用性。而要想從語文實用性方面強化語文教學的效果,我建議教師從語文言語實踐中入手,從語文語言文化素養(yǎng)、語文基本道德思想、語文口語技巧等三方面進行語文實用性擴展教學。
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語文各個教學階段的課程標準中不斷提到的一個教學概念。不過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苦于教學計劃的束縛,而忽視語文文化素養(yǎng)的教學,其實在日常教學中,只要利用好課堂時間,便可以為學生滲透文化素養(yǎng),而不必特意設(shè)計課堂教學。
以教學《古詩二首——春曉》一課為例,教師先帶著學生通篇朗讀全詩,并為學生進行全詩的翻譯:春天睡不早,不知不覺間天已破曉,而攪亂我清夢的是到處啁啾的幼鳥,昨夜風雨聲不斷,又不知會有多少春花被吹落下來。通過翻譯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詩非常淺顯,講的就是作者夜里睡不著而產(chǎn)生的感慨。這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對于詩句的賞析來滲透文學素養(yǎng),這首詩初次閱讀并不能有很特別的感覺,全詩平淡無奇,不過反復閱讀便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詩其實韻味無窮,全詩對仗工整,對仗是古詩中非常講究的一種詩句格式,“春眠”與“夜來”相對,“聞啼鳥”與“知多少”相對,先表述時間,再描述事件,是一首非常整潔的小詩。同時在讀完之后細細品味全詩的含義,十分有韻味,風格行云流水,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押韻,而全詩之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句都透露出作者悠遠深厚的意境。接著教師可以抓住機會繼續(xù)滲透作者的生平,作者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后仕途不振又歸隱山林,這首詩便是作者歸隱山林之時所做,因此全詩都透露著一種淡淡的韻味。只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僅以課堂教學的方式,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滲透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
語文不光蘊含著文學知識,同時還代表著中華民族上古先賢的精神品質(zhì)和道德內(nèi)涵,因此語文教學時還要顧及這些語文知識背后的精神品質(zhì),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合理利用情景訓練的方式便可以高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
以教學《晏子使楚》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應對,不僅僅維護了自己的尊嚴,還維護了自己祖國的威嚴,為齊國爭光。教師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可以利用情景訓練的方式為學生解讀課文,教師可以擔任旁白,找兩位學生,一位扮演楚王,一位扮演晏子,二人分別朗讀楚王與晏子的語句,在二人的課文朗讀中,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楚王身為一國之君想利用自己“本土作戰(zhàn)”的優(yōu)勢來壓制晏子,讓晏子屈服于楚王的暴力之下進而掃盡齊國的面子,然而晏子完全不吃楚王這套,同時晏子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外交天賦、靈敏的感覺和聰慧的頭腦,及時發(fā)現(xiàn)楚王的小伎倆并逐個擊破,讓楚王最后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站在楚王與晏子的角度來思考整個晏子使楚的過程,并對于晏子這樣代表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個重要的階層——士大夫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zhì)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先賢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還應該注重學生對于口語技巧的應用,而這在實際教學中也很好解決,教師只要適當?shù)貫閷W生進行口語技巧的滲透和訓練即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經(jīng)常利用上文提到的情景訓練法鍛煉學生的語文口語能力,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非常簡單實際的口語情景:今天你的媽媽想要帶你去商場購物,給你買幾件好看的衣服,可是你與你的好朋友早就約好了要在今天一起去踢足球,那么你該如何與你的媽媽溝通,讓你的媽媽同意你去踢足球?這樣學生就可以以這個情境為基礎(chǔ)進行口語訓練,教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的語言組織結(jié)果告訴教師,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答案,對其作出糾正,讓學生改進自己的答案,比如與媽媽溝通時要盡量口語化,同時要理由充分,以此來獲得媽媽的同意,而不是單純地哀求,同時也可以提出更好的計劃來代替原有計劃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靈活運用這種情景訓練的口語對話教學方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口語技能教學和練習,使學生掌握良好的說話技巧,提高學生的語文口語應用能力。
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教師的師德,都不允許教師進行應試教育,因為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只能做到單純地應付考試,卻往往經(jīng)不住實際的考驗,然而很多教師卻在不知不覺之中落入應試教育的陷阱,其實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要將教學范圍進行拓展,不僅僅局限于語文知識的教學,還要著眼于語文綜合知識的應用,這樣就可以在教學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
[1]陳小燕.在言語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德育之策略[J].中華少年,2016(12).
[2]宋尚琴.小學語文教師課堂反饋言語能力發(fā)展的實證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