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鳳
摘 要:高中歷史一輪復習中最主要的是對學生已學過知識的進一步鞏固,使學生牢記基礎、夯實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高中歷史一輪復習過程中應注意知識整合、概念解析、研究史料、多元史觀、史論術語、應用練習。
關鍵詞:高中歷史 一輪復習 夯實基礎 提高能力
在高中階段的所有科目中,歷史學科因其豐富的學科內容以及歷史事件、歷史故事被絕大多數同學所偏愛。但正是因其內容繁雜的學科特點,進入高中歷史一輪復習階段后,很多同學都對歷史學科感到頭疼,甚至厭煩。那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進行高中歷史一輪復習呢?下面我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以西方列強侵華史專題為例,簡單談談如何進行高中歷史一輪復習。
首先,鞏固基礎知識,并形成知識體系。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時主要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但切記不能簡單的進行羅列。因為高中歷史所學知識之間、課程之間、單元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我們在復習西方列強侵華史時,不僅要對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四次戰(zhàn)爭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還要尋找四次戰(zhàn)爭的聯(lián)系,有效整合知識,形成知識框架,使知識網絡化、體系化。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目的相同——打開中國市場;結果相同——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四次侵華戰(zhàn)爭的主體相同——西方列強;受益者相同——西方列強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特權;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相同——中國社會性質改變,都使中國不斷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樣把四次侵華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不僅使學生對高中歷史一輪復習重拾信心,而且還能降低復習的難度,提高復習效率。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二,對于基本概念的解析要透徹。在西方列強侵華史專題中,中國最主要的變化是社會性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很多同學誤認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半殖民地一半封建社會,但事實并非如此。所謂的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喪失了部分的獨立權,經濟上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文化上出現向西方學習的傾向。而半封建社會是指:表面上仍是封建統(tǒng)治,但依舊是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但事實上社會已經逐漸近代化了。所以,只有在對基礎概念正確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才能使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有效開展。
第三,通過研究史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歷史學科因其獨特的學科特點,不管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離不開對歷史材料的解讀。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時,要注重對史料的研究,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還要教授學生答題技巧。如:如何做好材料分析題?第一步,看問題。第二步,帶著問題解讀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第三步,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運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出現以下幾種不同情況:第一種情況,史料過長無法概括出關鍵信息。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分層次分段落的方式,依次概括出每個層次或段落內容,再進行整合。第二種,史料雖簡短易懂但不知從何入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材料出處尋找突破口。所以針對不同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有效解讀史料,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學會用史觀解讀歷史信息。用多元史觀解讀和復習不僅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中體現,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在高考當中答題。不管是那年高考對史觀的考察必不可少,尤其是主觀題當中第二大題——小論文。雖然屬于開放式試題,但運用史觀進行答題的同學,往往分數會偏高。所以我們在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時必須要用歷史多元史觀去解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在西方列強侵華史專題中,我們重點運用多元史觀解讀侵華戰(zhàn)爭帶來的影響。首先革命史觀:四次侵華戰(zhàn)爭都損害了中國主權和領土主權,都使中國不同程度的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全球史觀:四次侵華戰(zhàn)爭,都使閉關鎖國的封建王朝被迫打開中國大門,使中國成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使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但也有利于中國對世界各國的了解和與其它大國的聯(lián)系。文明史觀:四次侵華戰(zhàn)爭不只使西方工業(yè)文明對中國農業(yè)文明形成一定的沖擊,還將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先進生產方式、先進思想理念帶入中國,有利于中國社會進入近代化。近現代化史觀:四次侵華戰(zhàn)爭使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促進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使中國一些有識之士“開眼看世界”向西方學習,開啟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社會史觀:四次侵華戰(zhàn)爭對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形成沖擊,使西方先進的社會習俗傳入中國,使近代中國人民生活習慣逐漸西化。運用多元史觀解讀西方列強侵華戰(zhàn)爭,不僅有利于多元史觀在高考中的應用得以體現,還能正確樹立學生的史觀意識。
第五,準確運用史論術語。在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過程中,最主要是使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改變,所以對于社會性質的描述要準確無誤。如: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通過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簽訂《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戰(zhàn)爭簽訂《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正確使用史論術語不僅能形成規(guī)范的答題模式,還能確保同學在高考當中該得的分一分不丟。
第六,加強應用練習。在平時習題練習中,不僅可以運用史料分析法,還可以運用時空定位法。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xù),并對史料做出合理解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我認為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應注意:知識整合、概念解析、研究史料、多元史觀、史論術語、應用練習,但高中歷史一輪復習中最主要的還是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使學生牢記基礎、夯實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高考除了對基礎知識的考察,最主要的是對能力的考察,所以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希望以上對高中歷史一輪復習的淺顯分析能對各位師生帶來一些幫助,能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