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 要:數(shù)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shù)學能力。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計算教學貫穿了整個小學數(shù)學階段的學習。但是,學生在計算中反映出來的情況令人擔憂,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高,由于計算錯誤,很多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較差,并且直接阻礙了進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習。因此,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數(shù)學計算題 糾錯方法
一、計算錯誤原因分析
針對學生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糾正學生計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但由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所不同,計算錯誤也是不同的。學生計算錯誤大致可以歸納為知識性錯誤和非知識性錯誤兩大類。知識性錯誤是指學生對于計算法則、算理、概念、運算順序的不理解,或者沒有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導致的錯誤。非知識性錯誤是指學生由于不良的學習習慣所導致的錯誤。[1]
1.知識性錯誤
(1)口算錯誤
口算錯誤是指在運算的過程中出現(xiàn)基本計算上的失誤,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①計算失誤。例如: 9+24=43 110-40=60
②口訣混亂。例如: 5×7=45 7×8=65
(2)方法錯誤
方法錯誤是指在計算過程中因方法不對而產生的計算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法則不清。 法則是學生思維的基本形式,又是學生進行計算的重要依據(jù)。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例如:63-28=45 。[2]
②對添括號和去括號算理不明確。 例如: 82.36-(52.36-18.58)=82.36-52.36-18.58=31.42。
③對乘法分配律的運用錯誤。例如:42.9×6.2+42.9×3.8=42.9×42.9×(6.2+3.8)。
2.非知識性錯誤
(1)抄錯或看錯數(shù)字。例如: 87÷3=78÷3=26
(2)畏難情緒,排斥心理。
當看到計算題數(shù)據(jù)較大,運算步驟過多時,學生就會產生畏懼心理,失去解題信心,表現(xiàn)為極不耐煩,不認真審題,沒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xiàn),甚至連題都不做。
(3)強信息干擾,思維定勢的影響。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薄弱,感知試題時,總是受到容易計算部分、能簡便計算、比較熟悉部分等強刺激因素的作用,以致于把運算法則、運算定律等知識忽略掉而造成干擾,對于相似的知識點往往難以區(qū)分。例如:25×4=100是一個強信息,很多學生在計算24×5時也等于100。125×8=1000也是一個強信息,當學生計算125×8÷125×8時,部分學生會不假思索地125×8÷125×8=1000÷1000=1。
(4)不良的學習習慣、態(tài)度造成錯誤。
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計算粗心,書寫潦草,馬馬虎虎,做題不喜歡用草稿紙,再大的數(shù)也不想動筆算,而喜歡口算,做題時只求速度,不求質量,不注意審題、檢查,態(tài)度不端正等這些不良習慣容易造成計算錯誤。
二、糾錯對策研究
1.透徹理解算理
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guī)則化,不懂算理,光靠機械訓練也能掌握,但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因此必須處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循“理”入“法”,以“理”馭“法”,并通過智力活動,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體化,化難為易,縮短掌握計算法則的教學效果。其次,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對新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關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的基礎之上的,教學中,對新舊知識多角度、多側面發(fā)生聯(lián)系,新知識就會在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中“生根”。
2.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
(1)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不僅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機智敏捷和記憶的能力,要使學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樣的,要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千萬不要引導學生用筆算的方法進行口算。例如:口算48+35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是這樣想的:8+5=13,個位上是3,十位上是4+3+1=8,十位寫8,這完全是筆算的思路。其實口算應當這樣想:48+30=78,78+5=83才對。不用在腦海里出現(xiàn)豎式。
(2)重視筆算訓練。
在筆算教學中,我首先抓好計算法則(性質、定律、順序)的教學。其次,注意培養(yǎng)學生按步驟進行筆算的好習慣,使學生自覺地把好抄題關、審題關和運算關。再次加強筆算練習的反饋和指導。對一些典型計算錯誤,可設計一些針對性強的題安排彌補練習,給學生提供糾正錯誤的機會。
(3)加強簡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
簡算是學生在計算正確、合理的基礎上實現(xiàn)迅速、靈活的計算。教學中,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運算定律的練習,如:運用運算定律填空,具體簡算、改錯等。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運用,我在教學中抓住各種時機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估算或簡算,使學生養(yǎng)成簡算和估算的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重要途徑和措施。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己計算錯誤后,往往以“粗心”為由原諒自己。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我每次在試卷分析中要求學生做兩件事:(1)統(tǒng)計由于計算錯誤而失的分數(shù)。(2)找出錯誤所在并分析錯誤原因。通過統(tǒng)計及對出錯原因的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幾乎都不是計算方法錯誤,而是由于不認真審題,字跡潦草,不檢驗等一些不良習慣所造成。
總之,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讓學生弄清算理,掌握方法,并通過有效的練習,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拉毛才讓.提高小學數(shù)學計算題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3(12).
[2]李惠齡.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計算題糾錯方法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7,5(5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