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華
摘 要:伴隨著國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時,對于生活品質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當下人們所熱衷的不僅僅是生活質量,還有飲食健康。因此才推動保健食品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對各類益生菌的使用和研究也在不斷突破和拓展,這必將成為我國食品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大趨勢。
關鍵詞:健康飲食;必然趨勢;重要保證;現(xiàn)實意義
益生菌是一種對人體能互利共生的有益微生物,存在于宿主體內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著宿主的健康。因此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上的應用十分廣泛,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對人體有著不同的功效與作用。當前益生菌的運用活躍在許多產(chǎn)業(yè)上,而其在保健食品中的發(fā)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這主要得益于其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將從對益生菌的一系列詳細介紹入手,闡明現(xiàn)階段保健食品中益生菌的檢驗方法和研究進度。
一、益生菌對人體的作用
益生菌對于人體的作用主要有著保護肝臟、抵抗疲勞、對抗輻射、潤腸通便、生物拮抗、增強免疫等保健作用。另外,益生菌還能為嬰幼兒的身體提供豐富營養(yǎng),促進其生長發(fā)育[2]。
二、對于保健品中的益生菌株的選擇標準
作為益生菌的菌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能對宿主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②具有無毒性并且無對人體的致病作用;③能在人體內的消化道中存活下去;④能適應宿主分泌的胃酸和膽鹽;⑤能在人體消化道表面定植并生存下去;⑥能產(chǎn)生對人體有用的酶類和代謝物等;⑦在對保健品加工和貯藏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自身的活性;⑧自身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⑨來源于于人類體內,即存在宿主源性。因此,選擇保健品中的益生菌株時要充分考慮菌株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
三、使用益生菌前必備的研究數(shù)據(jù)
目前,在使用益生菌并應用于保健品中之前,有一些必須完成的研究數(shù)據(jù):①益生菌對人體內的酸和膽汁的抵抗能力;②益生菌對人體內腸道細胞的黏附力大??;③人體消化攝入該益生菌的安全性;;④此益生菌對于人體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⑤益生菌在人體結腸表皮的短暫的定植時長;⑥能證實該益生菌使用的健康效果的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⑦當前對益生菌進行檢驗的技術條件。因此,選擇理想的益生菌株的一個制約因素就是在進行人體體外的實驗時無法很好地預測該菌株在人體體內所能發(fā)揮的性能,但我們通過下文中所闡述的一些方法能部分反映菌株在人體體內的性能狀況,因而這些檢驗方法能在實際研究中得以應用[3]。
四、當前能對益生菌檢驗的實驗方法
(一)研究益生菌株在體外黏附的實驗方法
對人體腸黏膜的黏附作用是選擇合適的益生菌株的一個關鍵的評判標準,也被認為是菌株在體內能否持續(xù)存活的重要因素。黏附作用被認為是免疫調節(jié)的重要因素,益生菌只有黏附細菌才可能與人體免疫細胞有更多的接觸,從而實現(xiàn)對人體產(chǎn)生有益作用。然而,直接研究菌株在人體內的黏附不太現(xiàn)實,因此我們研究了了許多體外模型來檢測益生菌菌株的黏附能力。目前在體外檢測的益生菌黏附模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被切除的人體腸組織中的、從人類糞便中分離的以及回腸分泌流出物來源的腸黏液,或組織培養(yǎng)用細胞。本文中所說的組織用培養(yǎng)細胞主要指例如讓HT-29、Caco-2作為腸細胞的模型,這樣做的缺點是覆蓋在腸膜上的黏膜層首先能跟攝入細菌進行接觸,而我們進行監(jiān)測所使用細胞模型無黏膜層。因此在模型中應用分泌黏液的HT-29-MTX細胞,能在某些程度上克服黏膜層首先接觸攝入細菌的缺點。但是,這種方法中所使用的HT-29MTX細胞能產(chǎn)生的黏蛋白與腸黏膜來源的黏蛋白的組成不同。前者主要分泌能產(chǎn)生胃酸免疫活性的黏蛋白(MUC3和MUC5)。而當我們在模型中應用分泌黏液的HT-29-MTX細胞的話,就會只產(chǎn)生少量的具有結腸免疫活性的黏蛋白(MUC2和MUC4)。這種黏膜上細菌黏附點的數(shù)量和類型也和前者存在一些不同。
(二)檢測益生菌黏附的普遍方法
