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024-01
學齡前幼兒在學校要學會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對于幼兒成長來說尤為重要,但這種技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教師。
由于我是一名學前教育戰(zhàn)線上的新兵,經(jīng)過近幾年來的實踐摸索,深深感到在學前學校中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內(nèi)容。五大領(lǐng)域每個教學活動都注重于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雖然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易如反掌,可對還不滿三周歲的幼兒來說,卻難上加難。這些幼兒在家里由父母甚至更多的長輩們包辦代替他們的一切生活起居,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差,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尤為重要。
1.教材――培養(yǎng)幼兒自理意識
小班的幼兒年齡小,在家自己動手的機會比較少,存在很強的依賴心理,家長出于對孩子的寵愛,對孩子過分關(guān)心、照顧,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包辦代替了,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大人都會幫著干。所以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教育幼兒,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1 正面教育幼兒,增強自我服務意識。攝影是我的愛好,活動之余我用照相機隨時可抓拍一些我喜歡的鏡頭,孩子們在活動中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展現(xiàn)出的童真、童趣都會收納我的鏡頭,便于今后活動使用。如我在《我會照顧自己》活動時,事先抓拍到幼兒自己吃飯,穿衣、整理被褥、玩具等鏡頭的照片用幻燈片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幼兒到片子中去尋找自己,接著我因勢利導提出問題: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yōu)樽约鹤隽四切┦虑椋坑變簜冇辛伺d趣就爭先恐后地回答。我的目的:一方面讓幼兒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會照顧好自己,另一方面通過這樣正面教育也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1.2 行為習慣鞏固幼兒的自理意識。在《誰做的對》活動時,我先讓幼兒觀察書中的不同行為的圖片去辨別,然后再看我播放的照片,接著讓幼兒說一說誰做的對?為什么?引導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能力的認識。
2.實踐——有機地結(jié)合自理方法
幼兒一天都要在幼兒園和教師一起度過,給我的教學與平時各項活動有機地結(jié)合提供了便利條件。就像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兒里,你卻讓他把玩具物歸原處;幼兒沒學會穿鞋,你強制他去穿……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慢慢就會了,而把這些教學內(nèi)容與平時活動相結(jié)合去教學,幼兒就很容易掌握。
2.1 把生活能寓于有趣的情境中,讓幼兒在愉悅中掌握生活自理方法。我把生活自理技能設計成有趣的情境故事、形象的兒歌,讓孩子在看看、說說中理解內(nèi)容,懂得粗淺的道理,從而掌握動作技能,好模仿。想說話是孩子的年齡特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等,讓幼兒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本領(lǐng)。如在《我會疊衣服》活動,“關(guān)關(guān)門,關(guān)關(guān)門,抱抱臂,抱抱臂,彎彎腰,彎彎腰,我的衣服疊好了”。讓幼兒帶著愉悅的心情,不但學會了兒歌,還很輕松地掌握了疊衣服的方法。再如:小班幼兒吃飯,剛開始飯粒弄得到處都是,我在培養(yǎng)幼兒自己吃飯時,學會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果實,雖然邊吃邊掉飯粒,但我還是堅持讓小朋友自己吃,隨時糾正拿勺的姿勢。通過一學期的培養(yǎng)和練習,幼兒基本上能掌握吃飯的技巧,做到少掉飯?;虿坏麸埩?。可見,把兒歌參與其中,讓幼兒的認識過程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他們在學學說說做做中過程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2.2 巧用教具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有效統(tǒng)一起來。根據(jù)學?,F(xiàn)有條件,利用身邊廢舊物品,如:語言閱讀中的各類卡片,都成了我所教學科的教具。我在教幼兒學系扣子時,發(fā)現(xiàn)幼兒所穿的衣服帶扣子的很少,這時我就利用自己用紙殼制作的模板(有拉鏈、帶子、中式扣子等)進行游戲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很快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既鍛煉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又和其他學科有效的結(jié)合在一起,培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同時,也掌握了自理的技巧。
2.3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孩子雖小,但是我們不能低估他們做事的能力,我們應放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每天午睡起床都讓幼兒和教師一起整理床鋪,告訴幼兒我們這是在學習小螞蟻搬家。他們就爭先恐后去搬小床,有時七、八個幼兒一起喊著小號子:“小螞蟻搬家嘍!”竟然也能把小床搬走。通過這些小活動讓幼兒體驗到了自理的樂趣,同時也學會了簡單的自理技巧。
3.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興趣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卑焉钅芰Φ呐囵B(yǎng)寓于游戲之中,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自理能力興趣。
幼兒的天性就是愛游戲。對幼兒來說,最高興事莫過于游戲了,游戲是他們幸福的源泉,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他們很喜歡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學習,針對這一特點,我在《能干的小手》活動時,設計了幫小白兔運西瓜、疊衣服、洗手帕、掃地、穿鞋、系扣子、整理玩具等游戲。同時我把活動過程用照相機進行拍照、攝像。然后播放,讓幼兒自己觀看評比,他們非常喜歡在電腦中看到自己。高興之余也激發(fā)了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
總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學齡前階段,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以后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夯實了堅實的基礎(chǔ)。而我們教師也要認真閱讀《指南》,并將《指南》里面的內(nèi)容靈活的運用到實際中去,提高保教質(zhì)量,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的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