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漱渝
我家附近有一所中學,由于學生入學時文化課成績偏低,學校的教學秩序顯得十分混亂。有些初中生在人行道上扎堆抽煙,也有些男女生勾肩搭背談情說愛;遇到刮風天涼,他們就躲進附近居民樓的樓道里。這時我不僅產(chǎn)生了杞人之憂:由于一些青年夫婦要做丁克族,我國16周歲以下的青少年在總?cè)丝诒壤邢陆?,如果這個群體的素質(zhì)再降低,那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豈不堪憂?
然而還是魯迅提醒了我,同屬青少年,有躺著的,有睡著的,自然也有醒著的,有前進的。后一類應(yīng)該占據(jù)多數(shù)。前不久,北京市平衡教育資源,上文提到的那所中學掛上了某名校分校的牌子,那種有礙觀瞻的情況也就在我眼前消失了。
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這本書的小作者還不到18歲,雖然有些青春期的悸動,但整體上確是一位長輩心目中典型的乖乖女。她文科成績特別好—有她這本厚厚的文集為證;理科成績同樣好,是各類數(shù)理化競賽、電腦和機器人競賽中的優(yōu)勝者。魯迅規(guī)勸學文科的人讀點理科的書,讀理科的人讀點文科的書,看來這位小姑娘已經(jīng)躬行了。最為難得的是她還參加了很多獻愛心的公益活動。這符合國際潮流,是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標志。我所謂的“少年君子”,就是不僅要有智力優(yōu)勢,而且也有精神追求和道德優(yōu)勢??磥恚@位小作者除開體育成績稍遜一籌,其他方面基本都做到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國家和民族人才輩出、俊采星馳的前景。
即將由團結(jié)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集中展示的是小作者的文學才華。她寫周邊的人和事,寫閱讀各類“有字之書”的感受,還用“心”去旅游—這叫讀“無字之書”。出版這部書的意義,我體會有兩點:
首先,對于小作者本人而言是留住青春。魯迅在散文詩《希望》中將青春分為身內(nèi)青春與身外青春兩種。身內(nèi)青春是轉(zhuǎn)瞬即逝的,不可能像身外青春那樣隨著時序的輪回周而復(fù)始。這部文集留下了小作者成長的屐痕,這在人生旅途中是不可重復(fù)的。即使小作者今后奮翅飛凌事業(yè)的絕頂,也未必能夠再度寫出這些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文字?,F(xiàn)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用手機自拍,制作成有聲影集或視頻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這是時代的進步。但用文字保存的人生有可能更加清晰、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因而也更加寶貴。
這本文集的第二個意義我以為是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一份寫作范文。我從1962年到1976年當過14年中學語文教師,深知學生要提高寫作水平,當然要讀古文或前人的作品,但有時閱讀同齡人的作文可能更有啟示意義;雖然我們不能要求這些孩子的文章有什么歷史廣度與思想深度,能具有什么歷史感和實踐指導(dǎo)意義。青少年有自己的生活視野,也有自己的心靈世界和表達方式。他們的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可能是成年人的作品所稀缺的。我覺得沒有必要對這位小作者的文章逐一點評,說更多溢美的話;總的印象是題材廣泛,觀察細膩,描寫生動,獨具個性。她的文筆雖然老到,遠遠超出了同齡人的水平,但相對而言,我還是更喜歡她那些具有童心童趣的文字,比如寫姥姥家附近的樹,歸家途中的坎坷小路,朔風中爸爸遞來的圍巾,衣柜中媽媽中年的舊衣。我特別愛讀她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的那只小鬧鐘:“她穿著一件粉紅色的外衣,兩根矮墩墩的小腿支撐著胖嘟嘟的身子,圓乎乎的腦袋上長著兩個大大的耳朵,像兩個撐起的小雨傘罩在上面。憨憨的臉上均勻地分布著1、2……12這十二個兄弟,兩個數(shù)字之間有四條小豎線,像小花貓的細胡子。”我想,這就是這位小作者的自我和個性。至于她那些談禮教、談張愛玲的文字,我并不反對,因為這反映出她對知識的渴求;但也不提倡,因為沒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未必能讀得懂這些作品,談得清這些道理。
這是一個年近八十的人為一位年近十八的人寫序。唐代李商隱詩云:“雛鳳清于老鳳聲?!蹦旮吖倘豢勺?,后生尤為可貴。不過我們中間畢竟隔過了民國時期、抗戰(zhàn)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肯定存在所謂“代溝”,以上所云不見得全都正確。但彼此能有這樣的交流機會,也的確是一種特殊的緣分。惜緣!
相關(guān)鏈接
作者自序
在我不到兩歲時,文字與我相識,從此與她朝夕相伴,如醉如癡,文字是我最好的零食和飲料,是最親密的閨蜜和玩伴,是最放松的旅游和休憩。
我喜歡文字的呼吸聲。那是一曲優(yōu)雅的旋律,如同一只手輕輕撫著你的心弦,邀請你進入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叩開那扇彷徨的門,滿足自己的矯情無知;那又是如纖維般絲絲縷縷的線,插進生活的縫隙中,編織成一座橋,對岸是作者。無論他或她身份如何、國別如何、處境如何、年代如何,我都能緊緊握住橋的扶手,將那邊的世界看個真切。
我喜歡文字的吶喊聲。那是一首粗獷的歌唱,讓你道出心中的所有的歡樂和憂傷,大聲傾訴所有的成功和失望,盡情表達所有的憤怒與感激,把心房清理得凈凈的,把心緒梳理得順順的,把疲憊驅(qū)趕得遠遠的,把正能量積攢得滿滿的。
我喜歡文字的腳步聲。那是一篇舒美的游記,帶你走遍世界,欣賞山山水水,飽覽風光旖旎,感受風土人情;帶你走進歷史,吟唱詩詞歌賦,經(jīng)歷金戈鐵馬,感悟英雄圣賢;帶你走向未來,探尋星空的深邃,發(fā)掘地球的神秘,感嘆科技的奧妙。
文字記憶了我的成長,留下了我的心跡,收藏了我的親情。為紀念我的成人禮,篩選部分考場作文、課余隨筆、讀后感、演講稿等編輯成冊,取名“花開淡墨”。由于學業(yè)緊張,時間倉促,水平有限,是個學習和描摹的過程,很不成熟,錯誤疏漏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