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安徽淮北235000)
固定資產作為企業(yè)一項非常重要的非流動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計提折舊的方式將其價值損耗列入成本或費用,從企業(yè)的收入或損益中得到補償。根據(jù)《企業(yè)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均需計提折舊,折舊的計算可以采用直線法或加速折舊法,但在會計實務中,也存在不需要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企業(yè)通過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照現(xiàn)行《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guī)定,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企業(yè)雖然在租期內使用該固定資產,但不能作為固定資產核算,也就不存在計提折舊的問題。
例1:甲公司為滿足生產經營需要,于2017年3月31日向乙公司租入一臺生產設備,租期6個月,租金總額12萬元。根據(jù)租賃協(xié)議,甲公司于4月1日支付租金6萬元,剩余租金6萬元于9月30日支付。
1.4月1日支付租金:
借:預付賬款 60 000
貸:銀行存款 60 000
2.4月末確認本月應負擔租金:
借:制造費用 20 000
貸:預付賬款 20 000
5至8月各月負擔租金的會計處理同上。
3.9月30日支付租金:
借:制造費用 20 000
預付賬款 40 000
貸:銀行存款 60 000
同時,企業(yè)需要在備查簿中記載該項租入設備的詳細情況,如出租企業(yè)的名稱、設備的規(guī)格型號、租期、租金支付情況等。
由于現(xiàn)行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取消了“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科目,對于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金,就不得采取待攤或預提的方式處理。如果租金先支付,則通過“預付賬款”科目核算;如果租金后支付,則按照權責發(fā)生制計算本月應承擔租金,通過“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假如例1中租金分別在6月末和9月末各支付6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1.4月末、5月末計算應承擔的租金:
借:制造費用 20 000
貸:其他應付款 20 000
2.6月末實際支付租金:
借:制造費用 20 000
其他應付款 40 000
貸:銀行存款 60 000
7月末、8月末計算應承擔租金,9月末實際支付租金的會計處理同上。
如果企業(yè)是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根據(jù)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應視同自有固定資產一樣,登記入賬并計提折舊。
更新改造支出滿足資本化條件即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時,應將該固定資產的賬面記錄(原價、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予以轉銷,更新改造的固定資產轉為在建工程,更新改造期間應暫停計提折舊,達到可使用狀態(tài)時再轉為固定資產,并從下個月開始計提折舊,計算折舊時要以更新改造后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固定資產原價、預計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為基礎進行計算。
例2:甲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于2017年3月31日對一條生產線進行改擴建,該生產線賬面價值25萬元,其中原價70萬元、累計折舊45萬元。發(fā)生改擴建支出:購買工程物資40萬元,增值稅6.8萬元;人員薪酬8萬元。同年8月31日達到可使用狀態(tài),預計尚可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1萬元,仍采用原先的直線法計提折舊。
1.3月31日,生產線轉入改擴建:
借:在建工程 250 000
累計折舊 450 000
貸:固定資產 700 000
2.發(fā)生改擴建支出:
借:工程物資 4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68 000
貸:銀行存款 468 000
借:在建工程 480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80 000
工程物資 400 000
3.8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
借:固定資產 730 000
貸:在建工程 730 000
4.9 月計提折舊。月折舊額=(73-1)÷5÷12=1.2(萬元)。
借:制造費用 120 000
貸:累計折舊 12 000
如果更新改造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則固定資產維護、修理期間應照提折舊。發(fā)生的修理費用,根據(jù)《企業(yè)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修理費用等后續(xù)支出,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髽I(yè)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fā)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xù)支出計入管理費用”的規(guī)定處理。對于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計入“管理費用”的規(guī)定,不少學者認為不妥,因其不符合“誰收益、誰承擔”的原則。201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會計》首次做出修訂,明確車間固定資產的修理費計入“制造費用”。
煤礦、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yè)可以按照國家規(guī)定提取安全生產費,如果企業(yè)使用已經提取的安全生產費購建固定資產,則該項固定資產在使用期間不計提折舊。
例3:甲公司按每噸原煤10元提取安全生產費,假定每月原煤產量為5萬噸。2017年8月10日,甲公司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購入安全防護設備,價款40萬元,增值稅6.8萬元,假定設備不需要安裝調試。
1.按月提取安全生產費:
借:生產成本 500 000
貸:專項儲備 500 000
2.購入安全防護設備:
借:固定資產 4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8 000
貸:銀行存款 468 000
借:專項儲備 400 000
貸:累計折舊 400 000
由此可見,使用安全生產費購建的固定資產,在確認固定資產的同時,也確認一筆與固定資產金額相等的累計折舊,這表明固定資產的折舊已經提足,固定資產在后續(xù)使用期間不計提折舊。
我國對土地實行公有制,土地所有權分“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兩種形式,企業(yè)僅能取得土地的使用權,一般情況下,土地使用權在會計實務中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但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部分公有制企業(yè)可以按照國家規(guī)定,根據(jù)土地的評估價值將其作為固定資產核算,這部分已經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按照現(xiàn)行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是不計提折舊的。
企業(yè)以外購的方式取得建筑物連同建筑物占用的土地,而購買價款又確實難以在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權之間進行分攤的,此時應當全部作為固定資產進行會計處理,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額中就包含了土地使用權的價值攤銷。企業(yè)對于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和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按規(guī)定屬于投資性房地產核算的范疇。
由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凈殘值都是預計的,與實際的情況可能出現(xiàn)不一致,計算折舊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果固定資產累計提取的折舊額已經等于應計折舊額 (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和減值準備),表明該項固定資產已經提足折舊,此時不論固定資產是否繼續(xù)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使用時間長、價值大,在其使用期間,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可能導致固定資產提前報廢,對于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其賬面記錄的原價、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都應予以注銷,轉入固定資產清理。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通常未提足折舊,但由于其資產已經注銷,因而不再補提折舊。
財政部于2017年4月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42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規(guī)定,如果企業(yè)主要通過出售而非持續(xù)使用一項非流動資產收回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其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這里的非流動資產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對于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按照新準則的規(guī)定不應計提折舊或攤銷。
以上屬于現(xiàn)行企業(yè)會計準則范疇的不需要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稅法對于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與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但也有不一致的情況,如《企業(yè)所得稅法》規(guī)定,不得計算折舊的固定資產還包括: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另外,《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guī)定:“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會計上繼續(xù)計提折舊的,其折舊能否稅前扣除呢?筆者認為,稅法里的“停止使用”應當理解為“終止使用”,相當于會計里的固定資產“減少”,而不是“中止使用”,否則停用時間如何界定是個難題,比如停產檢修、季節(jié)性停工等,如依稅法屬于“停止使用”折舊不能稅前扣除,會導致稅法折舊期不連貫,納稅調整過于頻繁,人為造成稅法與會計的差異,因此,對于暫時停用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并在稅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