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銀
(安徽省天長市第一小學,安徽滁州 2393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diào)了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并基于這一過程感知文本內(nèi)容。通過閱讀有所感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收獲豐富的情感熏陶。對于小學中學段的學生來說,經(jīng)歷了低學段的初步訓練之后,很多學生都對閱讀產(chǎn)生了一定的興趣,甚至愛上了閱讀。他們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但是不夠穩(wěn)定,不夠扎實。為了保障小學中學段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盡力避免傳統(tǒng)單一的灌輸式講解模式,基于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讀書形式,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飽含情感,既能夠充分展現(xiàn)讀書的風采,也可以從中獲得美的欣賞,收獲豐富的情感熏陶以及思想啟迪。
在正式閱讀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出充滿趣味性的提問,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全面激活他們的閱讀期待以及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學《蘑菇該獎勵給誰》這篇課文時,開始正式閱讀教學之前,筆者向?qū)W生提出了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位母親有兩個孩子,但是她卻將獎品獎勵給了比賽中輸?shù)舻哪且粋€孩子?!边@句話講完之后,很多學生表示非常驚訝,因為在他們傳統(tǒng)的觀念中只有勝利者才能夠獲得獎品。于是,有部分學生提出這位母親的做法有欠公平,也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自己不能接受這種形式的安排。面對大家的反應,我又提出了一個具有“誘惑性”的問題:“大家想知道原因是什么嗎?那么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共同體會這位母親的特殊用意?!痹诮處焼栴}的引導之下,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理,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快速地融入文本意境中,由此必然可以全面提升整體閱讀效果。
由此也可以看出,為了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能夠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全面激活他們的閱讀興趣,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理,才有助于閱讀指導活動順利進行。
有序的細致閱讀雖然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很有幫助,但作用有限,要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還應帶領學生把握閱讀重點,做到合理取舍,從而把握文章的深意。采取有序的細致閱讀,主要是希望學生借此對全文內(nèi)容有清晰完整的掌握;而采取前后聯(lián)系、合理取舍的新型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技巧,實現(xiàn)有效地自主掌握[1]。
對于小學低學段的學生而言,做到合理取舍難度較大。于是教師可以對取舍的方式進行轉(zhuǎn)變,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比如,教師可以設計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的句子填空,促使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例如,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課文《蝸牛的獎杯》時,筆者就設計了這樣的填空題:蝸牛在一次()的比賽中( ),贏得了( ),于是它每天都( ),后來它的翅膀( ),從此就不能( )。這種方式把課文的重點進行了適當?shù)目偨Y,有效地幫助學生減輕了理解重點的負擔,讓輕松學習充滿了整個閱讀課堂。
當對高學段學生教學時,要想學生做到合理取舍,抓住重點,就可以利用提問閱讀法來進行。有了教師問題的指引,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當學生多次運用這種方式閱讀,熟悉了這種方式之后,就幫助他們養(yǎng)成了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
筆者對《早》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設計了如下問題:“本文重在寫‘早’,那你們知道文章表現(xiàn)的是誰的‘早’嗎?”學生開始閱讀文章,尋找答案,最終找到了文章中不同對象的“早”,包括梅花的早和魯迅先生的早,進而有效地理解了“早”在本文中的深刻含義,也就是作者吳伯簫通過花來喻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能體會到散文的魅力。利用合理取舍的方式把文章變薄,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有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
對于一篇課文來說,僅僅閱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是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教師,也有可能出現(xiàn)顧此失彼,更不用說年幼的學生了。所以要保證閱讀的深度,既要細讀品讀,也要認真感悟。如果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不能做到“瞻前顧后”,反復斟酌,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技巧必然難以獲得有效提升。
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時,雖然只需一遍認真的閱讀,學生便能了解文章所講述的大概內(nèi)容,就能感悟到天游峰的掃路人不畏辛苦的工作事跡。然而,如果以正常的認知規(guī)律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這一次閱讀學生只能夠形成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只是針對文本中所闡釋的事件,進行了初步的框架建立,當然不能就此結束。
在第二遍閱讀過程中,學生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就是人物的內(nèi)心。學生本身的敏感性能夠引領他們結合自身的價值觀對事件進行評價,從中他們了解掃路人性格特征不只是敬業(yè)和執(zhí)著,還包括樂觀、平和的人生態(tài)度……僅僅這樣也是完全不夠的,還要進行再一次精讀。
第三遍閱讀是針對文本的細讀和賞析,文中為什么要重點突出天游峰高與險的特點?這樣的景,因何而生?為什么在描寫主人公和掃路人的外貌時被分成兩個部分?老人的語言伴“我”回到住處究竟是何原因?在學生一遍一遍的細細賞讀過程中,文中神秘之處的面紗不斷被揭開。
學生在反復斟酌、“瞻前顧后”的過程中,對文字和語言展開來細細地推敲和品味,越讀越能夠收獲驚喜,越讀越能夠有所感悟,通過閱讀體會到語文學習獨有的快樂,誰說只有這一篇課文有味道?誰還會認為閱讀不容易呢?
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閱讀積累和沉淀之后,小學生會產(chǎn)生迫切的、希望在其他師生面前展示自我的需求?;谶@一需求,教師可以為學生搭設專門的成果展示平臺,既滿足了學生展示自我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有效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這一平臺上,學生可以盡情展示自我,展示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體驗,這也是促進他們深入閱讀的有效方式。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后,小學生對科普童話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教師可以適時向?qū)W生推薦與此題材相類似的其他補充閱讀材料,既能夠幫助學生拓展閱讀知識面,還可以顯著增加閱讀量。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沉淀以及積累之后,學生能夠大致了解科普童話中生動的動物形象以及充滿趣味性的故事,教師由此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或者進行童話劇比賽。
排一排:選擇一個搭檔,根據(jù)你所喜愛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編排和試演;演一演: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經(jīng)過布置的教室中向其他學生展示科普童話中的精彩故事;評一評: 在組織學生進行評論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兩種形式:自評與互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基于正面鼓勵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評價,頒發(fā)優(yōu)秀表演獎。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的閱讀興趣,不但要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適時適當?shù)囊龑б约包c撥,同時也要為學生搭建能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學生可以盡情表達閱讀感悟以及情感收獲。閱讀,既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也能夠獲得豐富的情感熏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補充的閱讀材料,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幫助學生積累閱讀量,全面提升他們對閱讀的喜愛。
[參考文獻]
[1]李占彪.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之友,2016,(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