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晰
“《中華兒女》刊名這四個字是小平叔叔題的。在新時期,如何真正地反映出優(yōu)秀中華兒女的全貌,我覺得是對這本雜志賦予的一項既非常光榮、又十分艱巨的任務(wù)。與此同時,大家的期望也很高。習(xí)主席提出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需要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努力。我希望雜志能夠刊登出更多的優(yōu)秀文章,把我們中華兒女引領(lǐng)到更新、更好的時代?!边@是解放軍原總后勤部政委、全國人大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源曾給《中華兒女》雜志的寄語。
作為《中華兒女》雜志的作者、傳主,劉源與《中華兒女》雜志的結(jié)緣從刊物誕生時就開始了。在1988年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上,有一張時任河南省副省長的劉源的照片,那是他第一次接受《中華兒女》雜志的專訪,文章題目是《渴望超越的前國家元首之子》。
此后,劉源由政而軍,再到任職全國人大,現(xiàn)年67歲的劉源在不同崗位多次轉(zhuǎn)換,但他與《中華兒女》的情誼始終未曾中斷。1993年的第1期和第2期雜志上,連載刊登了《劉源 前國家元首之子的榮辱人生》,全面記述了他充滿苦辣酸甜的人生之路。之后,又陸續(xù)推出了《換了人間今又是——劉源與毛澤東的后人們》和《劉源 知青將軍的“底層本色”》等文章。
2013年第20期的《中華兒女》雜志上,身穿戎裝的劉源又一次登上《中華兒女》雜志的封面,這一篇題為《劉源 情系<中華兒女>25年》的文章中,劉源在接受采訪時深情回憶了與《中華兒女》雜志延續(xù)25年的情緣。
值得一提的是,劉源并不只是《中華兒女》雜志的采訪對象,也是雜志的作者。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他曾經(jīng)說過:“好像有很多機遇碰到一塊,我和《中華兒女》合作得一直很好。我愿意給《中華兒女》寫文章,雜志社也希望我來寫。我要感謝20多年來《中華兒女》對我和我們家的感情,確實非常感謝?!?/p>
《忠直坦蕩昭日月》和《“四清運動”的歷史疑點與謎團》,是1998年劉少奇誕辰一百周年時,劉源撰寫的兩篇紀(jì)念父親的文章,均首發(fā)在《中華兒女》上。第一篇刊發(fā)于1998年第10期,劉源在文章中深切緬懷了父親光輝的革命功績和高尚的革命品質(zhì),同時又跳出親人的情感,以后人的眼光和歷史的角度,對父親的失誤及其歷史責(zé)任進行了深刻理性的評判。
雜志出來后,《忠直坦蕩昭日月》引起強烈反響。雜志一時洛陽紙貴,臨時增印才滿足需求?!霸S多人感慨我敢于這么表達,也有人表示不理解甚至不能接受。作為后人,我應(yīng)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待他們,繼承好的傳統(tǒng)和思想,但也要汲取教訓(xùn)。從某種程度上說,前人的教訓(xùn)更重要。作為兒子,對父親的慘死,我當(dāng)然難過至極,但我是一個學(xué)歷史的人,置身于歷史過程中,首先要以歷史的角度對待事實,不能憑個人情感代替正確的估價和理性的判斷?!?/p>
緊接著,《中華兒女》1998年第11期刊發(fā)《“四清運動”的歷史疑點與謎團》。這篇文章主要是梳理歷史的脈絡(luò)。
以傳主和作者的雙重身份,劉源與《中華兒女》的情誼日益篤深。
《中華兒女》也記錄了劉源與其他幾位老一輩領(lǐng)導(dǎo)人后人之間的情誼。1996年10月18日,在三峽三斗坪壇子嶺,參加中華兒女雜志社“三峽筆會”的一行人到三峽大壩參觀,毛澤東主席的女兒李訥也在其中。車一轉(zhuǎn)過剛剛竣工的、與工程相配套的西陵長江大橋,便停了下來,這里是觀賞西陵長江大橋的最佳位置。大家紛紛下車后,隨即看到具有歷史性、令人動容的一幕——劉源一身戎裝迎候在橋邊,李訥下了車,在兒子王效芝的攙扶下急急邁步走過去。兩人見面緊緊擁抱,姐弟之情溢于言表,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
