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杰煌
摘 要:“部編本”初中語文名著與其他版本的相比較,發(fā)生不少變化。這些變化對初中名著的教學也將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聚焦這些變化,并結(jié)合教學實際,關注名著閱讀方法,提出一些閱讀教學策略,聚焦名著閱讀過程。
關鍵詞:部編本;初中語文;名著閱讀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于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安烤幈尽弊鳛樾律挛?,替代了人教版、語文版、蘇教版等版本的教材。初中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從此宣告結(jié)束。新事物的出現(xiàn),必然帶來新鮮血液。其中,“部編本”對初中語文名著的編排變化顯著。
為何有如此巨大變化呢?“部編本”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指出,現(xiàn)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如何治這一弊???溫儒敏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鼓勵讀一些“閑書”,鼓勵讀一些“深”一點的書?!安烤幈尽比绾温鋵崪厝迕艚淌谥尾〉闹鲝埬??其中之一就是體現(xiàn)在對初中語文名著聚焦上。
一、聚焦“部編本”初中語文名著的變化
與其他版本的初中名著相比較,“部編本”變化明顯。筆者認為要探究名著閱讀教學策略,就要先聚焦這些變化,再由變化入手,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
1.地位變?yōu)椤爸髁Α?/p>
“部編本”名著正式列入教學計劃,成為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前版本的名著導讀只是語文教材的附屬品,比如語文版的名著引讀,是放在課本的最后面附錄部分。這個位置讓人覺得名著可有可無,而“部編本”把名著正式列裝到單元教學之中。如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朝花夕拾》名著導讀,編者把它放在第三單元之中。這樣,名著導讀在地位上就實現(xiàn)了由“替補”到“主力”的華麗變身。
2.側(cè)重閱讀方法
之前版本的名著導讀只是對作家作品的簡介,“部編本”則改為“一課一得”,以示范讀書方法為主。從這點可以看出,“部編本”側(cè)重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如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附錄一名著引讀(二),這一附錄只對《繁星》《春水》《巨人三傳》《安徒生童話》進行簡單介紹。而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名著導讀《西游記》:精讀和跳讀。在“部編本”的名著導讀標題上就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閱讀方法為重的重大變化。
二、聚焦“部編本”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針對“部編本”名著導讀設計的變化,筆者覺得要采用多種教學策略,以讓學生真正地深入到名著之中。名著教學策略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是要用來耍花架子的。
1.名著師生共讀策略
學生讀名著,老師要讀名著嗎?答案是肯定的。“讀書少”的這一弊病在老師身上也存在。特別是以電子閱讀、碎片化閱讀為主流的大勢下,教師對經(jīng)典名著閱讀的越來越少了。語文老師要求學生讀,自己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閱讀的榜樣。名著師生共讀更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交流。筆者在新浪博客上開設一個班級名著共讀博客。這一博客構(gòu)建起一個名著師生共讀的交流討論平臺。在博客上,筆者每周布置閱讀任務,再檢查學生閱讀完成情況。學生把閱讀的感悟、體驗發(fā)表在這個共讀博客上,筆者還要求學生在博客評論欄中共同討論交流。
2.激趣導讀策略
歌德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泵卦诩とぃ貏e是對大部頭的名著。如《水滸傳》《西游記》等這些大部頭要先抓住興趣這一“牛鼻子”,正如溫儒敏教授所說要“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呢?一是圖片、動漫激趣法。大部分學生喜歡動漫,筆者就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在名著導讀時,適時插入相關名著的動漫片段。如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西游記》,每周課堂導讀一個重要情節(jié)時,筆者先播放一個動漫片段,然后再讓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討論交流閱讀體會。二是游戲激趣法。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筆者在組織閱讀《西游記》時,配合游記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如由幾個學生輪流玩《跑跑西游》,游戲中的目的地也是以原著的地點為主,比如花果山、東海龍宮、南天門、凌霄寶殿等。其他同學看到相應的地點說出原著相關的情節(jié)。說出來后,獎勵該同學。當然,游戲只是激趣的工具,不能用游戲代替原著的閱讀。正如不能用觀看連續(xù)劇來代替一樣的道理。三是角色扮演。筆者在班會課上組織課本劇表演的形式來激趣。如組織學生表演《西游記》課本劇,全班分成四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原著情節(jié)。各組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編排,由各個小組成員擔任角色。學生要表演好課本劇,就要對原著情節(jié)十分的熟悉。這就能激發(fā)學生去閱讀名著,學生在深入閱讀后編寫劇本、布置舞臺等。
3.問題驅(qū)動策略
探究性問題,可以驅(qū)動學生去閱讀名著。如閱讀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駱駝祥子》這一部名著后,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名著,筆者讓學生自由選擇探究專題并分組探究。如探究駱駝祥子墮落的原因、為駱駝祥子寫小傳等。
三、聚焦學生名著閱讀過程
聚焦學生名著閱讀過程,切實提高閱讀的有效性。筆者用課前5分鐘名著小測來監(jiān)控學生的閱讀過程。小測滿分為10分,分為三個判斷題、兩個簡答題。小測的5個題目由學生按小組提供。這樣名著閱讀由課內(nèi)帶動課外,能夠較好地監(jiān)控學生的閱讀過程。
同時,為了更好地聚焦課外閱讀過程,筆者還要求家長配合。一是家長監(jiān)督孩子的閱讀過程,并在閱讀計劃簽名欄簽名。二是把孩子閱讀的成果,如名著圈點批注、閱讀感悟、手抄報、閱讀報告等制作成美篇,并發(fā)到班級微信群,共同交流討論閱讀成果。
總之,“部編本”初中語文名著要聚焦新變化,聚焦教學策略,聚焦閱讀過程,只有這樣,閱讀才能治療“讀書少”的弊病。
參考文獻:
馮善亮.“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名著導讀:變化與對策[J].課程教學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