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訓建
(鹽城市初級中學,江蘇 鹽城 224001)
無論從事怎樣的學科課程教學,都要思考學生的發(fā)展問題。作為體育教師,更應當從學生體質體能發(fā)展提高的角度去思考自身的課堂教學。不能僅憑臆斷去牧羊式地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
蘇州大學張丹教師曾在10年前對意義學習進行相關的課題研究,研究發(fā)現,學生的意義學習雖不與學生的智力有緊密的聯(lián)系,屬于非智力層面的內容。但意義學習的作用是比較明顯的。研究者發(fā)現,在學生不具備意義學習的相關能力時,作為教師還必須幫助學生形成意義學習的可能。
現在的初中學生,其學習的意志品質是比較低下的,尤其對體育學科課程的學習更是缺失意義性的學習。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雖然會參加,但也達不到比較理想的運動境界,不舍得出一點力、流一滴汗。他們的參加只是某種程度上的應付,對自己不擅長的運動就是一個觀摩者。
初中學生意義性學習是興趣、意志等方面的內容。一般說來,初中學生對體質體能訓練是不感興趣的,也是不能持之以恒進行磨煉的。體育教師有必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去意義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意義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從體質體能發(fā)展的意義上進行幫助,如從相關實例中讓學生發(fā)現體質體能健康的重要,讓學生知道鍛煉和磨煉對發(fā)展體質體能的重要?,F在的大街小巷、廣場跑道,每到晚飯之后都有許多人群集中起來跳廣場舞,以期達到健身目的;也有許多人選擇晨練,他們的年齡有著很大懸殊,但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健康每一天。當學生對這些情形產生相關意念時,也多會對自己產生必須鍛煉的念頭,就可能正常地鍛煉起來,并長期堅持。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特長,如有的學生擅長于跑,有的學生擅長于跳。而擅長于跳的學生也不是一點跑的能力都沒有,如果一點跑的能力都沒有,其跳的能力也不大能體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注意從體質體能發(fā)展的可能上進行幫助也是相當重要的,如讓學生進行鍛煉和磨煉時,能夠看到自己的發(fā)展,看到自己的提升,以此增強學生進行鍛煉和磨煉的興趣及意志;注意從從體質體能發(fā)展的技巧上進行幫助,無論是鍛煉還是磨煉,都要讓學生去掌握技巧,能夠掌握技巧的鍛煉和磨煉都是容易達到成效的。諸如此類的幫助,對發(fā)展學生的意義學習、為學生強化體質體能的訓練鋪平著相關意義上的道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極具意義的。
自古以來,人們都流傳著“鐵杵成針”的故事,“鐵杵磨成針”,激勵著一代代人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將“鐵杵磨成了針”,這在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中是無窮無盡的。人們應當深諳“鐵杵成針”的道理,鐵杵之所以能夠成針,是循序漸進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體育教學從一定角度看,就是做著學生體質體能健康能“鐵杵成針”的事情。
從平時的體育課堂教學看,不少學生之所以體育運動能力不強,體質體能提高的速度不快,甚至完全沒有獲得提高,多是其運動技能技巧掌握得不好,某種程度上尤其是技能不牢固。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首先要讓其建立可提高自身體質體能的信心。
學生發(fā)展的磨煉水準所涵蓋的范圍是比較廣的。如學生自身與人的交往,又如學生自身的心理調解,尤其在磨煉中遇到失敗的心理調解,再如學習環(huán)境的適應、運動的體驗、健身的行為等,這些都與學生磨煉水準的提高發(fā)生比較直接的聯(lián)系,而且是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發(fā)展學生,從發(fā)展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體質體能的訓練,還應當綜合思考學生的磨煉水準問題。在體育教學的課堂,有許多鍛煉項目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配合。如長跑,初中學生的長跑是一種鍛煉,更是一種磨煉,但并非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競賽。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堅持到底,都應當給予點贊。學生在長跑中,積極鼓勵學生去前呼后擁,適當讓學生你追我趕,都是可以提高學生磨煉水準的。所以必須建立起學生相互鼓勵、相互幫助、迎頭趕上的意識。當學生能夠意識到這些,長跑訓練將會齊頭并進、你追我趕、奮力向前。這也從根本上讓一些意志薄弱者產生一種強烈的從眾心理,加入到長跑訓練的隊伍中來。在體育教學的課堂,相關運動的技能和技巧不是講授就可以完全奏效的,需要去反復體驗。