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趙夢云
?
《申報》與民國時期體育事業(yè)的相互影響*
張曉慧 趙夢云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4)
以《申報》與民國時期體育事業(yè)的相互影響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探索期、繁榮期、停滯期三個時期的研究了解民國時期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研究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給《申報》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報道素材,推動報道體系日趨完善,并帶來相關經(jīng)濟效益;同時,《申報》也促進人們了解與接受外來體育文化,起到普及體育知識、提振民族精神的作用。民國時期體育事業(yè)與《申報》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彼此促進、共同發(fā)展。
《申報》 ;體育;民國;影響
民國前期,我國體育事業(yè)一直處于探索時期,清末民初傳入國內的外來體育運動尚未被國人熟知,封建思想與外來文化的沖擊將體育事業(yè)帶入了艱難的摸索時期。我國最初接觸“體育”這個詞匯是在“戊戌變法”時期。19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外來體育運動如:板球、馬球、足球、保齡球已傳入國內,隨著國外體育運動的傳入,體育事業(yè)也得到不斷發(fā)展。1904年清政府頒布癸卯學制,我國民國初期的體育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癸卯學制的發(fā)布促進大大小小新式學堂的舉辦,在政府的管理下,小學到高中都普遍開設體育課,政府通過對學校體育的管理,將現(xiàn)代體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受西式體育教育方式的影響,很多學堂開展學校運動會,學校與學校之間共同策劃運動會的相關事項,體育開始逐步走入人們生活。
1872年4月30日,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近代史上知名的商業(yè)類的中文報刊《申報》,《申報》經(jīng)歷晚清、北洋政府、民國政府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幾乎見證了中國近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體育的變遷,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的百科全書。就《申報》的體育報道而言,從晚清到20世紀二十年代這幾十年間,體育報道在《申報》中只占很小的數(shù)量,并不受人重視。20世紀二十年代后,隨著中國參加各種大型的體育賽事,中國的競技體育迅速發(fā)展,體育報道也有了很大進步。此時《申報》逐漸開始把體育新聞作為一個特定門類加以報道,并有了體育專欄、體育特刊,有了專門進行體育新聞報道的部門,還有了專職的體育新聞記者,《申報》的體育報道逐漸成熟[1]。
1.1.1 報道體育賽事
民國時期全運會、遠東運動會、奧運會(世界運動會)相繼召開,各類報刊爭先報道、不斷更新此類體育賽事?!渡陥蟆纷鳛楫敃r極具號召力與影響力的報刊,非常關注體育賽事的報道,小到普通的賽馬、足球比賽,大到全運會和世界運動會這樣的賽事,只要與體育掛鉤的新聞,都會被當時的編輯采用。尤其是從1913年起,《申報》開始關注大型體育賽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遠東運動會、全運會和世界運動會的報道,《申報》先后報道了五屆奧運會,八屆遠東運動會以及七屆全運會?!渡陥蟆返捏w育報道也從以前單一的報道方式轉變?yōu)檫B續(xù)報道、系列報道、全景報道,1921年遠東運動會期間,《申報》為遠東運動會設置了專門的運動會??瑢τ谶\動會的周邊以及后續(xù)事件進行連續(xù)報道。此外,《申報》為了增強新聞的時效性還特別開設專電,只要是國內外的大型體育賽事,都會通過專電的方式來進行報道;同時,為了增加現(xiàn)場感,《申報》的體育報道還配發(fā)了新聞圖片,成功的吸引了受眾。
1.1.2關注體育設施
清末,我國對于體育事業(yè)的關注較少,體育設備匱乏,民國時期很多體育設備才開始建立,一些西式學校也慢慢的修建屬于自己的體育設備。我國最早的公共體育場館于1913年建立,由國民政府教育部創(chuàng)辦的京師通俗圖書館附設一座公共體育場[2]。此外,政府教育部還要求各省各地新建自己的體育場地。政府、學校體育設備的建設和完善給《申報》帶來大量的新聞素材?!渡陥蟆窞榱隧憫奶栒?,對于此類報道尤為重視。在這些體育設備的報道中較為典型的《運動場之建筑》,文章介紹了中華體育場的宏大場面:“此次大會,值在吾國舉行,關于規(guī)則布置種種,籌備已及兩月,新看臺現(xiàn)正加工趕造,不日即將告成,運動場己修理完善,各種比賽,除游泳外,就能在上海中華運動場舉行,棒球比賽,仍在棒球場,該場面積甚廣,建筑極為精美,為遠東頭等球場之一,周圍看臺,能容觀客一萬二千人,足球場系新近建成,周圍可容觀客一萬人……”[3]報道展現(xiàn)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這些文章詳盡的描述了體育設備當前的修建狀態(tài),體育設備的不斷完善給當時的學校學生、運動員、以及熱愛體育的人士帶來了很大的動力。
