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誠
隨著新能源大潮的來臨,傳統(tǒng)四輪驅動技術很可能透過發(fā)動機+電機或純電機配置,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實現(xiàn)。
關于這點,我們在上一期“封面故事”中已經(jīng)為大家介紹了,目前乃至未來的電動四驅超跑,那當我們需要翻山越嶺、征服大自然時,能夠越野的SUV是否同樣也會電動化呢?
由于電機馬達具有一運轉就扭矩全發(fā)的優(yōu)勢,應對越野環(huán)境所需的低速大扭力動力條件,答案已現(xiàn)端倪……
代表車型
BollingerB1
四驅技術
前、后軸雙電機
可能絕大多數(shù)朋友都對Bollinger Motors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因為它是一家2014年才成立的公司,基地位于美國紐約。憑借一支熱愛“truck”的團隊,從零起步的Bollinger Motors在2017年發(fā)布了處女作:純電動四驅越野車Bollinger B1!
這車“大盒子”的造型讓人想起路虎衛(wèi)士、悍馬H1等經(jīng)典硬派越野車,車身幾乎只有筆直的線條,車門、輪眉上的鉚釘再增加了幾分粗獷的氣息,很老美!至于車廂內同樣硬核風格,復古的機械式儀表盤,甚至連一塊彩色液晶屏也沒有,所以也僅有收音機、藍牙、AUX等娛樂功能。但重要的是,Bollinger B1的車內空間靈活多變,“發(fā)動機蓋”下方?jīng)]有發(fā)動機而是騰出了空間變成儲物室,后座、車頂、車窗都可以自由拆卸,必要時可當皮卡使用。
從外觀上不難猜到Bollinger B1是一款越野車,但你能想象它能悄無聲息地爬山涉水嗎?因為它是純電動的!根據(jù)官方提供的資料,B1借助前、后軸雙電機布局實現(xiàn)四輪驅動的功能,強大的電機能夠輸出560匹最大馬力和600牛米最大扭矩,120kWh的電池組使2.2噸重的B1擁有320公里續(xù)航里程,使用220V家庭電源需要10.1個小時才能把電池充滿,而使用DC快充只需75分鐘,不過只怕此等續(xù)航能力還不足以讓車主放心地肆意撒野。
還好,在一些關乎越野性能的指標上BollingerB1表現(xiàn)得很強勢,例如它的離地間隙可以在254毫米至508毫米之間調整,接近角、離去角、通過角分別可達到56、53、33度,不輸于傳統(tǒng)的越野車。
目前Bollinger B1已經(jīng)在測試階段,預計明年投入量產、后年交付,初期只在美國發(fā)售,隨后會出口至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區(qū),官網(wǎng)上已經(jīng)發(fā)布了詳細的車輛參數(shù)和測試視頻,有興趣的客戶也可以下訂金。
如果Bollinger B1不只是PPT造車,它將是未來四驅SUV朝向越野功能性上發(fā)展的絕佳代表!
代表車型
Jeep WrangIer PHEV
四驅技術
Selec-Trac
全新一代Jeep牧馬人在2017年的洛杉磯車展正式亮相,時任Jeep品牌負責人Mike Manley同時堅定表示會推出牧馬人的插電混動車型,具體時間為2020年!