如長跑中的呼吸要求是比較高的,正確的呼吸可以提高長跑的質量,加快長跑的速度,拉長跑的距離。學生如果能夠真正進行體驗,那學生是完全可以獲取相當豐富的感受的。應當肯定,學生的體驗有失敗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可能,這就需要引領學生正確對待體驗中所發(fā)生的失敗,可以教育學生深諳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當學生在體驗中遇到失敗時,可以是教師自己,也可以去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對其施以訓練中的幫助,促其將失敗轉化為成功。提高學生的鍛煉水準,可以多讓學生做些先直觀后體驗的訓練,體驗運動中的諸多訓練內容,多是身教重于言教的,當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直觀意識,那體驗還是多能獲取成功的。這里的身教,筆者認為利用學生的身教其說服力較強。當學生看到他人的體驗獲取著進步,所產生的感覺則會完全不同,尤其能讓學生產生不服心理,從而進行多次的反復體驗,直至成功。
初中學生開始意識到文化學習的重要,也開始產生相關程度上的學習壓力。初中學生在學習中多只考慮中考學科課程,不去考慮非中考課程。即使體育列入考查課目,也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初中學生的體育學習存有這樣的弊病:幾乎都是依據中考測試內容進行,也幾乎都是依據自身特長去進行選擇。這樣的依據和選擇顯示,體育課程教學有相當多的學習內容是無人問津的。
人的體質體能的提高是綜合性的,不是喜好什么項目就去訓練什么項目即可達成提高體質體能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發(fā)展應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實踐意識,而且是廣范圍的實踐意識。如學生實踐時間的廣泛需要思考,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比較封閉,晨間鍛煉不可缺少。早晨學生起床,不能馬上進教室,應當讓學生走向室外進行跑步活動,去呼吸新鮮空氣;課間,即使不進行某些項目活動,也讓學生去接觸陽光、接觸風光、接觸雨水;下午的大課間,讓學生進行陽光體育,而不是紙上談兵徒有虛名。
目前初中學生除去體育課堂進行相關項目的訓練外,課堂以外幾乎沒有任何訓練跡象。這就導致許多學生體質體能健康發(fā)展起色不大,進步不快,導致一些問題學生在體質體能訓練上原地踏足和嚴重落伍。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多布置學生一些“課外作業(yè)”,對學生提出延伸體育訓練的要求。如學生晚自修后就寢,可以相互之間進行仰臥起坐的訓練等。這需要讓學生意識到,體質體能的健康發(fā)展需要長時間且艱苦的磨煉。可以利用體育名星艱苦磨煉的故事去啟迪學生,讓學生建立起發(fā)展自身體質體能的多實踐意識。為使學生產生的意識更為牢固,體育教師對學生訓練的嚴格要求不能僅體現在課堂,可以為學生制定相關的多實踐計劃,思考為相關學生量體裁衣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計劃。為了計劃的順利實施,體育教師應主動溝通班主任教師,讓其能夠關心班級學生體質體能健康的多實踐。體育教師更應當利用體育教學課堂,檢查學生的目標達成情形。
從平時的體育教學看,人們對學生體質體能的健康普遍認識不夠,關注度不高。學校層面,人們多關注的是每個班級學生月考的成績,學生考試之間的距離,上升的幅度,少有人去關注學生體質體能健康的程度。學科課程教學的教師也多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很少思考學生體質體能健康對學科課程教學質量提高的促進作用。家長平時能與體育教師交流的寥寥無幾,他們都認為孩子身體健康,沒有關心的必要,即使有小病小痛,吃藥即可解決問題。這些都是不利于初中學生體質體能提高的。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極為有害于初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也是極為有害于初中學生體質體能的發(fā)展和提高的,對學生的未來存在的隱患也是莫大無比的。
著名人士宋慶齡曾在教育上提出這樣的口號: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作為處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踐行的一位位教育人,必須踐行這樣的教育理念。
筆者作為體育教育一線工作者,建議教育的主管和行政領導要像抓智育那樣抓體育。體育教師應當胸懷赤誠之心,建立提高學生體質體能健康的崇高使命感,認真踏實地讓學生進行豐富的體質體能健康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中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地煥發(fā),也讓學生家長得以充分喚醒,讓他們知道,孩子缺失的不是營養(yǎng),而是科學的營養(yǎng),應當盡進行正常和科學的鍛煉實踐。只有提高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學生的體質體能才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