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人民醫(yī)院(462300)楊成睿
河南省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技術處(462300)袁鵬飛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癌與腫塊型胰腺癌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举Y料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全部入院患者進行磁共振的掃描診斷措施,采用專門的腹部線圈。采用靜脈注射釓噴酸葡胺為對比劑。檢測之前7小時左右禁止飲食,讓患者進行一定的體能訓練,并且控制患者的呼吸狀況,在其呼氣階段屏住呼吸。全部患者都進行平掃、動態(tài)增強掃描措施,T1WI和T2WI均按照規(guī)定的層厚、間距、掃描視野進行掃描,予以患者注射對比劑之前進行1次掃描,而在注射之后對患者進行3次左右的掃描,每次間隔15秒,掃描時間17秒左右,并且在延遲期做軸位掃描和冠狀位掃描。使用對比劑劑量為0.2mmol/kg,其流速值為3.0ml/s,對患者注射完成后,對其使用20ml的氯化鈉溶液進行稀釋。然后對兩組患者的TIC曲線的分布情況進行對比與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磁共振序列以及動態(tài)增強表現形式進行觀察與比較,并將其具體的曲線分布情況也進行觀察與比較。
2.1 對照組患者的磁共振序列以及動態(tài)增強表現形式 其中大部分的T1WI病灶呈現低信號,少部分的病灶呈現混雜信號或者等信號,而大多數T2WI病灶呈現高信號。對照組采用動脈增強的掃描方式,其腫塊以緩慢的強化方式呈現出來,動脈期強化不是很顯著,而門脈期的強化比較顯著。在對照組中呈現均勻強化方式的有34例,呈現不均勻強化方式的有12例,出現腫塊中央壞死的有4例。
2.2 觀察組患者的磁共振序列以及動態(tài)增強表現形式 大部分的T1WI病灶呈現等信號和低信號,而大部分的T2WI呈現不均勻的等信號與高信號。觀察組采用動脈增強的掃描方式,其病灶的動脈期強化不是很顯著,后期逐漸增強,腫塊的強化程度比相鄰的組織要高。
2.3 對比兩組的TIC曲線分布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曲線形式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附表。
現階段,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磁共振技術得到顯著提升,此方式的成像時間比較短,而且成像的序列比以前明顯變多,在其一般的成像序列上,通過水分子的交換和三維動態(tài)增強掃描充分反映出腫塊的具體特征,進而為區(qū)分胰腺癌和腫塊型胰腺癌提供良好的數據信息,使其廣泛應用于臨床[1]。磁共振的動態(tài)增強掃描主要對患者的病變血流供應、細胞間隔大小以及血流通透性進行檢查[2],此次研究發(fā)現,患者的血管間隙以及血管密度與早期強化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胰腺癌的細胞核較大,而且細胞可以進行更緊密的排列,與此同時很多的纖維結締組織也分散在癌細胞周圍,這時在掃描過程中就會呈現出缺乏血供的現象。由此可見磁共振的診斷價值。
附表 對比兩組患者的TIC曲線分布情況[n(%)]
經過此次研究發(fā)現,對照組患者大部分的T1WI病灶呈現低信號,少部分的病灶呈現混雜信號或者等信號,而大多數T2WI病灶呈現高信號;觀察組大部分的T1WI病灶呈現等信號和低信號,而大部分的T2WI呈現不均勻的等信號與高信號;而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曲線形式存在明顯差異,使其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磁共振成像能有效提升胰腺癌與腫塊型胰腺炎的診斷準確率,為臨床診斷提供充足的診斷依據,充分體現其診斷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