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風
狗已經(jīng)成為我們很多人的密友,甚至是家人。寵物狗給了我們?nèi)绱硕嗟目鞓?,當它們死去時,我們是那么的悲傷。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狗不能活得像我們一樣久呢?
與壽命不過4年的老鼠相比,烏龜能活100多年,而對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弓頭鯨來說,死亡在200年后才會發(fā)生。為什么動物們會有差異如此之大的壽命長短呢?
科學家認為,決定動物活得長短的主要原因是新陳代謝速率。20世紀初,德國生理學家馬克斯·魯布內(nèi)比較了豚鼠、貓、狗、牛、馬和人類的能量代謝速率和壽命。他發(fā)現(xiàn),體型更大的動物具有更低的每克組織代謝速率,它們的壽命也更長,因此他得出結論,能量消耗越快壽命就越短。較小的動物通常具有較高的新陳代謝速率,這導致壽命縮短,就像汽車很快耗盡汽油一樣。
為什么不同的動物衰老速率會不同呢?關鍵在于不同動物的生存風險不同。即使不衰老,動物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危險,比如天敵。人們現(xiàn)在認為這可能取決于每只動物所面臨的“進化壓力”。進化壓力包括其他想要殺死你的動物。小型動物更容易受到掠食動物的襲擊。例如,小老鼠很難獨自在野外生活一年。因此,它必須通過快速成長和繁衍,用這種進化防衛(wèi)方式與壽命短來抗衡。最常見的解釋是:小動物位于食物鏈下游,其真實壽命往往取決于環(huán)境中的天敵而不是它自身,因此對于演化來說,它們需要的是把資源投入到快速成功繁殖上,而不是投入到長壽上去。相反,大型動物則能更好地防衛(wèi)捕食者,因此它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成長。體型較大的動物能承受更長的成長和繁殖時間。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研究衰老問題的生物學家喬奧·德馬加拉斯說:“打個比方,如果你是一頭大象,你就不會被一只鬣狗吃掉,因此體型夠大本身就是優(yōu)勢?!币簿褪钦f,當某種動物面臨的外界死亡風險(比如食物短缺或被掠食者捕食)較低時,其演化出更長壽命的機會就會增大。
還有一些動物類群雖然體型較小,但也能比其他差不多大的動物活得更久,比如許多鳥類和蝙蝠,還有裸鼴鼠。飛行或掘洞等習性可能就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會飛的動物,其生活安全度大幅度上升,所以雖然體型不大,但它們能通過活得長而獲得更有利的演化優(yōu)勢,因此它們的壽命就明顯延長了。
此外,壽命也與環(huán)境相關。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的極寒因素,使生活在此海域的格陵蘭鯊魚壽命長達400多年。在這樣的寒冷環(huán)境中,鯊魚心率和新陳代謝速率減緩,研究者推理認為,這也將減緩老化過程,因此,環(huán)境也影響著壽命。
狗不遵守大型動物壽命較長的規(guī)則。70千克的大丹犬如果幸運則壽命能達到7年,但是4千克的吉娃娃犬可以活10年或更長時間。
那么,如果大型動物比小型動物活得更久,那犬類又是怎么回事呢?雖然體型較大的物種往往活得比小體型物種長久,但同個物種內(nèi)部,個子較高的個體平均壽命反而較低??茖W家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一種稱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激素。這種激素能促進細胞生長。在哺乳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中,個體的IGF-1水平越高,其體型就越大。有證據(jù)顯示,人體或小鼠體內(nèi)的IGF-1水平越高,患上癌癥的風險也會越高。另一方面,對蠕蟲、蠅類和小鼠的實驗顯示,如果IGF-1水平較低,則這些動物的衰老會變慢,并且具有較長的預期壽命。
假說之一:人類的心跳次數(shù)高于其他哺乳動物
所有哺乳動物心臟大小基本上是體重的0.5%~0.6%,所有的哺乳動物一生心跳基本是一致的,大約為7.3億次。也就是說所有哺乳動物一生中單位體積肉體得到的血液流量是基本一致的。而人類一生心跳大概為25億~29億次,是哺乳動物心跳的3、4倍。由此可見人類心跳次數(shù)遠遠高于哺乳動物,這一結果導致壽命的延長。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人類心臟效率是哺乳動物的3、4倍呢?從簡單的日常生活常識我們知道,像同一汽車發(fā)動機壽命在負荷、道路、環(huán)境、溫度一致的外在因素條件下,決定其壽命長短就是汽油質量,汽油質量越低,發(fā)動機磨損、損耗越大,壽命自然就短。自然規(guī)律是相通的,而相對于人類,自然也就是因為血液質量高,對心臟磨損耗能小,故壽命大為延長。
人類血液潔凈度為什么比其他動物好,血液垃圾、廢料等有毒物質含量為什么比其他動物少得多?事實上就是因為人類除了擁有與其他動物一樣的排泄器官之外,還擁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排泄器官―無毛的皮膚。其他動物因為冬季的抗寒需要,必須擁有全身皮毛才得以生存,但由于皮毛的存在,它不具有像人類一樣通暢的排汗、排污功能,它只能靠肝臟解毒和腎臟排毒功能來清除血液垃圾。人類皮膚的代謝排污是內(nèi)臟排污功能的延伸,既提高了凈化效率,又減輕了內(nèi)臟負擔;既提高了凈化血液質量,又減輕了心臟負擔,從而也就自然提高了內(nèi)臟、心臟工作年限。
假說之二:人類位于生物食物鏈的頂端
壽命和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地位密切相關,當然這不是說位于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一定壽命最長,但食物鏈頂端動物的壽命肯定比那些食物鏈底層動物的壽命長,不論真實的野外壽命還是先天遺傳所決定的理想壽命(比如活在舒適的沒有明顯生命危險的環(huán)境中)。
我們可以預言的是,一種生物生活得越是朝不保夕,那么它們的壽命就必然越短。這種壽命短來自兩個因素:首先是遺傳因素,然后是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是說,因為它們生活得朝不保夕,那在遺傳上就沒有必要活得太長,這世上絕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活得更長壽,是需要付出其他方面的代價的。這涉及到動物每日獲取的資源的分配問題,既然本來就沒有希望活得太長,那么不如將資源盡可能投入到成功的繁殖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