原來,李訥聽說時任武警水電部隊政委的劉源,正在此負(fù)責(zé)三峽永久船閘地面工程的相關(guān)工作,便托人給他帶了口信。兩人在施工現(xiàn)場終于相見。一番交談后,劉源建議:“大姐,我們背靠西陵長江大橋照一張合影吧!”李訥連聲答應(yīng),一邊拉著劉源的手,一邊轉(zhuǎn)過身來。曾經(jīng)擔(dān)任毛澤東、周恩來專業(yè)攝影師的著名攝影家杜修賢,這時不顧年事已高,把鏡頭對準(zhǔn)了李訥和劉源不斷地?fù)鍎涌扉T,隨行的人們?yōu)檫@一難忘的場景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張歷史珍存照片刊發(fā)在隨后一期的《中華兒女》雜志上,至今廣為流傳。
至今劉源和其他幾位老一輩領(lǐng)導(dǎo)人的后代們,依然保持著聯(lián)系。說起他們之間的往來,劉源感情真摯,親切隨和:“我們也不光和毛家是這樣,與董老、朱老總等幾位老一輩的家里也一樣互有往來。不論以前還是現(xiàn)在到總后任政委,我每到逢年過節(jié)都給他們幾家送點東西,多是毛巾、肥皂、洗發(fā)水之類在平常日子里順手一抄就能用得上的實用品,這對人家也有個實際幫助。平時人家同樣也會想到我,我們從小一起長大,大家都實實在在的?!?/p>
李訥的兒子王效芝的姻緣,也由劉源一手促成?;貞浧疬@樁婚事,劉源展開笑顏,眉宇間充滿長輩對晚輩的關(guān)愛之情:“李訥的丈夫王景清有一天找到我說,‘你對效芝和我們?nèi)叶纪茫覀兎浅8兄x。你那么喜歡效芝,他還沒對象。我很驚訝,還沒對象?小伙子漂漂亮亮的,人正直老實,得想想辦法。正巧一位朋友的女兒辦婚宴,我就帶著效芝去賀喜。恰好婚禮期間遇到新娘的一位朋友,我看著小姑娘不錯,就把她和效芝安排坐一桌,叮囑效芝好好接觸一段時間看看,最后兩人還就成了?!?/p>
在《中華兒女》2010年第10期上,再次發(fā)表《換了人間今又是——劉源和毛澤東的后人們》一文,記述了劉源作為長輩和介紹人,在王效芝婚禮現(xiàn)場為這對新人證婚的故事。當(dāng)時劉源面對在座的幾百位毛家的親朋好友,作了即席講話:“祖先的遺留,良心陋習(xí),好賴香臭,像一鍋亂燉;澤被與貽害,后輩都要承擔(dān),優(yōu)秀的思想和慘痛的教訓(xùn),同樣可貴。我們繼承什么?全在生者自身所為。當(dāng)然,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青史鑿鑿:毛劉合力,國之幸、民之福,成就了歷史上最輝煌的革命事業(yè);毛劉分離,國之殤、民之難,也鑄成兩位偉人和兩個家庭的最大悲劇。我們今人,必須力保先輩的成功,避免他們的失敗,光大真理,揚棄錯誤。這才是真正的好后代。這個世界上,不是沒道理。往往是人們超脫不出感情,意氣用事,不講道理;或不想搞清道理,心里明知不愿信、不愿行,不按道理去做。對我們兩家,最簡單的事實證明,和則盛、斗則衰,合是正確、離是謬誤。多淺顯的道理!我們兩家后人,最起碼應(yīng)該做到,和而不斗,合而勿離。多明白的事情!不該按理辦事、敏于行止嗎?今天,毛澤東、劉少奇兩位老人家,若在天有靈,看到我們舉行如此盛大的婚禮聚會,濟濟一堂,同賀大喜,一定會為我們高興,一定會為‘換了人間今又是,而‘淚飛頓作傾盆雨!”
2011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wù)委員劉延?xùn)|為懷念王光美所寫的《緬懷王光美》在《中華兒女》上刊發(fā)。這篇文章正是劉源推薦來的。劉源曾回憶:“當(dāng)時,劉延?xùn)|跟我說:‘光美阿姨紀(jì)念日的時候,我得寫篇紀(jì)念文章。2011年,在我母親誕辰90周年、逝世五周年之際,劉延?xùn)|撰文緬懷,文章本已收進我母親的紀(jì)念集,但我想紀(jì)念集發(fā)行量有限,這篇文章應(yīng)該再找地方刊登一下,于是我想到了《中華兒女》,并最終把文章拿到這里發(fā)表?!?/p>
就這樣,伴隨著一篇篇珍貴的文字,劉源與《中華兒女》的情誼也日益深厚。在2013年接受采訪時,劉源說:“在《中華兒女》舉辦的活動中,我參加過創(chuàng)刊20周年紀(jì)念儀式,當(dāng)時授予我優(yōu)秀作品獎,記得上臺領(lǐng)獎時,我還開了個玩笑,說:‘我這輩子還沒得過什么獎呢。那尊獎杯我十分珍視,擺在辦公室的書柜中?!?/p>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是劉源對自己與《中華兒女》多年情誼的總結(jié)?;厥淄簦f道:“這種持續(xù)20多年的關(guān)系真不多見。我與《中華兒女》幾任社領(lǐng)導(dǎo)都有交往,我們都是君子之交,彼此見面不多,每次談話多是工作上的交流,這么多年,大家都是朋友?!睍r光如梭,如今,《中華兒女》雜志已經(jīng)迎來了她三十歲的生日,這淡如水的君子之交還將繼續(xù)下去,書寫一篇篇新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