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鹽城師范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國際教育學院系) 周金祥
國際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其重要,而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就更加重要。因此,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具備培養(yǎng)策略,對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才能使教學獲得良好效果。
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人們之間的交際即為跨文化交際。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從古代開始,跨文化交際就已經(jīng)存在。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背景下,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也更加明顯,同時還在逐漸深入。新時代的到來,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在社會進行各方面的交流,形成了由古至今從未有過的大交融局面。文化的載體是語言,因此,這兩者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關(guān)系。文化存在差異化,不同文化的人們也會存在各種矛盾,甚至還會出現(xiàn)沖突與暴亂。而用同樣的語言及相似的文化思想進行交流,能夠有效降低分歧。
(一)強化中西文化的對比。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可以將中國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讓學生能夠更加理性地認識西方國家的文化特點,以及積極地汲取所學語言的文化內(nèi)容。在一定程度可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以及能夠讓學生所學的語言更加得體與準確。例如在口語的學習中,將我國文化元素與西方文化元素進行比較,從而體現(xiàn)出不同文化的差異性。比如飲食文化,西方在請客時,一般是針對客人的口味與喜愛來選擇菜品,不注重菜的數(shù)量與種類,重視經(jīng)濟實惠;而我國在請客時,主家至少要準備八至十道菜,重視菜色搭配,并且還有非常濃厚的飲酒文化,勸酒越熱情表現(xiàn)主人的好客和闊氣(hospitality & generosity)。例如在價值觀方面也有很明顯的差異,西方人的價值觀是“individualism”,追求自由、獨立、個人奮斗、重視個人隱私。在西方,多數(shù)父母撫養(yǎng)孩子至18歲后就會要求子女自食其力,不斷培養(yǎng)子女的生存能力,當子女結(jié)婚后,父母就不再與子女共同居住,同時也不會依賴子女。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本國國人的價值觀,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使學生的文化適應(yīng)性提升,同時也能夠消除本國文化思維負遷移的影響,使學生未來在與不同文化的人們交往時更加順暢。
(二)鼓勵學生閱讀原版書籍與電影。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書。現(xiàn)如今學生所閱讀的外國作品大部分是中文版,缺乏的是原典意識。未經(jīng)過翻譯的原版書籍與中文版的書籍在語法方法上具有非常大的差別,因此,閱讀國外原版書籍能夠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心理特點、思維、語言習慣等,同時對國外文化背景、生活習俗能夠深入了解。所以在開展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國外原著書籍,當學生對某些詞匯、句法有不理解的,教師及時為學生解答。另一方面,利用電影的方式來學習英語,這是大部分學生都喜愛的一種學習方法,同時也可以直觀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開展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濃厚文化的英語版電影在課堂中播放,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國外文化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同時,在播放電影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重視語言使用的一些規(guī)范問題,可以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言使用規(guī)范。在播放電影前,教師可以先簡單地介紹電影中的文化,并與本國文化進行對比,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跨文化之間的差異能夠深入認識。電影播放完以后,教師鼓勵學生相互推薦有價值的電影,從而讓學生在無形中養(yǎng)成觀看原版電影的良好習慣。
(三)增強課外拓展練習。學習英語不單需要依托英語課堂,同時也要課外練習的鞏固加強。因此,教師可以以課程任務(wù)的方式來強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對留學生進行采訪并錄制視頻,學生自由選擇采訪內(nèi)容,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與留學生進行交流。通過與留學生的采訪交流,可以使學生在實際的課外拓展中強化自身英語的綜合能力。通過建立一個留學生漢語免費輔導班,讓學生自由報名,為有需要的留學生進行一對一免費輔導,一方面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國外文化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在實際中的跨文化交往能力。
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必須對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尋找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當前存在學生知識面不夠廣、跨國文化知識積累不夠豐富、缺乏實際交際的機會等情況,教師應(yīng)不斷豐富英語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原版書籍與電影的習慣、增強課外拓展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