屆時,牧馬人PHEV很有可能和克萊斯勒Pacifica Hybrid共享一套動力總成,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Pacifica Hybrid的情況:雙電機與CVT變速箱整合在一起,輔助3.6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進行輸出,綜合最大輸出功率306匹馬力,16千瓦時的電池組只能提供68公里的純電續(xù)航里程。而且Pacifica Hybrid依然是前輪驅動,因此和其他PHEV一樣,電機是幫助發(fā)動機減負的輔助角色。
未來將這套混合動力系統(tǒng)搬到牧馬人上,可以猜想除了會因應牧馬人的車身在結構上有所調整外,電機的配角地位不會改變。論越野性能,現(xiàn)有汽油版上的四驅系統(tǒng)應付各種艱難險阻已綽綽有余,電池組帶來的額外重量反而會成為累贅,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加入應該更多是幫助牧馬人提升日常駕駛時的燃油經(jīng)濟性。
幾十年應對各種惡劣環(huán)境的經(jīng)驗積累,傳統(tǒng)的四驅系統(tǒng)已經(jīng)有十分好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和驢友相約野外探索時準備好配件、后備箱放上幾桶汽油,若非是荒無人煙的地方總能找到加油站,穿越崇山峻嶺只是個人技術上的問題,但顯然目前的電動車尚未能做到這點。
像牧馬人PHEV這樣的新式越野車,“觸電”并非主要為了提高四驅的能力,更多是響應節(jié)能減排號召的一種短時間內的折衷方法。但放眼長遠的未來,純電4WD越野車一定是各大汽車廠商的發(fā)展目標,等待的只是更加成熟的電池技術。
我們用了接連兩期的“封面故事”來介紹四輪驅動之于性能跑車、SUV的存在意義與未來展望,其中筆者特別在上期的結尾部份,對如今性能四驅車的四輪驅動系統(tǒng)越來越“聰明”,能讓車變得更易控、更有駕駛樂趣、更安全表示了贊嘆,但也對以往采用純機械式四驅結構的車,那種需要駕駛人學習適應它的操控特性的經(jīng)典情懷不再,略表遺憾。
有關這點,在本期介紹的四驅SUV上其實問題越發(fā)顯得重要,理由倒不是所謂情懷不情懷,而是“可靠性”!為什么目前市面上還有部份強調越野性能的車輛,就算依靠電子系統(tǒng)提供了多種駕駛模式,但在四驅系統(tǒng)分動箱上依然采用機械控制,理由就在于這類車型必須盡量減少電子系統(tǒng)出錯的機率,確保傳動系統(tǒng)的可靠性,以避免車輛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荒郊野外或沙漠等惡劣環(huán)境中行駛時發(fā)生故障,造成用車人的困擾甚至潛在生命危險。
但我相信,憑借人類的智慧,既要科技便利也能兼顧可靠性的四驅系統(tǒng)是不難達成的,甚至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你開啟自動駕駛功能之后,一輛越野車的四驅系統(tǒng)就能協(xié)同制動系統(tǒng)、動力單元、激光雷達……各部份,幫你完成一切涉水攀石的高難度動作。當然,你或許會說這還叫越野嗎?這還有探險的情懷嗎?但反過來說,這也讓更多人能夠親近越野駕駛的樂趣,不也是好事一件嗎?
而在可以預見的混動、純電驅動未來,相信“可靠性”這個活題更是繞不過去的重點,尤其傳統(tǒng)燃油動力的SUV可以帶上幾桶燃油去長征越野,但電動SUV可就辦不到,一旦在荒郊野外遇到?jīng)]電基本就等于車廢了。續(xù)航與充電的問題如何解決,亦是越野型SUV在新能源化的道路上迫切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點!而針對此點,我們將會在2019年全新改版的《汽車雜志》中,更深一層的探索新能源車未來發(fā)展之道,敬請期待!
Land Rover Defender
路虎曾經(jīng)在2014年推出過純電動版衛(wèi)士,拿掉發(fā)動機后塞進了410公斤重的電池,雖然越野能力依然強悍,但續(xù)航里程僅有80公里。今年路虎將舉行70周年慶典,屆時路虎有可能帶來新一代的衛(wèi)士,除了燃油版和插電混合版,純電動版也將一并推出。
Nikola Zero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位科學神人,因此Elon Musk借用了他的姓氏,而一家叫Nikola Motor的公司則用了他的名字,頗有要與特斯拉五五開的意思,除了氫燃料電動卡車Nikola One,還推出了NikolaZero純電動全地形車,每個車輪配上一個電動機,不僅能實現(xiàn)4WD,520匹馬力和3秒出頭的破百速度對于一輛全地形車來說簡直喪心病狂,不過它的起售價已經(jīng)與Model 3接近。
M.Benz G-Class
一家奧地利新能源公司曾研發(fā)出一輛純電動奔馳G·Class,電動機的輸出近500匹馬力,80kWh的電池組提供近300公里的續(xù)航里程,150kW的充電系統(tǒng)可以在25分鐘內將電池充到80%的電量,當然也保留了原G-Class的越野性能。這輛純電動G·Class后來被“終結者”施瓦辛格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