檢測益生菌黏附的最普遍方法就是革蘭染色法、放射性標記法以及平板計數(shù)法,但這些檢測方法都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革蘭染色法對于區(qū)分同樣著色的益生菌菌株就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無法明確區(qū)分同樣著色的菌株。而放射性標記分析雖然相對來說更加的準確并且操作簡單,但是其CPM比率不夠穩(wěn)定,并且需要特殊的實驗條件才能有效地減少放射性存在的潛在危害。
(三)攝入益生菌株在體內存活的檢測方法
對于攝入益生菌株在體內存活的方法,檢測生存在宿主胃腸道益生菌的傳統(tǒng)方法有菌落形態(tài)學鑒定、從糞便中分離培養(yǎng)攝入菌、根據(jù)發(fā)酵模式鑒定、根據(jù)血清型鑒定或者幾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對于以嗜熱脂肪芽胞桿菌的孢子作為攝入益生菌運輸?shù)臉擞浀姆椒ǎ饕怯捎谄洳荒茉谌梭w內生長,在胃腸道也不受破壞,且益生菌容易能在瓊攝氏度的瓊脂平板上進一步繁衍生長,而在此條件下腸道細菌卻不能生長。因此在當前對益生菌的檢驗研究中,傳統(tǒng)的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在檢測中被廣泛的使用。
(四)重量之差的檢驗方法
對于重量之差檢驗方法,是說要根據(jù)實驗中兩次的重量差值,來進一步檢測出其中含有益生菌的質量和濃度。具體的方法:先將要進行檢驗保健食品進行烘干冷卻稱量其第一次的重量。做出相關的實驗記錄之后,再將其放于離心器皿內進行離心試驗。完成后倒出上層液體,然后將剩余的下層液體進行烘干并將烘干后的物質冷卻,進行第二次的稱重并記錄數(shù)據(jù),最后將兩次稱重的結果進行作差比較就能夠得到一個重量之差,從而計算出保健食品中所含益生菌的濃度和數(shù)量。這個方法是體外研究檢測的方法之中比較容易直接的檢驗方法,而且檢測準確性也較高。該方法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檢驗方法之一,其缺點是其操作過程復雜且步驟繁瑣,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失誤從而導致數(shù)據(jù)不準確并且會大量的耗費時間和精力,而實驗者產(chǎn)生疲憊就會更加容易出現(xiàn)失誤造成檢測結果的不準確。
五、現(xiàn)階段益生菌檢測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前景展望
(一)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關于益生菌的監(jiān)測研究已經(jīng)進行了很多年,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但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當前對保健品中益生菌的監(jiān)測研究仍然不夠成熟,主要表現(xiàn)為:
1、對益生菌在人體中的作用機理未完全研究明確;
2、對一些研究所得的結論還不夠不明確,并且缺乏有針對性的人群跟蹤觀察;
3、由于監(jiān)測研究的結論來自于不同人群、菌株及劑量,難免產(chǎn)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誤差。
(二)前景展望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相關檢測部門對益生菌功效、作用和重要性都有了更多的認識。今天,益生菌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項保健食品之中。但我國目前保健品行業(yè)中對益生菌的檢測方法和手段都還不夠成熟完善,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保健食品需求加大,人們對于益生菌類食品保健功效的認可度也日益提高,深入研究益生菌檢測方法已成為必然。
結語:
綜上所述,眼下我國對保健品中益生菌檢測方法的研究不斷深入,使得益生菌在保健食品行業(yè)中的發(fā)展得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為保健食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其在人體中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甚至直接關系著人體的生命健康安全問題。隨著社會對保健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政府面臨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監(jiān)管安全要求也會不斷提高,這些都會推動對于保健品中益生菌檢驗方法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志鋼,劉彬,于春媛,周立新.益生菌的保健功能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應用[J].食品與藥品,2018,20(01):80-85.
[2]花榜清,張鋒華,蘇永紅.益生菌健康宣稱的調研分析[J].乳業(yè)科學與技術,2018,41(01):5-9.
[3]郭潔茹.保健食品中益生菌的檢驗方法研究進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2):131.