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xué) 姚碧嫘
成長,會伴隨著四季的變換,見證一切所愛事物的離去。何為成長?成長就是越來越接受現(xiàn)實。
于我而言,成長是家門口李子樹悄然離去的傷悲,是門前桃花永久凋零的遺憾,是兩株僅剩的梨樹陪伴的孤獨。我的成長,讓我最終學(xué)會了接受現(xiàn)實、忘卻憂傷,帶著往昔的回憶珍惜當(dāng)下。
那時,家門口的西側(cè),有棵李子樹。它一年四季都站得筆直,像在與后面的竹林一起演繹一段音樂劇,而李子樹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主角:開花的時候,星星點點的小白花點綴在枝頭,仙女一般,揮舞著裙子,歡樂地歌唱。一幕落下,另一場也緩緩拉開帷幕:當(dāng)果子壓滿整個枝頭時,有些累贅的便自覺地一涌而下,落到地上,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歡快的氛圍點燃了整個童年;有些好運的,被匆匆路過的行人拾起,用衣角輕輕擦拭,再放入嘴中品嘗。那一粒粒青李子,帶著澀澀的酸味,汁液緩緩流入人們的口中,流進(jìn)人們的心里。這些李子啊,給行人們帶來的是片刻的安寧與享受,而給我們這些孩童帶來的,是比天還大的幸福與滿足。這幸福是努力踮起腳尖,摘到果實的成就感;是拾到李子后,親嘗一口,嗅到酸味的滿足感;是輕輕翻開泥土,埋下種子的美好心愿。可是突然一天,我發(fā)現(xiàn)李子樹消失不見。這幸福悄然離去,我的童年也開始留有遺憾。第一次接受現(xiàn)實便始于此,無法哭鬧,即使內(nèi)心再波折,最終還是只能淡淡略過。
因為生活還在繼續(xù),那兩棵桃樹還未曾老去。它們隨著春秋花開花落,給了我點點安慰。那桃花是粉紅的,十分惹人愛,與當(dāng)年的李子樹花瓣交相輝映,在適當(dāng)?shù)募竟?jié)展現(xiàn)最適當(dāng)?shù)拿?。青嫩的果實也從中冒出,不安分地?fù)u擺,等著人們摘取。即使不比李子來得快,卻比李子甜許多。當(dāng)蜜汁沁入心扉,從前的滿足感似乎又回來許多。我開始習(xí)慣每年春天的守望,卻不曾想到,陪伴了我十幾年的桃樹也老了。它開始有些疲憊,有些力不從心,最終在某年春天停止開花,留下了過往的美麗,悄悄離去。不管怎樣,內(nèi)心總會有些憂傷,但既然早已見過別離,就要接受現(xiàn)實,笑著送它走。
如今,只剩最后兩棵梨樹與我做伴。它的花瓣是白色的,卻不及李花那樣細(xì)膩優(yōu)雅;它的果實又大又多,卻不及桃子那樣沁人心脾。它們的離去就是現(xiàn)實,讓我不得不去接受。即使梨樹有再多的不及,但它的陪伴讓我不至于孤單一人。所以,當(dāng)這兩棵梨樹再離我而去時,我想我會對它們說:謝謝你,見證了我的成長,陪我到了最后。
我看著所愛離去,卻終究只能學(xué)會獨自成長。失去的越多,接受的也越多。當(dāng)所有的傷悲、遺憾、孤單都消散后,我驀然發(fā)現(xiàn),在擁有和失去中行走,我終于長大了。
肖堯留言
本文以細(xì)節(jié)描寫為主,寫樹、寫花、寫離別,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又為文章增添了文采,吸引著讀者的眼球,讓人看著十分舒服。文章語言雖然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又讓人感到精致,或許是因為作者用極為細(xì)膩的筆觸描繪出了自己最為敏感細(xì)膩的心思。
成長是每一個人必須經(jīng)歷的,這中間有歡樂喜悅,亦有悲春憫秋。本文的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切入,從家門口的“杏樹、桃樹、梨樹”寫起,將成長中的各種感情藏匿其中。家門口的樹陪著作者成長,而自己看著它們一個個悄然遠(yuǎn)去,卻只能徒留滿滿的不舍以及傷感。而這恰是作者心思巧妙之處,沒有直接寫人,卻處處能感受到那種與友人分離的不舍與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