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摘 要】戲曲伴奏不僅對戲曲唱腔起烘托作用,而且也是唱腔不可缺少的部分,戲曲伴奏、戲曲演唱以及唱腔三者共同將戲曲組成一個整體,缺一不可。本文就樂隊配器伴奏手法的藝術特點展開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戲曲;樂隊;配器;伴奏;手法
中圖分類號: J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3-0038-01
戲曲樂隊伴奏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伴”字,它指的是樂器的演奏與戲曲的演唱相互配合,互相幫襯,通過樂隊伴奏,幫助演唱人員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控制舞臺節(jié)奏。總之,戲曲的發(fā)展與樂隊的伴奏密不可分。
一、戲曲音樂器樂伴奏
戲曲音樂的器樂部分,包括劇種音樂的唱腔伴奏和獨立器樂曲牌兩類。唱腔伴奏在各劇種樂師長期藝術實踐中,已積累有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和法則。這些具有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點的經(jīng)驗和法則,用戲曲樂師所總結(jié)的話來說,可用“引、承、托、幫”四個字來加以概括。所謂“引”,指的是唱腔前的器樂引奏,也稱“引子”,它可以起到引導唱腔進入合適調(diào)高、節(jié)奏節(jié)拍(板眼),并使演員預先入進音樂情緒的作用。所謂“承”,指的是在唱腔唱句、唱段之間,在音樂結(jié)構(gòu)和音樂情緒上發(fā)揮承前啟后作用的器樂“過門”和“間奏”。器樂過門和間奏,既可填補唱腔樂句或樂段間的無腔空隙,使演員在這一空隙間有表演上的創(chuàng)造性余地,同時又是唱腔音樂本身的橫向發(fā)展擴充,使唱腔結(jié)構(gòu)得到連貫、流暢、自然的展衍。所謂托,指的是器樂伴奏對聲樂唱腔的縱向襯托。由于這種伴奏與唱腔構(gòu)成共時的進行關系,所以能夠起到穩(wěn)定演員歌唱,使之持久,并使歌唱音色、音量豐滿的作用。另外,這種“托”腔伴奏,由于不是唱腔音樂的完全重復,它常常要在唱腔旋律基礎上進行加花變奏,從而又使音樂富于變化。所謂“幫”,是指器樂伴奏對演員唱腔的幫補協(xié)助。器樂伴奏的存在,不僅可以擴大唱腔的戲劇性表現(xiàn)力,而且還可以促使演員的歌唱技巧得到充分發(fā)揮,情緒得到適度宣泄,戲劇性表演更加投入,甚至還是演員一時藏拙之去處。所以《燕蘭小譜》才有“旦色之無歌喉者,每借以藏拙焉”之說。獨立器樂曲牌在戲曲音樂中,有時是唱腔音樂的一個組成部分,有時又是專為演員“做”、“念”、“打”伴奏的純器樂曲。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配合演員念白、身段表演、舞蹈打斗,使這些不同的戲曲構(gòu)成因素,在音樂協(xié)調(diào)下成為有機的整體組合,洋溢著統(tǒng)一的音樂節(jié)奏美感;二是配合戲曲表演舞臺獨有的特定情景和時空轉(zhuǎn)換,渲染出與劇情變幻相符的戲劇性氣氛;三是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全劇舞臺表演的張弛節(jié)奏,使場次和劇情發(fā)展的層次更加清晰和連貫,并在適當?shù)臅r機用以突出劇目的戲劇性高潮。
如越劇,越劇現(xiàn)在一般采用小型弦管樂作為樂隊伴奏,過門、伴奏、配樂、包括傳統(tǒng)的鑼鼓,曲牌行弦以及1945年后發(fā)展起來的多聲部專曲專用性質(zhì)的配樂,在向兄弟劇種和其它藝術形式學習中,經(jīng)過了從拼合、湊合、混合、到逐漸化合的過程,總的風格是文靜,抒情、優(yōu)美、綺麗、它既有傳統(tǒng)程式,又隨時打破程式,大量吸收現(xiàn)代的音樂技法,尤其是“韻音式”過門及“行弦”,以及主題發(fā)展式多聲部音樂,在全國300多個劇種中尚屬罕見。
二、戲曲唱腔器樂伴奏
戲曲唱腔器樂伴奏和獨立器樂曲牌演奏,在樂器使用的組合方式上,有“文場”和“武場”之分。照戲曲藝人的職業(yè)行話說,樂器組合奏就叫“場面”。故所謂“文場”,就是抒情的用絲竹類樂器為重點來組合演奏的配器場面;所謂“武場”,就是激烈的用打擊樂器為重點來組合演奏的配器場面。這里需要著重指出的是,許多戲曲劇種都有一件文場樂器是該劇種聲腔音樂的特殊代表,它往往被視為是該劇種聲腔音樂特色的象征,如京劇的京胡,秦腔及其梆子腔類聲腔的板胡,柳子戲的柳琴,昆曲的曲笛等等。這一規(guī)律在多聲腔劇種中表現(xiàn)得最為集中,如川劇含有“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其中除高腔只用武場而不用文場伴奏外,其余的“昆”(即“昆調(diào)”),主奏樂器用曲笛,這是昆曲聲腔器樂使用的傳統(tǒng);“胡”(即胡琴腔),屬皮黃腔類,主奏樂器用京胡,這是沿襲皮黃腔系器樂使用的傳統(tǒng);“彈”(即彈戲腔),屬梆子腔類,主奏樂器用板胡的一種變體“蓋板胡琴”,這是梆子腔系器樂使用的傳統(tǒng);“燈”(即燈戲腔),主奏樂器用稱為“胖筒筒”的一種胡琴。這是各地花燈戲器樂使用的傳統(tǒng)。各地方劇種音樂的武場,統(tǒng)統(tǒng)都以小鼓(司鼓)為核心,并以此鼓來指揮其他打擊樂器來組合演奏。
如粵劇,粵劇的伴奏樂隊由弦樂、管樂、彈撥樂和打擊樂四部分組成。高胡、二弦、揚琴、喉管為主要領奏樂器,伴奏樂器有色士風、嗩吶、(竹笛(或洞簫)、琵琶、中阮、椰胡等。樂隊的編制一般在十八至二十人。樂隊的組合有“牌子樂(昆曲)的伴奏組合”、“軟弓組合”和其他組合等四種?;泟逢犨\用多聲部寫作方法和選用西洋樂器等有益的嘗試,對于制造強烈的時代氣氛,深化戲劇主題思想,塑造音樂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功的經(jīng)驗。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許和歡迎。
三、結(jié)語
中國的戲曲文化博大精深,也留下了很多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劇目,之所以能夠久唱不衰,深受觀眾的喜愛,主要得益于戲曲的唱腔,經(jīng)過我國戲曲演唱藝術的不斷發(fā)展,也積累了大量的演唱技巧,形成了都特的演唱風格,同時,戲曲的演唱離不開樂隊伴奏,因此,應該多加關注樂隊的伴奏技藝。
參考文獻:
[1]劉亞軍.戲曲樂隊的形成和伴奏技巧的運用[J].劇作家,2012,(4):16-17.
[2]劉丹丹.大提琴在戲曲樂隊伴奏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2012,(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