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菊花
摘 要:民族類學校的學生,因地域、習慣和文化的差異從小接觸的就是本民族的語言,平時與人交流極少運用漢語言,甚至不用漢語言,到學校之后,開始系統(tǒng)學習漢語,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漢語文對于民族類學校的學生來說,是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基礎,他們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夠進行廣泛的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而漢文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誦讀漢文經(jīng)典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人文素質和文化競爭力。因而在民族類學校中引導學生誦讀漢文經(jīng)典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
關鍵詞:民族類學校;漢文經(jīng)典;誦讀;語文
在甘南藏區(qū)的民族類學校中,因地域環(huán)境的局限,學生普遍存在生活交流使用本民族語言而不使用漢語的現(xiàn)象,這就使?jié)h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漢語基礎薄弱,致使語文教學中的成語運用、詞匯積累、短文閱讀、課文理解及作文訓練都嚴重滯后甚至達不到課標的要求,而漢文經(jīng)典誦讀可使這些民族類學校的學生掌握古代優(yōu)秀文學文化,增加知識儲備,提高綜合素質,提高閱讀、鑒賞、語言表達與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漢文經(jīng)典誦讀對民族類學校學生學好漢語文的作用。
一、漢文經(jīng)典誦讀能夠豐富民族類學校學生的詞匯
我們祖國的漢語詞匯豐富,運用靈活。民族類學校的學生如果要使自己對漢語言的運用得心應手,就必須掌握漢語文字的含義、感情特征以及運用規(guī)律。漢文經(jīng)典中包含著大量的語言詞匯,因此,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漢文經(jīng)典誦讀,通過經(jīng)典誦讀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例如《世說新語》,這本經(jīng)典中的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有很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
“難兄難弟”就是出自于《世說新語·德行》: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痹谶@本經(jīng)典書籍中,難兄難弟表示的意思是兄弟都非常好,然而今天難兄難弟多反用,經(jīng)常用來比喻彼此曾共患難的人,也指彼此處于同樣困難境地的人。
“拾人牙慧”也是出自于《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碑敃r的情景是:殷浩看見康伯正在跟別人談話,當殷浩仔細一聽,發(fā)現(xiàn)康伯所說的話正是自己曾經(jīng)說過的話,而且說的還不是很全面,因此就有了殷中軍云……當民族類學生閱讀到這些內容時,他們就會更好地理解拾人牙慧這個詞語的意思: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也比喻竊取別人的語言和文字。這樣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詞匯運用能力。
“咄咄怪事”同樣是出自于《世說新語·黜免》: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意思是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中軍將軍,因被人彈劾,被廢為貧民。他做貧民期間,終日讀書、吟詩,還經(jīng)常用手在空中比劃寫字。窮人暗中觀察,才得知他寫的這四個字是“咄咄怪事”,他是在用這四個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那么學生讀到這里就會明白這個詞語說的是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他們應用起來也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因此學生在誦讀漢文經(jīng)典的過程中,不僅會深刻地理解不同詞匯的真正含義以及用法,還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詞匯知識,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二、漢文經(jīng)典誦讀能夠提升民族類學校學生的理解能力
漢文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最燦爛的星辰,是在歷史長河里大浪淘沙后的人文精華。朗誦是一門藝術,朗誦能夠使得讀者通過發(fā)出聲音的節(jié)奏快慢強弱和音量的大小來將作品中的情感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朗誦漢文經(jīng)典,能夠讀出學生內在的堅持,能夠讀出學生對生活的體悟,能夠讀出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如果沒有反復吟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么你就有可能體會不到李白表面豪爽背后暗藏的憂愁,就無法理解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的李白。
如果沒有反復吟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么這首詩歌之中的那種思而不得、求而難遇的惆悵和遺憾,你們能夠體會得到嗎?不僅是作者的這種惆悵和遺憾之情,這首詩歌中還蘊含著反復疊唱的藝術風格,同樣需要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體會這種疊唱的韻律美。
當然,民族類學生的漢語言基礎比較薄弱,理解和感悟起來可能會稍微有點困難。但是正是因為稍有困難,所以才需要多加朗誦,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褪沁@個道理。新課改背景下,新課標倡導我們教師要以學生為主,只是一味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朗誦也是不可以的。因此我們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激發(fā)民族類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得他們能夠通過誦讀漢文經(jīng)典來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如模仿中央頻道的“朗讀者”這一節(jié)目中的“飛花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說出帶春的詩句,帶花的詩句,帶情的詩句,等等;如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漢文經(jīng)典誦讀大會,看看哪個學生的發(fā)音最標準,情感最充沛,語感最具爆發(fā)力,并評選出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適當獎勵。
總而言之,在民族類學校中引導學生誦讀漢文經(jīng)典,能夠幫助他們豐富漢語言詞匯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理解能力,促使他們感悟到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和漢文經(jīng)典的內涵,進而使得他們在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的同時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阿玉孜曼.誦好中華經(jīng)典詩文 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巴州圖書館開展“書香巴州·經(jīng)典誦讀”品牌活動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4).
[2]郭春.2015年西南四城市“風·雅·頌:國學經(jīng)典誦讀”活動收官貴陽獲得好成績[J].貴圖學苑,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