1.1.3傳播體育知識
早期人們對于體育的認識還是基于賽馬、賽龍舟等傳統(tǒng)競技體育。對于籃球、賽馬等這種剛傳入國內的體育賽事只知其名,什么是籃球,籃球比賽的規(guī)則是什么沒有任何概念。由于國人對體育知識的缺乏,《申報》非常重視對體育知識的普及和傳播,特別將人們易混淆和不易懂的體育知識分門別類。然而,這類報道對于只會編輯賽事新聞的《申報》編輯們還是很有挑戰(zhàn)的,他們首先需要擴充自己的體育知識面才能更好的撰寫。1930年《申報》中一篇《體育究竟是什么》可以作為體育知識報道的典型,“以教育全體而言,體育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與德育,智育局平等地位[4]?!边@是編輯蔣湘青對于體育知識狹義的初步定義,當然在文中還提到體育的廣義范疇。體育知識的報道在《申報》的體育大板塊中顯得很有內涵,體育知識的普及間接的促進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2.2靡不畢載
《申報》在創(chuàng)刊詞中曾說道:“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mào)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是所以新人聽聞者,靡不畢載[5]。”靡不畢載可以理解為有聞必錄,這也是《申報》最為重要的傳播理念,這個理念對現(xiàn)在研究《申報》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渡陥蟆返拿也划呡d理念體現(xiàn)在體育報道的各個方面,無論從《申報》體育類新聞的報道手法、報道風格,還是報道特色都可以看出,《申報》對體育類新聞的高要求。對賽事的報道十分細致,面面俱到,一些大型體育賽事的報道以詳盡見長,從比賽開始預判到全程跟蹤整個賽事大大小小的流程都會被記錄下來,比賽后成功與失誤《申報》更是做出分析和展望。正是因為《申報》靡不畢載的傳播理念為現(xiàn)在的研究者提供厚實的新聞史料。
1.2.3重義輕利
不同于《時報》的重利輕義,《申報》主張重義輕利。《申報》在數(shù)十年的體育傳播過程中始終弘揚重義輕利的理念,雖然其傳播方式、傳播內容、傳播手法有所改變,但始終把讀者需求放在第一位,因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成為《申報》體育報道的一大特色。1912年后,作為《申報》的辦報人史量才就一直力求“新聞救國”“實業(yè)救國”,因此《申報》成為他實業(yè)救國的重要途徑。遠東運動會的召開,民族主義凸顯,重義輕利的報道理念成為《申報》獨樹一幟的傳播理念。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的召開,《申報》的體育報道無處不體現(xiàn)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使?jié)M洲偽國不得參加,不得在國際上得地位”、“可乘機向世界青年宣傳日侵我東北真相”等文章中的言語[6],表明了《申報》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結。
1.2.4以史自役
《申報》提倡史家精神以史自役,以史自役的理念引導督促《申報》在語言表達方面注重史實,不偏不倚,公正不阿。對重要體育賽事做到不漏報,對有爭議的話題做到不爭論,如國民體育思想,“土洋之爭”等,《申報》從不參與任何討論。史量才曾這樣感慨“我慘淡經(jīng)營《申報》多年,非為私,而是為社會國家樹一較有權威之歷史言論機關,孽孽為社會謀福利,盡國民之天職[7]。”客觀求實的辦報理念使《申報》成為非常有價值的史實文獻,同時也使得《申報》的體育報道更加的真實和可靠。
民國早期,《申報》中涉及的體育類新聞,大多都呈現(xiàn)出內容相似,報道方式一成不變、選題單一的現(xiàn)象。1922年《申報》發(fā)行量突破兩萬,1923年以后體育事業(yè)進入繁榮期、體育賽事的接連舉辦,尤其是全運會、運動運動會和奧運會(世運會)等大型賽事的舉辦,為申報提供了豐富的報道素材。1930年民國政府第一次舉辦運動會,在整個全運會期間,《申報》中的體育新聞達到232篇,報道前后共添加98張照片來吸引讀者; 1932年奧運會的舉辦期間,《申報》前后共撰寫320篇體育新聞報道,新聞編輯人員對豐富的新聞素材進行整理歸納,對重要的新聞通過有趣的新聞標題或是大號字體進行編排,此時,《申報》的發(fā)行量突破15萬份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性大報[8]。
1912年史量才與張騫等人合力買下《申報》,史量才接手《申報》后,對《申報》進行加強與管理,從前的辦報模式和辦報方針都做出相應改變。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豐富的新聞素材,推動《申報》體系日趨完善。由于這段時期體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大大小小的體育信息在眾多新聞消息中比例增加,因此體育編輯需要反復推敲、不斷篩選進行編排撰寫,《申報》在報道風格上精益求精,報道方式上精簡易懂。此外《申報》還對編輯的文筆進行統(tǒng)一,將之前的白話文,文言文,白話文夾雜文言文進行合理規(guī)劃。民國時期的體育內容更加的廣泛,《申報》將民國時期體育類新聞分為三大板塊:軍隊體育、學校體育、民間體育,體育類新聞從分類上有了合理的劃分,體育板塊的不斷完善帶動整個《申報》大體系的成熟。
