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訪戶的轉變看人大代表履職實效"/>
近期,一則《王延國:從上訪戶到熱心腸》的新聞在山東衛(wèi)視播出后,立即在滕州市大塢鎮(zhèn)機關微信群里引起強烈反響。王延國,這個曾經讓鎮(zhèn)領導頭疼的上訪戶,如今變成了村里的好幫手,干部群眾無不交口稱贊。在王延國的角色轉換中,人大代表發(fā)揮了關鍵作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王延國是滕州市大塢鎮(zhèn)大市莊村村民,也是一名退伍老兵,母親年邁多病,妻子耳聾,不能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王延國認為自己參過戰(zhàn),為國家立過功,回到家鄉(xiāng),理應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照顧,然而,當時并沒有相關政策可依照落實。因為這個事兒,前些年,王延國沒少到村里、市里反映情況,信訪辦工作人員也多次苦口婆心地解釋,卻一直沒能阻擋他上訪。滕州市人大代表、大塢鎮(zhèn)黨委書記宋彥德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到王延國家中與他拉家常,還同其他人大代表數次來到王延國家中,跟他談心,穩(wěn)定情緒,對其面臨的生活困難及時作了梳理,并承諾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實際問題。這讓王延國心里踏實了許多,也逐漸打消了上訪的念頭。
起初,部分機關干部對宋彥德幫助王延國的做法持反對意見,認為一再讓步會縱容王延國“得隴望蜀”,讓政府工作陷入被動。但宋彥德認為,群眾生活上有困難、思想上有過節(jié)可以理解,尤其是參過戰(zhàn)的軍人,應該給予更多支持;矛盾可順不可激、可解不可結,感化才是最長久的力量,身為人大代表就要當好群眾“利益代言人”。為解決王延國的實際困難,宋彥德數次協調市民政局,先后為王延國的妻子和母親辦理了低保,還幫助王延國就近安置了本村管理旅游公廁的公益崗位。趕上農忙季節(jié),鎮(zhèn)人大代表楊列棟和“第一書記”郗凱就帶人過來搭把手。王延國感動地說:“領導不把我當成對立的‘難纏頭’,反而在精神上安撫我,生活上幫助我,我從心底里感動,也受到極大鼓舞!”
市鎮(zhèn)兩級人大代表真心站在王延國的立場幫助他解決實際困難,終于讓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轉變。在人大代表的幫助下,王延國的生活有了保障,對鄉(xiāng)親們的事情也熱心起來?!暗谝粫洝臂瓌P看到這一變化后,提議讓王延國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這一提議得到鎮(zhèn)機關干部和村“兩委”的贊同。當上村支部書記助理的王延國,像變了一個人,帶頭承包起全村的衛(wèi)生工作,在大市莊村爭創(chuàng)全鎮(zhèn)環(huán)衛(wèi)一體化先進村的過程中貢獻了一己之力;村民家里有困難,也都愿意找他幫忙。貧困戶徐紅道一家四口人,三個有殘疾,剛考上大學的女兒徐同梅因交不起學費想退學。了解情況的王延國趕緊找到郗凱商量,幫助徐同梅爭取了愛心捐款。如今,徐同梅正在濟南大學的校園中享受著知識甘露??臻e的時候,王延國還經常把自己的故事講給鄰村戰(zhàn)友聽,在他的幫助下,戰(zhàn)友徐克華當上了一名公路養(yǎng)護員。
現在,王延國這個曾經的老上訪戶,已經成為了村支部書記的好搭檔。宋彥德不無感慨地說:“身為人大代表,就應該了解百姓訴求,積極為他們辦一些實事,讓老百姓有事就找人大代表,讓代表在履職中交上一份優(yōu)秀答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