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浪花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92-01
普法教育是我們平常生活中認識到法律到途徑之一,而教育教學工作所滲進的法律知識是普法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方式,也是全民普及的方式之一。提高全民素質,從基本的做起,俗話說“凡事得從娃娃抓起。”作為一名農(nóng)村美術教師,也深知學科滲透是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讓學生從美術作品中的欣賞中、創(chuàng)作中增進對美與丑的認識,從而升華到學生懂得法律,認識法律,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法制觀達到一個有涵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一點對于一個美術教學工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想達到的一個理想目標。
美術學科相對于學科來說,它有別的學科不能替代的能力和作用。美術能在欣賞作品中實踐中、創(chuàng)作中去認識事物,去描繪自己對于這世界的看法。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了美術教育對于樹立個人的審美觀以及明辨是非能力有著一定的重要作用。美術教育對于樹立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世界的美與丑有著自己的看法,從社會生活現(xiàn)象中折射出來的道理能夠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而在實際中能否在美術教學中把法制教育與美術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呢?我個人認為,只要我們平時注重這方面的研究,大膽的去實踐,去聯(lián)想,就能夠在美術課堂中滲透這一教學理念,現(xiàn)結合日常教學的一些實際做法談談自己的體會。
我所任教的是小學四年級美術,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美術下冊的課程中有一教學內(nèi)容是安全標識,從表面看就是一堂普通的設計安全標識課,學的目標就是通過對安全標示的識別,運用色彩、圖案和形狀等元素來為學校或社區(qū)設計安全標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呼吁身邊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因為是農(nóng)村小學,學生能見到的安全標識并不多,但是學校隨處可見的安全標識能夠在學生課間,玩耍之間潛移默化去了解它的含義。在提問階段,學生都踴躍回答他所在學校周圍環(huán)境中看到的安全標識,并知道它的含義。在書中學生的有一張是禁火的標識牌(見圖1),學生當時在欣賞這一標示時,在引導他們了解該標識的設計要素后,談到了它所代表的含義,學生很多人回答到禁止煙火,我就順勢引導什么地方要禁止煙火?什么地方容易著火?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在農(nóng)村很多家庭去山林拾柴或者在山林玩火,最后導致大面積的山林被燒毀。而這個時候拋學生一個問題山林被燒光會怎樣?大多數(shù)學生當時都不知道會怎樣,可能覺得燒了就燒了,沒什么后果。這個時候在欣賞作品的基礎上我聯(lián)合實際給學生講講解放火毀林罪以及對失火毀林罪的處罰,即使不是故意的放火,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學生當時才意識到自己或者親朋好友由于一時圖好玩玩火將會引起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再者在本課中學生在設計創(chuàng)作階段,有學生畫了關于酒杯的標識(見圖2),當時他的想法只是想畫一個關于禁止喝酒的標識,而我巡視指導中引導他為什么要畫禁止喝酒的標識?喝酒的壞處是什么?家人如果喝酒開車會怎樣?一步步的引導他們了解酒駕的危險性以及酒駕會帶來的處罰乃至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在本課中除了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設計作品中,在了解美術的一些基本知識外,從欣賞美的眼光逐步聚焦到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擴展到法制教育上,在了解到法制知識外從而推動學生帶著想法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處法制中所折射來的問題,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從感性到理性深刻的了解作品身后的含義,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傳播到家長的那里,帶動更多的人去了解法律,懂得法律。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個性、品德等心理特點正處于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及變化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對什么都感興趣,尤其對于美術這一學科,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在教材熟悉、掌握、駕馭、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在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上、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順應他們的興趣、好奇心去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由淺入深的進行美術知識與法制教育的融合,而兩者的融合切入點就需要在適當?shù)臅r間,適當?shù)慕虒W進度,教學方式,最佳的教學氛圍下去,從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質的同時,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適時、適度,點點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滲透,才能有機地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智力發(fā)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爐,才能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作為一名農(nóng)村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同時,努力尋找教材中所隱藏的法制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將會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去感受法制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了解法律,學會合理運用法律去保護自己的權利,提高自我的素質,防止犯罪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