民國期間《申報》曾多次因為產(chǎn)業(yè)不濟被迫轉讓,在民國這個戰(zhàn)爭紛亂的時期,想要好好經(jīng)營《申報》,固定的不斷增加的受眾群顯得非常重要。隨著西方體育文化在國內的普及,政府管理人員和知識分子不斷號召人民關注體育事業(yè),因此熱衷于體育事業(yè)的民眾不斷增加。人們對于體育信息的需求量相應增加,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給《申報》帶來很大的商機。受眾對體育的關注以及對體育信息需求量的增加,為《申報》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此外很多學校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紛紛普及體育知識。體育事業(yè)有了更大的進步,體育進一步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受眾群體由以前的文人雅士擴展到每一個普通的國民,在全民體育的影響下,受眾大幅度的增加給《申報》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推動《申報》發(fā)行量和廣告收入的增加。
明清時期由于閉關鎖國的原因,人們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外來文化,對于體育更知之甚少。初創(chuàng)時期的《申報》,文章中存在著封建舊文人思想,編輯們并沒有好好的利用《申報》這個媒介。1912年史量才接管《申報》后,《申報》的編輯對于體育知識的傳播非常重視,他們通過對體育知識的介紹來普及相關知識,其中《何故有運動會》《體育究竟是什么》《談籃球》等文章除了對體育知識進行傳播,還宣傳現(xiàn)代體育理念,讓更多的國人知道除了賽馬、蹴鞠等傳統(tǒng)體育運動,還了解更多很多像籃球、足球等國外體育運動。此外《申報》還對當時人們熱議的、有誤解的體育問題,在體育板塊中都有詳盡的描述與解釋。體育知識的傳播成為推動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國處于我國歷史上戰(zhàn)爭混亂的時期,訓練場地的約束,資金的匱乏,導致人心渙散。民國后期,體育事業(yè)又因戰(zhàn)爭的迫害停滯不前,然而《申報》的體育報道并沒有因為戰(zhàn)爭的艱險而停滯,許多體育報道甚至起到了鼓舞國人斗志的作用。1932年《申報》曾將照片《劉長春二百米出發(fā)姿勢》置于報紙中央,把外國選手照片放于版面對稱的兩角,突出了本國選手劉長春。一系列對劉長春的報道,增強了人們的民族意識,弘揚了人們的愛國主義。因戰(zhàn)爭與動蕩被擾亂的人心又重新凝聚起來,運動員與相關的體育人士同心協(xié)力,共同為體育事業(yè)效力。在《申報》的支持與引導下,因動蕩而擾亂的人心逐漸凝聚起來,體育事業(yè)得以穩(wěn)定發(fā)展。
體育不僅是生活品質的代表,更是一個國家形象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在民國時期,《申報》中曾有一篇關于《今后之國民體育問題》的文章,提出“無論土洋,只要有利于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均應提倡,切實推行”[9]文章提倡將體育融入日常生活,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渡陥蟆分械难哉撘龑c體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引起民國政府的重視,出臺了相關的體育政策配合地區(qū)管理,體育潛移默化的被帶入日常的生活?!渡陥蟆穼w育文化的渲染,給當時的體育事業(yè)帶來很大的改變,使得體育更加大眾化,同時也為建國后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項楊春.《申報》體育報道中的政治鏡像[J].體育科技,2017,8.
[2]于海. 《申報》中的我國近代體育研究(1927-1937) [D]. 山東:山東大學, 2009.
[3]申報,1927-8-20.
[4]王荷英.試析民國時期的社會體育[J].體育文化導刊, 2014,10(10):176-178.
[5]本館告白[N].申報,1872-4-30.
[6]世界運動會中華選手劉長春昨日安抵上海[N].申報,1932-7-6.
[7]陳兮.《申報》、《新聞報》鼎盛時期的辦報模式[J].新聞愛好者, 2009.
[8]肖鴻波.《申報》77年體育報道研究(1872-1949)[D].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1.
[9]文媛.《申報》對中國近現(xiàn)代體育傳播的影響[A]. 四川:成都體育學院,2013.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Newspaper, "Shen Bao"and the Sports Caus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ZHANG Xiaohui, etal.
(Nanjing Sports Institute, Nanjing 210004, Jiangsu, China)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2016年科技發(fā)展基金資助《申報》對社會議題的建構自主,項目編號:ay2201606。
張曉慧(1982—),河南三門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史,體育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