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春紅
摘 要:戰(zhàn)斗在一線的老師面對被教育者時,往往會有一種深沉的悲哀。用盡全力端來了一盆水,可是學生卻心不在焉地喝了一口水。每當這個時候,教師就覺得胸中有一團憤怒的火焰在燃燒,就覺得有一杯寒冷的涼水從頭頂?shù)构喽?。這個時候靜一靜,反思一下,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呢?做一名智慧的老師是不是比做一名勤懇的老師更能適應新形勢呢?智慧的老師應該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獨立學習主動思考的老師?,F(xiàn)在是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提高學生攫取信息獨立思索的能力,比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那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關鍵詞:語文;閱讀;授之以漁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古羅馬有一句很經典的話語: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人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感興趣的東西,往往記憶深刻。學生只有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了,他才能夠記得深刻,他才會細細品味揣摩。語文課本里有吃楊梅、放煙花、捅馬蜂窩的曲折生活小故事,有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的玄幻神話傳說,也有如真似幻的桃源、碧波萬頃的大海。語文課外閱讀更是包羅萬象。不用過多的分析,鼓勵引導學生閱讀就是一個智慧的做法,從感興趣的書籍讀起,從點到面引出廣泛的閱讀,從而由量變到質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那么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什么呢?要通過一篇篇的課文,教會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首先,不同的文體,要學習的重點是不一樣的,要讓學生有文體意識?!杜P看牽牛織女星》作為科學小品文,讓學生在文中了解到牽牛星、織女星、銀河和銀河系的知識,這篇文章的學習任務就基本完成了?!稙跖駬u夢到春江》《背影》在總結文章內容之后,語言和主題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文體決定了學習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關鍵詞語和句子。文章的內容只是一個大的框架,它是由生動具體的語言構成的。一篇文章能夠打動人的絕不會只是情節(jié),往往是一個動作、一句語言、一時的心理活動。這些細微之處使文章的內容更真實生動,更貼近生活,更能引起閱讀者的共鳴,而這些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細細品味語言,能準確把握主題,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有的文章遠離我們的時代,這個時候要教學生一些基本的文學常識,還要告訴他們,將文章與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相結合,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涵。
還要教給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閱讀方法。閱讀一篇文章,有瀏覽,有閱讀,也有精讀。語文課文在上課時應該精讀。精讀往往包含了三個過程:了解文章內容,體會寫作意圖,品析作品語言。我們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種閱讀的習慣。要讓學生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三個問題,寫的是什么?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比如在進行《駱駝賦》的教學時,可以根據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布置一些預習題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比如:(1)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是什么?(2)文章為何取名“駱駝賦”?(3)找出文章中的環(huán)境描寫和動作描寫,并體會描寫方法對刻畫人物和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這樣有層次的預習題,可以教會學生從情節(jié)到主題,從內容到寫法逐層深入的閱讀。在長期的教學中,學生層層深入的閱讀習慣就被培養(yǎng)起來了。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贝髡鹗畾q學《大學章句》就敢質疑書中的知識不夠準確,而他最后成了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宋濂四處游學,向老師“援疑質理”,最終成為明代文臣之首。古代的這些名言和事例,不都說明了質疑的重要性嗎?質疑建立在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基礎之上,體現(xiàn)了獨立的思維能力,是比全盤接受知識更可貴的一種能力。作為教師應肯定并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比如,在教學《安妮日記》時,要求每位學生對課文提出問題。學生先后提出:(1)安妮為什么要寫日記?(2)安妮在日記中寫出了她在戰(zhàn)爭中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3)作者為什么把這種沒有自由的密室生活看作是一場“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險”?(4)雖然戰(zhàn)爭給安妮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是安妮在1994年7月15日的日記中還是寫道:“世界雖然這樣,我還是相信人的內心里其實是善良的。”為什么?……問題很多,這體現(xiàn)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思索。同時在氣氛熱烈的課堂中,學生積極發(fā)問,師生共同商討,思維的火花在閃耀,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學生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鼓勵指導學生質疑,既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關鍵。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語文教學的研究對象是一篇篇鮮活靈動的文章,每一位閱讀者對文章的理解都是有差異的。當學生的思考與教師的理解不一樣時,教師應該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我的看法是,認真傾聽,言之有理的都應該予以肯定。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位讀者在與文本進行對話的時候,他的生活閱歷、他的閱讀積累是不一樣的,而這決定了每一個人對于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他對于文章的欣賞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知識的海域遼闊無邊,語文的范疇包羅萬象,教育的課堂卻是短暫有限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教給學生有限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才是讓他受用終生的。通過教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是我們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名老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1]鄭如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討[J].學園,2017(11).
[2]朱賢福.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